我,就是官車,官車,就是我——奧迪入華卅年記

對於中國人而言,奧迪A6L與官車的形象形成了深刻的捆綁,低調有容是奧迪這個品牌中國人心目中最突出的形象,而成熟穩重也成為了大家對奧迪車主們最常形容的詞彙。但各位可曾想過,奧迪是怎麼與“官車”這個形象捆綁到一起的?本文我們在這裡為您探尋奧迪這個品牌進入中國的傳奇之路。

我,就是官車,官車,就是我——奧迪入華卅年記

生而強大,天生有範

奧迪在中國生產和銷售的第一款車型,就是第三代奧迪中大型轎車奧迪100,這款車的外形設計與內飾設計由Martin Smith和Peter Schreyer兩位大拿操刀,在外形上這一代奧迪在繼承原有設計語言的基礎上充分考慮了氣動特性,在風洞中“吹出來的奧迪在氣動特性上相比競爭對手們略勝一籌,風阻係數0.29的成績不僅賜予奧迪100優秀的燃油經濟性和動態特性,還帶給了奧迪大氣優雅的外觀。而內飾上奧迪也在簡潔和美觀中構築了一個恰到好處的平衡,包豪斯式的設計風格與T形中控臺排布也成為了汽車內飾設計歷史中堪稱里程碑式的設計。在將1983年歐洲年度車這一褒獎攬入囊中後,奧迪100自此成為了與奔馳E級和寶馬5系齊名的德系車卓越代表。

我,就是官車,官車,就是我——奧迪入華卅年記

中國市場這場“搶灘登陸戰”

奧迪在中國市場的登陸,是於1985年在上海大眾安亭工廠中通過半散件組裝形式生產100臺奧迪100,供中央和上海當地領導使用,而奧迪和上汽的“情緣”短暫,在結束這批散件的組裝和奧迪就停止了和上海大眾的合作。而當時,對中國市場“有想法”的廠家不止奧迪,在1985年一汽同樣通過散件組裝的方式生產了800餘臺奔馳E級轎車(W123)作為廳級幹部的座駕,而此時豐田的皇冠與日產的公爵也進口到了中國市場,強大的產品力使其橫行於中國的官場和商場,除此之外道奇也對進入中國進行合資生產表示了濃厚的興趣,奧迪作為一個剛剛在行政轎車領域嶄露頭角的品牌,在競逐中國這個龐大的市場過程中,難免一路坎坷。

我,就是官車,官車,就是我——奧迪入華卅年記

一處相思愁兩頭

奧迪100的生產線在美國成功建立,大批量的零件已經被生產之時,奧迪卻遭遇了一場嚴重的品牌危機——在1986年的7月,一個關於車內無人的奧迪在路上突然啟動橫衝直撞的視頻被美國各大電視臺輪流播報,對於當時的奧迪而言,這場事故的嚴重性遠甚於20年後發生的豐田“剎車門”。雖然在後來奧迪通過實驗和調查取證證實了這是美國某家電視臺為了收視率自導自演的一出“假新聞”,但是奧迪從此徹底斷送了在美國市場的發展,甚至奧迪100受此新聞影響,也在世界各地銷售遇阻。但是,奧迪也成為了第一個因為“無人駕駛技術”被眾媒體爭相報道的對象,和現在的奧迪A8“L3無人駕駛”的風頭無兩可謂是交映成趣。

我,就是官車,官車,就是我——奧迪入華卅年記

而此時,一汽的領導層在為復興紅旗品牌和生產堪用的國產公務用車愁白了頭。在1986年末一汽廠長耿昭傑得到消息,前往墨西哥以一個極低的價格收購了一條克萊斯勒從大眾引進的CA488 2.2L直列五缸發動機的生產線,這款發動機在一汽的構想中將會應用於輕卡、轎車、微客等一眾產品。而當時囊中羞澀的一汽還惦記上了已經停產閒置的道奇600生產線,但克萊斯勒看一汽對這條生產線表現出興趣後,就毫不客氣的獅子大開口,開出了高達1760萬美元的高價,而且還給當時赴美談判的國家經貿副主任朱容基和中汽聯理事長陳祖濤吃了一記閉門羹。畢竟在克萊斯勒的管理層眼裡一汽就是個錢多人傻的阿憨,在一汽佔了克萊斯勒的便宜後,性子直的美國人憋著勁想在汽車生產線這裡扳回一城。

我,就是官車,官車,就是我——奧迪入華卅年記

兩場翻身仗

克萊斯勒的管理層正在洋洋得意,等著一汽花高價當冤大頭,殊不知奧迪為了贏得這個巨大的市場,不僅派出了訪問團立刻前往天寒地凍的長春進行緊急訪問,同時還特地為一汽製作了一輛搭載了CA488發動機的奧迪100,甚至還在車尾貼心地打上了一汽的標誌。而一汽的管理層在試駕試乘了這款特別版奧迪後,對大眾集團的誠意表示了認可,最終決定引進奧迪100作為新一代公務用車。得知了消息的克萊斯勒管理層慌了,隨即改向中國政府報價1美元兜售這條生產線,可惜為時已晚。而隨後大眾集團為解決奧迪100零件積壓,更是開出了購買14500套奧迪散件即送一汽整套捷達生產線的優惠。此役,一汽和奧迪雙方都深感賺翻了:大眾集團在實現了翻身的同時成功的奠定了未來多年中國市場霸主的地位,在中國從緊湊級轎車到中大型轎車都以大眾集團車型為主流;一汽以一個低廉到難以估量的價格獲得了世界先進水平的緊湊級轎車生產線和中大型轎車生產線,捍衛了自己共和國汽車長子的地位。

我,就是官車,官車,就是我——奧迪入華卅年記

而在雙方確定合作的第三年1990年,中央政府出於節約開支,削減預算的目的,停止了從外進口豪華車的採購活動,從此寶馬與奔馳徹底與“官車”形象作別,而這一別就是幾乎20年,直到2007年北京奔馳才正式進入中國政府公車採購目錄,而華晨寶馬進入採購目錄都已是2009年。而奧迪也一直盤踞在這個目錄當中至今,也正式這條政策,讓奧迪徹底坐穩了“官車專業戶”的位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