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300亿美元背后的中国式真相

拼多多自从上市以来,一直风波不断。

“ 上市、假货、质疑、回应、被调查”,这五个关键词可以囊括拼多多上市5天以来的所有风波。

因为网上舆论不断,截至今日,拼多多(股票代码:PDD)股价每股19.66美元,总市值225亿美元。相比较上市当日最高300亿美元市值,已跌去70多亿美元。

有人好奇这个三亿人都在用的购物APP是什么东西,打开买家秀和卖家秀后,差点笑死。

俗话说便宜没好货,可谁能想到质量会差成这样?

拼多多300亿美元背后的中国式真相

在拼多多买东西就像冒险,你永远猜不到自己会收到什么

拼多多300亿美元背后的中国式真相

为什么一个卖山寨货居多的购物APP,可以在三年之内光速上市?

因为中国有太多穷人了。

中国有多少穷人?

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31个省份2018年上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有上海、北京两个省份上半年人均消费支出超过18000元,平均到每个月,就是每个月包括房租、吃饭、交通、服装、看病、给孩子交学费等等一切的支出超过3000元的只有北京和上海两个省份。其余所有的省份,人均月支出均没有超过3000元。

拼多多300亿美元背后的中国式真相

根据国家统计局在2018年2月28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5974元,月均2164元。

你以为是农村人拖后腿了?还真不是,17年的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36396元,月均3033元。

拼多多300亿美元背后的中国式真相

也就是说,全国城镇居民,可以拿出来还房贷、付房租,带女朋友看电影的可支配收入,平均一个月才3033元,这里面还包含了很多超高收入的富豪拉高了这个人均。

3000元是什么概念,别说买2000一套的化妆品了,仅仅能满足最基本的生活所需,吃沙县,坐公交,买9.9包邮T恤。

在数据里,把全国的收入细分为五等分,如果你月薪超过5000元,你已经是全国20%的高收入人群了。

难怪9.9买40卷卫生纸,46.9买12盒安慕希酸奶,669买液晶电视机的拼多多元有3亿市场。

他们不关心这些东西是不是山寨货,只要衣服能穿,卫生纸能用,酸奶喝了不拉肚子,就可以了,多便宜啊。

这就是穷人的市场。

现在朋友圈爆款文章都在说,年薪20万被同龄人抛弃,知乎上年薪百万只是中等收入,天涯上月薪不到12万不算高薪,而实际上,中国的大多数人,每个月就是月薪三千。

你在用小红书,你父母在用拼多多

身边有朋友说,老爸每天都在家里的群里分享拼多多一起种果树免费拿水果的链接,他不理还会电话提醒他。

他每次都苦口婆心地劝他爸爸说,拼多多上的东西都是假货,不要买。他爸爸每次都说,哦,然后说,真的很划算啊,你帮我点一下。

其实,身边很多人的父母都是拼多多的忠实受众,仅仅因为他们觉得,能省很多钱。

现在的消费越来越两级分化,近乎到了荒谬的程度。

一边,是所谓隐形贫困人口的消费升级。现在更是诞生了一个新词,无产中产阶级,也就是低收入高消费人群。

他们月薪都不超过万元,有的熟练地运用各种海淘APP,包包从不买1万以下的,有的立志吃遍全城的米其林餐厅,有的花掉半年积蓄只为了旅行住几晚五星级酒店,有的每天都要喝一杯星巴克或者果蔬汁,有的在朋友圈过得像网红,其实在那一个个打卡点背后,是一片狼藉的真相。

他们需要用这些中产的消费来点亮自己庸常的无产生活。

另一边,是中低收入人群的消费降级。都在用拼多多了,还在乎假货吗。能用就好,管他好不好用。

拼多多300亿美元背后的中国式真相

一边,是中产们分享文章,《富人的思维就是花钱买时间》,在小红书上分享拔草了一家香港网红酒店的心得。一边,是他们的父母群发拼多多拼团链接,在烈日下多走半小时的路只为了买便宜几块钱的蔬菜。

拼多多300亿美元背后的中国式真相

一边,是你想结婚的时候,除了带女朋友去过所有的网红餐厅外,一无所有,另一边,是你一贯抠门的父母,给了你50万付了首付买了房。

冰火两重天。

与其说拼多多的火爆,让我们看到了中国还有多少穷人,不如说,拼多多的火爆提醒了我们,这个世界还有很多面,你见过最好的,也要见过最差的。

不仅有买奢侈品,用苹果手机,吃牛油果的伪中产们,还有更多为买到市场价三分之一价钱的山寨货而雀跃的穷人。

不管何时,理性消费,量入为出,买价值而不是买价格,永远是真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