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中的ISO、光圈、快门,到底是什么关系?

ISO、光圈、快门是摄影当中影响照片曝光的三个重要因素。

首先分别讲讲三者的概念,然后再讲他们之间的关系。

ISO,俗称感光度。通常用50、100、200、400、800、1600、3200、6400……等来表示。这个概念来源于胶片时代。在胶片时代,感光度还用DIN(定)来表示,一般ISO100度相当于21DIN,200度相当于24DIN。高感光度胶卷被称为高速胶卷,感光度越高,价格也越高。但我印象中最高的胶卷也没有达到1600的。而在数码时代,这个数字可以达到了变态的数值,可以达到128000甚至更高。这在胶片时代是想都不敢想的。感光度越高,对于弱光条件下曝光所需要的光线量就越少,也就可以在光线若的情况下拍出照片(在光圈、快门无法调整的情况下)。比如尼康的D3、D4、D5系列,佳能1D系列,高感非常强,可以在黑暗情况下手持拍出曝光正常的照片。

摄影中的ISO、光圈、快门,到底是什么关系?

但是,感光度越高,燥点也就越明显,在照片上的提现就是颗粒感越强。这在胶片时代也一样,银盐颗粒感使得照片精细度下降。在数码时代,厂家通过算法优化等技术,来最大限度降低高感燥点,这个指标也是衡量相机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邻两个感光度的曝光量是倍数关系,比如100和200比,后者比前者速度快一倍。

光圈,通俗一点讲,可以比喻为一扇窗户,窗越大,相同时间内进来的光就越多;或者可以比喻为水龙头,龙头口径越大,相同时间内放出的水就越多。

规范的讲,光圈都用1/1.2、1/1.2、1/2.8……等来表示,因为是倒数关系,所以越往后,光圈越小。但通俗的叫法都是只叫分母数字,也就是1.2、1.8、2.8……那么数字越大,光圈就越小。

相邻两个光圈值,进光量差一倍。

光圈还是影响景深的重要因素,这里不展开讲。

快门,用来控制曝光时间。通俗的讲,就相当于同样面积的窗户,你打开的时间越长,进来的光越多;或者说,同样口径的水龙头,打开的时间越长,放出的水就越多。

快门速度用秒来表示,专业单反相机的机械快门速度范围在30秒—1/8000之间,一般相邻两个可调节数值之间的曝光时间差一倍(有的相机可按1/3档进行调节)。此外相机还有B门,可以手动控制曝光时间。索尼相机的电子快门则可以更快。

概念讲完,讲三者关系:

前面说过,三个因素决定照片曝光是否准确。

在ISO感光度一致的情况下,快门越快,意味着水龙头开的时间越短,或者窗户开启时间越短,要想曝光准确,那就需要把光圈开大,相当于把水龙头口径放大,或者窗户面积做大。反之亦然。

在快门一致的情况下,感光度越高,所需要的进光量就越少,所以就要把光圈调小。也就是把窗户面积或者水龙头口径调小。反之亦然。

在光圈一致的情况下,快门越快,就需要高感光度来确保曝光准确。反之亦然。比如我们在夜晚拍夜景,没有三脚架来固定相机,必须用手持开拍,那么为避免把照片拍糊,就必须用比较高的快门速度,那么为了确保曝光准确,就必须把光圈调到最大,同时用高感光度来保证曝光准确。

对于三者的组合搭配,更需要在实际拍摄中灵活运用,而不是僵化理解。

在实践中,摄影者会根据自己的拍摄目的和创作需求来灵活调整三个参数以达到自己的拍摄要求。

它们和镜头焦距没有必然关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