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做扶贫路上的铺路石——记兴县蔡家崖乡魏家岔村第一书记赵鹏祥

2016年12月,市人大城环工委办公室主任赵鹏祥被组织选派到兴县蔡家崖乡魏家岔村任职第一书记,魏家岔村农村基础设施发展滞后,可利用公共资源匮乏。面对这样一块硬骨头,任职工作以来,赵鹏祥迅速转变角色,挨家挨户走村入户了解民情,坚持用心、用情、用力工作,赢得了魏家岔村民的认可和信任,在扶贫攻坚的新长征的路上甘做铺路石,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找准定位,不忘初心

刚刚走进魏家岔村,映入眼帘的是村“两委”活动室:野地中的三间平房,屋前杂草丛生,脏乱不堪。

刚刚任职的赵鹏祥当即暗下决心,要把村“两委”活动室打造成魏家岔村党员之间沟通的“连心桥”。

在前期走访调研中,时任村支书马会儿向赵鹏祥说明了村“两委”活动室荒废原由,“村里老人迷信村‘两委’活动室坐向‘不吉利’,加之村里经费不够,导致冬季四处漏风,每逢雨季室内便会有多条潺潺细流。”赵鹏祥还了解到,魏家岔村中党员活动条件艰苦恶劣,“三会一课”制度极不完善,村中的老党员党性意识淡薄,村中基层党组织对本村的长远发展缺乏科学规划和有效措施,工作缺抓手,精准扶贫推进严重滞后。

没有村级党组织活动室,党员如何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脱贫攻坚如何发力?这一项项亟待解决的问题成了赵鹏祥日思夜想的问题。首当其冲的是解决资金难题,通过召开村集体会议商定,经过赵鹏祥先后不懈努力奔走,从村集体账上及向兴县气象局扶贫工作队筹措资金共计2万7千余元在,在第一时间筹到资金后的赵鹏祥积极整改修葺,换新门窗,购置必要的办公会议设备,一个崭新的村支“两委”活动室伫立在魏家岔村。

赵鹏祥还利用魏家岔村之前的小学操场的空地,主动奔走,向安顺建筑公司争取资金3万元,精心改造、进行地面硬化,安装健身器材,用来当做村民活动场所。一时间“小赵书记”成为魏家岔村民茶余饭后的热点话题。 扑下身子,熟悉村情

驻村伊始,人生地疏。面对陌生的工作环境,赵鹏祥从头开始,扑下身子,积极参与村“两委”开展的各项工作,做到多交流、多沟通,尽快认知、熟悉和掌握农村基层工作经验。

2016年以来,“吕梁山护工”培训成为我市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结合魏家岔村的实际,抓这一契机住,在了解民情的过程中,赵鹏祥了解到魏家岔村共有51户贫困,2017年异地扶贫搬迁后剩余34户贫困户,其中张迎鱼、马眼儿的情况很适合参加护工培训,学一技之长早日脱贫致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扶贫攻坚工作,输血不如造血。在走访中得知,张迎鱼的丈夫早年因劳累身体不是太好,老两口只能靠做一些简单的体力活,再加上儿子娶媳妇也急需钱,赵鹏祥积极为她争取了的这次护工免费培训,既解决了张迎鱼的燃眉之急,又能让她学到一些技能,目前,张迎鱼、马眼儿已经完成了培训,在兴县城内各自找到了工作,正所谓一技傍身好脱贫,对于张迎鱼、马眼儿来说,这不仅是经济收入的增加,更是一种人生价值的收获,一种自信心的增强,实现了一个贫困户到“吕梁山护工”的华丽转身。

经过2017年,赵鹏祥发现魏家岔村留守老人过多,酷暑寒冬总有老人病故,而村中的红白理事厅修建在位于山顶、道路崎岖难行的马家村,而相距五公里的魏家岔村的村民根本无法使用,一旦有红白喜事,从摆置场地到租用厨具伙夫,花费巨大。赵鹏祥因地制宜,在废弃的小学院内细致规划,积极向乡镇领导争取资金,将两间空置的教室精心打造成魏家岔村新的红白理事厅。至此,魏家岔村民在喜事丧葬方面的花费大大降低,全村百姓对“小赵书记”竖起了大拇指。 以身作则,带头引领

赵鹏祥作为市人大选派到魏家岔村任职的第一书记,从健全完善村支“两委”活动室、组织老党员集体学习充电、加强党员日常交流沟通,到强化自我管理,团结村支“两委”干部,逐渐形成上下联动、精准发力,真正凝聚起助推魏家岔村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群众发展缺点子、干事少路子、致富没技术、推动缺资金,面对这样的情况,他忙前忙后,发动一切力量帮助解决群众技术、资金难题。此外,赵鹏祥还利用第一书记资金购置了杂粮加工必需的脱粒、磨面设备,在小学空置的部分房间建造小杂粮加工坊。赵鹏祥积极促进金融贷款项目,目前村中有25户贫困户完成贷款,年收益可以达到3000元。又积极与村中1000头养殖规模的猪场老板王贵勤沟通,促进14户贫困户在猪场临工,每户每年增收500元。

到村任职“第一书记”一年多来,赵鹏祥感触很深,感慨很多,他自己说:“从当初到村任职前的老虎吃天,无从下手的感觉,到现在慢慢找到了感觉,理出了头绪,取得了一点成绩,得到了村里老少爷们的初步认可,这期间离不开各级领导的鼓励与支持,还有村里党员和群众的理解和帮助,虽然刚刚为老百姓干了一点事情,他们却给了我很高的赞誉,我深受感动,同时也倍感压力,今后一定要加倍努力工作,甘做扶贫攻坚路上的铺路石”。

通讯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