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疑云—如果真的爆发结果会怎么样? 中国真的能躺赢吗?

近期由美国对中国发起的“301调查案”所引发的中美贸易摩擦愈演愈烈,中美双方都各自发出了强硬表态,世界范围下开始不断的被贸易战的疑云笼罩,各地资本市场均受到了不小的影响。

中美贸易战疑云—如果真的爆发结果会怎么样? 中国真的能躺赢吗?

但笔者注意到,在这种氛围下相关行业的人士还未有强烈反应,反倒是网上一片自嗨,根据早前发布的中美之间相互制裁的清单,水果、坚果、猪肉、废金属,中国对这些产品加税。工业机器人、新能源车、航空产品、信息技术、新材料、高端医疗设备,美国对这些产品加税。自媒体们纷纷自嗨,中国和美国哪个像发达国家,哪个像发展中国家?大多数的人都认为中国能够轻松应对这场可能会到来的贸易战。那么事实真是如此吗?如果真的爆发了贸易战又会怎样呢?特朗普的贸易战真的仅仅是出于贸易考虑吗?

中美贸易战疑云—如果真的爆发结果会怎么样? 中国真的能躺赢吗?

对于贸易战爆发的结果究竟会怎样,其实历史已经有过教训了。1930年的《司莫特-郝利关税法》提高了美国对2万多种商品的关税。在加拿大和其他贸易伙伴实施报复之后,美国出口下降了逾60%。经济学家对损害的严重程度意见不一,但毫无疑问,那些措施加剧了大萧条,不仅对贸易、对外交也产生了持久的影响——促使那些原本回避苏联的国家开始尝试构建联系。

中美贸易战疑云—如果真的爆发结果会怎么样? 中国真的能躺赢吗?

同样的事情还发生在1960年代初,欧洲国家对新的工厂化饲养方法带来的竞争感到惊恐,于是对进口自美国的鸡肉征收关税。美国实施关税报复,把目标对准了土豆种植者、大众(VW)露营车和法国干邑白兰地。几十年后,针对轻型卡车的“鸡肉税”仍然存在,外国制造商为了规避关税将生产线转移到北美自贸协定成员国或美国本身。受这种引导,美国汽车制造商发展出了生产耗油量大的皮卡车的专长。这对它们或许不是好事,因为它们对在体型更小、更节能的汽车这个增长型市场展开竞争的准备不足,最终对他们自身造成了损失。

中美贸易战疑云—如果真的爆发结果会怎么样? 中国真的能躺赢吗?

所以不难看出,贸易战损伤的不仅仅是对手的经济,同时也将对本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可预知的危害。

既然风险这么大,为什么特朗普还坚持要首先发难呢?我们先来理一下两国的贸易战首批清单。中国针对的大都是农产品等低技术含量的行业,其根本原因是中国一直以来都在试图从美引进高技术产品与核心技术,而美国一直以来都对华限制出口此类产品、技术,近两年才开始逐步放开,这点经常关注新闻的朋友应该都能够从外交部的一些发言中看出。所以中国自然不会断了好不容易得来的进口高技术产品的机会,而这批制裁行业虽然在中国进口比例中较低,但在生产国涉及的人群广,从业人员多。中国此举的考虑是为谈判预留一个席位,既不显得过激,又能深刻触及对方痛点。

中美贸易战疑云—如果真的爆发结果会怎么样? 中国真的能躺赢吗?

实际上,中国虽然经过了高速的发展,但在高技术行业上与美国差距依然很大。

农用机械行业:美国的天下,全球前三名均是美国企业。

信息技术行业:美日主导。具体来看,半导体:全球前十名,看不到中国内地企业的名字,英特尔、高通、博通占据前三甲。

工业机器人行业:日本的天下。机器人四大家族:日本发那科,安川电机,瑞典ABB,德国库卡。

航空设备:飞机整机来说,全球第一名是美国波音;中国与之对标的企业是中国商用飞机公司, C919大飞机还没正式上市,差距比较大。就零部件装备来说,飞机发动机的核心技术在美欧,我国还没掌握。

高铁设备:该行业中国对美领先,仍有部分尖端技术掌握在日本和欧洲企业,但对美国而言我们的高铁产业链是领先的。

精密仪器:美日德垄断,掌握精密仪器各细分行业的公司里,美国、日本、德国、英国几乎垄断了核心技术。

中美贸易战疑云—如果真的爆发结果会怎么样? 中国真的能躺赢吗?

看到这里有些人可能会疑惑了,既然中国相关行业出口的都不算拥有核心技术的产品,为什么美国还列单打击呢?其实美国贸易战的根本目的在于阻止中国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继续维持美国高技术产业在全球的领导地位。仔细看美国的打击目标不难发现,都是近些年国内政策扶持,得到飞速发展和重视的行业,而美国恰恰担心的并不是中国的经济崛起,而是科技复兴。科技水平不止代表生产力,同时能够深度影响军工实力,少了科技和军事实力的美国,还会是美国吗?中国最让西方头疼和忌惮的就是在发展中逐步形成的成体系和配套能力的生产能力,这也是中国军工近年来能够频创佳绩的根本原因。打击国内的高技术型行业,能够辐射其背后的整个体系,零件制造、原料生产、技术研发等,其根本目的就是延缓甚至破坏中国的成体系配套能力,以维持其在国际上的科技领先地位。

中美贸易战疑云—如果真的爆发结果会怎么样? 中国真的能躺赢吗?

但其实中国应对可能到来的贸易战还是有很多可用手段的。如两国之间的服务贸易,如旅游和教育等服务业,美国从这些行业中所获利益远远大于中国。据野村证券分析,在服务业领域,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顺差达390亿美元,其中有一半以上来自于中国公民赴美旅游以及留学。对于美国一流品牌而言,比如苹果和星巴克,中国是规模巨大的市场。所以对中国来说,虽然不能说是轻松应对,但也不至于陷入被动。真正应该注意的是美国手段背后的野心,同时应该了解到目前国内对于高技术产业核心技术的缺失和替代技术的亟需。由此来看此次贸易摩擦未尝不会有好处,如果利用的好,这个节点也许能倒逼国内改革、技术升级,加强进口替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