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實質是勞動生產率的競爭

中美貿易戰實質是勞動生產率的競爭

中美貿易戰的實質是勞動生產率的競爭,是看誰能夠奪得第四次科技革命的頭籌,是一場真正科技實力的比拼,是戰略的較量。

勞動生產率

勞動生產率是指勞動者在一定時期內創造的勞動成果與其相適應的勞動消耗量的比值。勞動生產率水平可以用同一勞動在單位時間內生產某種產品的數量來表示,單位時間內生產的產品數量越多,勞動生產率就越高;也可以用生產單位產品所耗費的勞動時間來表示,生產單位產品所需要的勞動時間越少,勞動生產率就越高。

中美貿易戰

自從貿易戰開打以來,我們更多的關注了美國給我們500億美元的產品徵稅,明天我們又做出了什麼樣的反擊,但對貿易戰的實質內容卻較少去討論。其實現在雙方的日子都不好過,但值得我們注意是美國的經濟從表面上看正在快速的復甦。中國在過去一直在加槓桿,結果槓桿加來加去大部分資金卻流入到了房地產,造成了超高的房價,使得騰挪的空間越來越少。產業升級,提高勞動生產率也要加槓桿,卻有兩個問題很難去解決,一是沒有錢,錢大部分去了房地產;二是加了錢,錢也到不了實體經濟,因為錢還是去了房地產,結果是高房價綁架了國家,綁架了全民,形成了高槓杆、高債務率、高房價、低端產能嚴重過剩。就好像兩個人打架,一方揮舞拳頭,咄咄逼人,另一方用繩子捆住手腳,怎麼打?所以我們要先去槓桿,之後才能在產業升級上進行加槓桿。

其實,美國的日子也不好過,雖然表面上看著GDP增長率在增加,但也是通過加槓桿、提高債務率。這兩年美聯儲前主席格林斯潘不斷提出警告:美國最大的風險不是債務,而是與飛速膨脹的債務相比,美國的勞動生產率提高速度非常緩慢,兩者完全不相匹配。美國的工資增幅也非常緩慢;美國的財政赤字還在往天上飛竄;美國的儲蓄率正在由次貸危機後的高點3%直接跌到只有1%。但由於08年金融危機後,放水沒有我們這麼厲害,而且又是全球的金融體系,且資金也沒主要流向房地產而造成高房價(目前房價到了一個高峰卻也不過是08年的房價水平),因此騰挪有了較大的空間,經濟也在逐步復甦,但是其高債務、政府鉅額財政赤字,更關鍵的是美國這幾年勞動生產率提升很慢卻也是不爭的事實。如今,美國開始找各國大打貿易戰。其本質上根本不是為了那點稅,而是要對本國的製造業進行產業升級,提高勞動生產率,同時逼迫其他國家把本國市場準入放開,好讓美國企業衝進去做生意。當然,特朗普對中國的態度是,我可以發展,你不能發展,我是老大,你只能幫我打工,我可以提高勞動生產率,你不能。總之是要全面遏制中國的發展,值得注意是,這不僅僅是特朗普的態度,而是美國精英階層的共識。

美歐日自由貿易區有可能會加速形成

7月26日歐委會主席容克今天在華盛頓特區會見了美國總統特朗普,對形成美歐自由貿易區達成了一致共識,其中經濟方面主要有以下幾點內容:

第一致力於零關稅、消除非關稅壁壘、消除對非汽車工業產品的補貼。並努力在服務貿易、化工、醫藥產品以及大豆等領域減少貿易壁壘並增加貿易量。為美歐的所有農民以及工人打開市場、增加投資並使得雙方更加繁榮。同時,也會使得雙邊貿易更加公平、互惠。

第二,在能源方面加強戰略合作也達成了共識。歐盟想從美國進口更多液化天然氣(LNG)以使其能源供給更加多樣化。

第三,同意圍繞標準展開緊密對話,致力於放寬交易,減少官僚障礙以及降低成本。

第四,合力保護美國與歐盟的公司免受不公平全球貿易行為的侵害。共同與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們緊密合作,推動WTO改革,去解決不公平貿易行為,包括知識產權竊取行為、強制性技術轉讓行為、工業補貼、國有企業造成的扭曲以及產能過剩問題。

並且說明:將立即成立由美歐最密切的諮詢顧問組成的行政工作小組,推進此項聯合議程。此外,它還會制定短期措施,以便利商業交易並評估現有關稅措施。在共同致力於此的同時,不會違背這份協議的精神,除非任一方終止協商。此外,美歐也想解決鋼鋁關稅問題以及報復性關稅問題。

加之之前歐日已經達成自由貿易區協議,則一個超級龐大的自由貿易區將會在西方逐步形成,也許這個形成的時間會超出我們預料。那麼為什麼之前很久沒有談下來的事,如今卻進展如此迅速呢?這一方面是為了全面遏制中國,另一方面從生產力上來說,則是為了產業轉型升級,贏得第四次科技革命做好鋪墊,打開市場。

插個題外話:從國際大的格局來說,中美歐在經濟上的“三國演義”已經逐步變成美歐對中國,中美俄在政治和軍事上的“三國演義”,我們也是處於守勢。這不能不引起我們的特別注意。

第四次科技革命

第四次科技革命,是繼蒸汽技術革命(第一次工業革命),電力技術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計算機及信息技術革命(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又一次科技革命,是以人工智能,清潔能源,機器人技術,量子信息技術,虛擬現實以及生物技術為主的全新技術革命。

2013年德國漢諾威工業博覽會4月7日至11日舉行。全球65個國家和地區的5000多家廠商參展。中國以近600家參展商規模成為東道主德國以外的最大參展國。在為期五天的展會中,“工業4.0”概念受到關注。漢諾威工博會負責人柯克勒認為,“工業4.0”在本屆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已成為核心題目,在未來10年至15年,製造業的綜合整合將對全球產業產生巨大影響。第四次工業革命已經悄然到來。

自18世紀中葉以來,人類歷史上先後發生了三次工業革命,發源於西方國家及衍生國家,並由他們所創新所主導。

中美貿易戰實質是勞動生產率的競爭

第一次工業革命所開創的“蒸汽時代”(1760-1840年),標誌著農耕文明向工業文明的過渡,是人類發展史上的一個偉大奇蹟;

中美貿易戰實質是勞動生產率的競爭

第二次工業革命進入了“電氣時代”(1840-1950年),使得電力、鋼鐵、鐵路、化工、汽車等重工業興起,石油成為新能源,並促使交通的迅速發展,世界各國的交流更為頻繁,並逐漸形成一個全球化的國際政治、經濟體系;

中美貿易戰實質是勞動生產率的競爭

兩次世界大戰之後開始的第三次工業革命,更是開創了“信息時代”(1950-),全球信息和資源交流變得更為迅速,大多數國家和地區都被捲入到全球化進程之中,世界政治經濟格局進一步確立,人類文明的發達程度也達到空前的高度。第三次信息革命方興未艾,還在全球擴散和傳播。

中美貿易戰實質是勞動生產率的競爭

前三次工業革命使得人類發展進入了空前繁榮的時代,與此同時,也造成了巨大的能源、資源消耗,付出了巨大的環境代價、生態成本,急劇地擴大了人與自然之間的矛盾。進入21世紀,人類面臨空前的全球能源與資源危機、全球生態與環境危機、全球氣候變化危機的多重挑戰,由此引發了第四次工業革命——綠色工業革命,一系列生產函數發生從自然要素投入為特徵,到以綠色要素投入為特徵的躍遷,並普及至整個社會。

中美貿易戰實質是勞動生產率的競爭

這次,中國第一次與發達國家站在同一起跑線上

在過去200多年世界工業化、現代化的歷史上,我們曾先後失去過三次工業革命的機會。在前兩次工業革命過程中,中國都是邊緣化者、落伍者,急劇地衰落,由於錯失工業革命機會,中國GDP佔世界總量比重,由1820年的1/3下降至1950年不足1/20,落後就要捱打,這也是近代中國飽受欺凌的重要原因之一。之後中國在極低發展水平起點下,發動國家工業化,同時進行了第一次、第二次工業革命。即使是在上世紀80年代以來的信息革命中,我們也僅僅是僥倖上了末班車,還是個“後來者”,因為對外開放才成為“追趕者”。但是中國實現了成功追趕,已經成為世界最大的ICT(信息通信技術)生產國、消費國和出口國,正在成為領先者。進入21世紀,中國第一次與美國、歐盟、日本等發達國家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在加速信息工業革命的同時,正式發動和創新第四次綠色工業革命。中國能趕上這一革命的黎明期、發動期,是不易的、也是中國人民的智慧和努力辛苦得來的,不能再錯過了。

要知道,真正給大家帶來財富的,並不是GDP,而是製造業的成功轉型升級,勞動生產率的不斷提升,有了大市場又有了勞動生產率的提升,那麼GDP自然也就來了。所以,我們必須要堅持改革開放,必須要堅持進行“中國製造2025”。我們現在的發展道路其實非常正確的,戰略目標和思路也非常清晰,只可惜,執行卻始終不如意。過去十多年,中國的錢基本上都流向了房地產,造就了高房價,掏空了老百姓的消費能力。形成了高槓杆、高債務、以及低端產能的過剩,既不利於我們進行產業轉型升級,更不利於形成強大的14億人口的超級消費市場。而如果我們的這次不能先於美國實現產業升級,實現製造業的高質量發展,實現勞動生產率提升,實現經濟實實在在的復甦,而不是虛假和泡沫的繁榮,那麼,我們失去的,恐怕不是GDP,而是我們的未來。

中美貿易戰實質是勞動生產率的競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