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入关是偶然吗?如果吴三桂不放满清入关,中国将何去何从?

谁说清朝入关是偶然?事实上清朝定鼎天下是必然结果,即使吴三桂不放清军从山海关入关,清军也照样从喜峰口入关在谈论明朝灭亡问题上,一定要明白一件事:明朝中后期最强大的武装力量在谁的手里。如果我说在明末,明朝最精锐的力量是边军,想必不会有人反对我。那么,明朝边军战斗力靠什么维持呢?萨尔浒之战时明朝殉国将军里最有名的是杜松,他当时带兵号称天下第一,然而杜松部战斗力核心却是少数民族战士。

满清入关是偶然吗?如果吴三桂不放满清入关,中国将何去何从?

“榆林武卒素稱雄於諸鎮然衝鋒破敵大抵皆恃夷丁……夷丁利於野戰”那么,杜松部队情况是个别现象吗?

活跃在嘉靖后期、隆庆一朝、万历前期,久任边疆巡抚总督,做过陕西、延、宁、甘肃总督,山西、宣、大总督的王崇古就曾经直言不讳的指出“各邊納真夷人之降,以充家丁衝戰之用。行之巳久。”

在萨尔浒之战前,明朝人自己议论所谓名将时也忍不住吐槽“今之号称名将者……不过恃其弓马技艺,蓄养降夷为家丁,勇敢直前耳。”

满清入关是偶然吗?如果吴三桂不放满清入关,中国将何去何从?

而萨尔浒一战后,有大臣向万历皇帝上书,认为边军现状应该改革,边军应该更重视火器,之所以边军应该更重视火器原因是边军将领“专以双粮厚赏,招养夷丁,驱我华人,为虏奴仆,辱我族类,馁我士气”

事实上就连大名鼎鼎的“关宁铁骑”,其中多一半也是蒙古降人,崇祯九年《合兵理严驭将疏》:“关宁铁骑素为敌惮,祖大寿新任提督命成师而出……而所部夷汉丁副将守备如桑昂、那木气七庆及恰台吉等又皆夷种,以夷攻夷无坚不摧。”

等到了吴三桂时代,关宁军战斗力几乎完全依靠吴三桂手里的“夷骑”,《明季北略》是这么说的“吴三桂,字长白,高邮人,辽东中后所籍,膂力绝伦……夷丁突骑数千,尤为雄悍。敌望之辄遁。

满清入关是偶然吗?如果吴三桂不放满清入关,中国将何去何从?

那么按照这个逻辑推导,清朝八旗那十几万几乎全部由“夷人”组成的军队,自然是当时东亚第一的军队,坐拥战斗力第一的军队的政权获得天下难道不是再正常不过了吗?

事实上后来清军在江南的遭遇也证明了“真夷”战斗力,当时清朝任命的嘉定县令带着几个冒充真满洲的苏州衙役就几乎控制了全城,如果不是剃发令,清朝在嘉定的统治也就稳定下来了。

而李自成军队在一边石大战后,虽然也不乏重整旗鼓的时候,但是碰上豪格与吴三桂带领的军队也是屡战屡败,这也充分说明李自成大顺军战斗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