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門女孩以707分考入北大,你覺得這個個例能證明「寒門出貴子」這句話嗎?

讀客文摘


這兩天朋友圈裡有條推送火了:河北寒門女生王心儀,以707分考上北大中文系,她寫下了一篇關於自己、關於貧窮和關於希望的故事——《感謝貧窮》。

王心儀出生在河北棗強縣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裡,下有兩個弟弟,體弱的母親在家務農兼照顧不能自理的外公,全家的經濟來源都依靠五畝薄田和父親在外打工補貼得來。

貧窮,是籠罩在這個家庭中每個人心頭難以消散的陰雲。

我們不禁好奇,常言道:寒門難出貴子,一個身陷貧困泥潭的農村孩子似乎一眼便可以預見她的結局,家庭不但不能為她助力,反而險些成為她的“阻力”。那麼她的父母究竟用了什麼樣教育方法,來幫助王心儀能夠在困境中“逆天改命”,終於在高考這一人生節點綻發光彩呢?

一、不吝嗇的精神褒獎

好孩子是誇出來的。

每個人都有被肯定的需要,成人的世界裡對一個人的誇獎往往包含了更深層次的含義,其中可能是對一個人的傾慕,可能是對一個崗位晉升的暗示。但孩子的世界裡,表揚是一件十分純粹快樂的事情。王心儀說自己的母親經常稱讚自己取得的小成就,就算是背出了一首詩這樣的小事,母親也會表揚她“做的不錯”。

耶魯大學心理學教授Alan E.Kazdin博士研究表明,最有效的家庭教育就是讚美。

很多父母常常對孩子說“我告訴過你不要再這樣做”;“你心裡應該清楚……”但其實父母心裡才最清楚,這些話往往是不奏效的。說的多了,還要被嫌嘮叨,一不留神就演變成一場口頭爭執,鬧得不歡而散。

有的家長說我家小朋友這次考得一塌糊塗,打一頓都是輕的,我還有什麼可誇的?其實換一種說話方式,情況會變得輕鬆很多。你可以選擇說:“你還記得上次英語考試嗎,你考得很好,希望你能像那次一樣努力。”

要記住,比起用語言暴力來消滅你所討厭的那些孩子作出的行為,用語言去鼓勵他達到你所期望的目標是一種更為明智的選擇。

二、

好的教育與財富無關。

大多數人認為,出身富貴之家意味著在起跑時就領先他人一步,十步,甚至千百步。因為他們天生就享有更豐富的資源,無論是身在學校還是步入社會都能從家庭中獲取幫助,而絕大多數的“普通人”,靠的只有自己。

王心儀家庭條件相對困難一些,親戚家如果有稍大些的孩子穿過的舊衣經常會送給她和弟弟穿。初一時被班裡的男同學嘲笑衣服老氣、搭配奇怪,有一回因為被嘲弄的狠了,她回家向媽媽哭訴了這件事。媽媽只回答了她一句:“不要理他,踏實做事就好。”王心儀聽進了這句話,她的母親告訴她不要糾結於他人對於自己外表的評論。

於是她明白,人生的路是自己走出來的,穿的漂亮的人並不一定是走的最遠的。

不平等是存在的。正是因為清楚地認識到這種差異,才應該更具有信念的拼搏下去。這些年一個又一個農村的孩子走出村落,邁入高等學府的大門的故事,已經為社會證明了“寒門出貴子”的可能。

他們奮鬥出的“絕地反擊”的故事表明:父母才是真切影響孩子一生的教育主體,而錢財並不能買來“成才”。

三、

相信知識的力量。

很難想象,在王心儀這樣的家庭環境裡有這樣開明的家長供長女讀完高中和大學。17年有個很有意思的紀錄片,叫《出·路》。裡面有個主人公,是來自甘肅會寧縣的農村女孩,叫馬百娟。10歲的她想上學,是由校長到家裡勸了好幾次才得到馬父的同意。

最後馬百娟還是輟學了,六年後她成了一個普普通通農村婦女,等著嫁人,等著進工廠流水線打工。

王心儀的母親對待子女學習的態度是:只要你有興趣學下去,我會盡我所能,支撐你一步步登上知識的最高殿堂。

她竭盡全力供女兒讀書,因為她知道,貧困的生活像是一條湍急的河流,而學習是岸邊垂下的一條脫困的繩索;因為她相信,知識改變命運,拼一拼,孩子能逃離貧窮,擁有不一樣的生活。

讀書獲得的不單是一紙學歷,讀書更可貴之處在於它帶來了更多的機會。它讓這些來自落後的鄉村和廣大三四線城市的學生有機會看到、聽到,甚至觸碰到、融入到那些走在時代最尖端的信息和科技:人工智能、虛擬現實、增強現實、區塊鏈、無人駕駛等等。那些是真正被時代高歌的旋律,是真正凝聚人類知識的寶藏。

培養一個孩子成才有諸多不易,每一位家長都在邊摸索邊學習的教育道路上前行。相信大多數人的家庭情況並不如同王心儀一樣困難,很多家長也毫不吝嗇對於孩子的教育投資。成功總是更加青睞有夢想又肯努力的人,祝所有有夢想的孩子和家長能夠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品嚐成功的甜美果實!


一起學中學雲課堂


這個標題是個標準的偽命題。

什麼等級是寒門,什麼等級是豪門子弟,那中產呢?什麼時候把中產划進豪門去了?

即使最富足的國家都有赤貧的民眾。中國也不例外,但是硬要用指標和比例來劃分,寒門考上重點大學的比例真的逐年減少,是因為都考不上嗎?

不是的,因為國家的扶持,還有這些人家的勤勞,讓昔日一腳踩在寒門門檻上的人家,都跨進中產家庭裡去了。針尖般的字眼,故意戳大家的痛點。如果按這個比例,寒門子弟仍然是讓社會側目看待的一群。

豪門子弟從出生到成長,無一例外都享用最好的東西,學習頂尖的學問,看最長見識的地方。那有誰統計過,這些子弟是否都能全部成材?不是家裡用錢堆印出來的文憑和學問?為什麼對於這樣的人,大家都選擇不思考了呢?

不敢統計,估計是數據比寒門子弟成材的還要難看!

社會附予每個人存在的位置都有屬於他的專場。無可否認豪門子弟每個人都有個很優秀的開端,一出場就把普通人家的孩子甩出10公里之外。塔尖位置只有1平米,這些優秀子弟不可能都站在高處,總有擠下來的。當擠下來的時候,從來沒有嘗試過失敗的人群,便是最先放棄的。

我們人生行進過程中,有一個詞叫:彎道超車,還有一個詞叫:學習。對,窮人家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有很多數也數不完的缺失,隨便一種都會讓人覺得一輩子受窮。但是,他們小看了窮人家的孩子的各種承受能力,他們有強大的壓力承受念力,也有超快速的行動力和執行力。這些能力是隨著年齡增長一起強大的,當積累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會爆發出小宇宙。因為他們懂得一切來之不易,也知道一切都要靠自己的努力才能實現,他們會因為一切懂得,更珍惜人生。

如果硬是要對比,劉強東、李嘉城、馬雲。。。等等站上神臺的老大們,哪一個出身豪門?那些含著金鑰匙出生的二代們,有多少家企業能讓人侃侃而談,津津樂道呢?那些蓬勃發展的企業中,請數一數,站上塔尖的人群中80%都是出身寒門。

所以,不要給這些所謂的標題黨誤導了判斷。也不要讓那些新聞裡製造出來的差異化報道矇住了雙眼。為什麼新聞裡很少報道家境上乘的子弟的新聞?一是沒有對比性,引不起觀者八卦,二是醜聞通常給人用錢擺平,看不到不代表沒有。

請相信,天道酬勤!上天不會辜負努力生存的人,適當的時候絕對會讓他們發光。這些也決計是普通百姓家才能有的擔當。

寒門一直出貴子!!!


秋槐紛飛


都說了是個例,那當然不能證明什麼,個例沒有統計的意義。

今年的全國高考二卷語文卷的作文題目選了下面一段材料:

作文材料中講的其實是一個“倖存者偏差”的經典案例,所謂“倖存者偏差”是人的一種認知錯誤,是指人們往往只看到篩選的結果,卻忽略了篩選的過程和被篩掉的大多數,也叫做“死人不會說話”。正如作文材料中所說的:軍方人員看到返航的飛機的機翼上的彈痕最多,由此推斷機翼是最容易被打中的地方,所以要加強機翼。而統計學家卻認為應該加強彈痕少的機尾和油箱,因為這些機翼被打中很多次的飛機還能返航,說明機翼不是飛機最致命的部位,而機尾和油箱一旦被打中飛機就毀了,回不來了,所以要加固彈痕少的機尾和油箱。軍方人員沒有看到的就是那些沒有返航的飛機,看到的是作為“倖存者”返航的飛機,由倖存者的特徵來推斷規律,這就是“倖存者偏差”

“寒門出貴子”其實也是一種“倖存者偏差”,因為貧寒的家庭和落後的地區是很少出現能考上名校的人的,一旦偶然出現一個,就會引起轟動效應,能夠迅速成為當地的“新聞”,消息會傳播得很遠,最後人盡皆知,人們就會由此得出“寒門出貴子”的結論。其實每次有“寒門出貴子”的新聞登上各大網站,恰恰說明“寒門貴子”是很少見的,富裕家庭和發達地區出“貴子”反而不是什麼“新聞”。

如果要王心怡用自己作為例子來論證“寒門出貴子”這句話,我想她肯定不會同意。她出身河北農村,周圍肯定有很多連大學甚至連高中都考不上的鄰居和同學,在她求學的道路上,肯定是見到周圍無數的同齡人都遠遠的落在她後面,她肯定會知道自己只是一個幸運的“個例”。

而我們只是通過互聯網媒體的報道看她考上北大的光環和她身上的寒門標籤,卻沒有看到大多數為考上一個大專而興高采烈的寒門子弟,沒有看到那些輟學打工、默默無聞的農村少年。

“寒門出貴子”是人們的一個美好的願望,其實從古至今,大多數寒門都很難出貴子。古代的讀書人“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其實一般的家庭哪能供養一個青年勞動力“十年寒窗”而不下地幹活,所謂“耕讀之家”都是比較富裕的家庭了,真正的“寒門”哪有讀書的機會?現代社會也一樣,只不過目前的高考還算公平,基礎教育已經普及,一些“寒門學子”獲得社會的幫助還不至於輟學,即使學校的教育水平很差,通過自身的天賦和努力也能出人頭地,跟家庭富裕、教育發達地區的“紈絝子弟”一爭高下。

雖然寒門難出貴子,但我還是希望看到越來越多的寒門貴子出現,因為這證明我們的教育越來越公平。


費曼學習法


不管如何,我們都不願意選擇貧窮。

但是如果家庭確實貧窮,我們只能靠自己去改變自己了。

我們需要感謝貧窮嗎?

因為貧窮,很多孩子缺少好的教育資源,教育機會,不能走出小小的鄉鎮去外面看看。因為貧窮,只能靠自己的想象力去想象外面的世界;因為貧窮,需要付出十倍的努力去學習,才能做到比別人好。因為貧窮最後能成為王心儀的實在是太少了,即使這樣,我們仍不感謝貧窮。

沒有人願意選擇貧窮

沒有一個人願意選則在一個貧窮的家庭裡。隨便拿兩個孩子來做對比吧。十歲的黃磊的女兒黃多多,現在正在烏鎮的劇場上,接受者全國最好的話劇家的排練,站在全國最大的細節舞臺上表演,上的是最好的私立學校的課程,全英文授課,所以英文對她來說毫無壓力。是不是還去國外的秀場秀一秀自己的服裝設計,國外大牌服裝設計師聯合設計之後還用來捐款。平常沒事就跟著爸媽出國旅遊,不知道海地是什麼樣就去潛水,不知道熱帶是什麼意思就去熱帶走一圈,看不懂文學作品就去劇院感受一下話劇。敢問,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能差嗎?


再看看農村的孩子,暑假在家幫著父母幹農活,天熱出去幹,累了休息會再幹。沒事就自己在家看會電視已經是幸福的事情,啃一根冰棍就再好不過了。對於他們而言,娛樂的方式就是看電視,吃點零食,能有課外書最好不過了。

貧富差距培養出來的孩子,差距也是很大的。這是我們不可否認的事實。

接受貧窮,並且努力去改變貧窮

對於農村的孩子來說,已經不可能生活在一個富裕的家庭,沒有任何人能版主你,在學習上,在以後的工作中去走捷徑,只有靠自己,老老實實的學習,一步一步的學習。學習很難,但是這也是唯一的現在社會上最公平的改變你自己命運的機會。


接受家庭的貧困,不去抱怨自己,更不要抱怨父母。讓自己通過努力去改變,讀書就是最好的方式之一。

寒門出貴子越來越難了!

現在可以說,寒門出貴子越來越難了,因為現在信息化科技化的發展,有錢人掌握得信息和資源多太多,信息和資金匱乏的家庭根本沒有辦法彌補這個差距,最後只能是富裕的家庭和孩子越富裕。

即使是這樣,貧困家庭的孩子仍要樂觀的生活,對自己和對生活充滿信息,一定要去改變,只要去做了,才會有可能發生。


鈴鈴


不能。王心儀只是個例。

沒有人相信,“寒門出貴子”這句話是真理,尤其是在城鄉教育資源分配嚴重不公的情況之下。現在,人們更多地是在說,“寒門再難出貴子”。而王心儀“感謝貧窮”的文章之所以爆紅, 更多地在於,人們並不認同這句話。

孩子的舅舅在北京工作,他的小孩子才7歲,剛上二年級,可就是這麼一個小孩子,參加假期各類興趣班已經有三年了。從國際象棋,到圍棋、中國象棋,從繪畫美術到少年足球,從漢字書法到美式英語,各種興趣班。小孩子學得多,記性好,今年上半年,參加北外組織的英語大賽,他小小年紀,就取得了英語組北京市三等獎。據孩子舅舅說,他的兒子在小學畢業之時,有望獲得英語六級證書。這可是在大學生畢業時才要求達到的水平。今年一學期考試,語文99.5分,數學滿分,仍然在總結為什麼會丟掉那0.5分。

可朋友在華北縣城,他的孩子一直在公辦學校讀書,英語爛到發音都不準,口語從來不敢出口,英語考試從來沒有得過滿分。

城鄉的差距太大。而王心儀就讀的棗強中學,是河北省重點中學,近年高考本科上線率都在95%以上,同衡水中學不相上下。這樣教育資源佔優勢的學校裡學習,王心儀並沒有被打上貧窮烙印,她佔據著衡水市最優質的教育資源,所以,她在於學習方面,並不能稱為是“寒門”,她只是家庭屬於農村較為平常的條件的農民家庭,是這個意義上的“寒門”。

“寒門出貴子”,個例可以有,但並不是現下可以證明的真理。很多的優秀寒門學子,最終因各種原因,與名校無緣。


跟我學公文


前幾天出身寒門的女孩王子儀以707分的成績考入北大,並以一篇《感謝貧窮》的文章刷屏各新聞首頁。看完相關報道,在讚歎之餘,也不免覺得她思想深度不夠。

我覺得她最應該感謝的是以下兩個方面:

首先是父母。她從小愛好文學、寫作,選擇北大中文系沒毛病,但她高三選的是理科班,這就有點學霸的任性了。我只能猜測她是屬於天賦異稟的天才,一般女生比較畏懼的數理化於她根本不是難事。所以在這裡首先她要感謝的是父母給了她超人的天賦和良好的身心教育。記得我們那個年代,專門批判過林彪的“天才論”,講天才會打擊99%的普通人,太不利於安定團結了,所以全社會都提倡“天才是1分天賦加99分汗水”理論。但經歷過高考煉獄的人都知道,同樣的刻苦、同樣的環境、同樣的師資、甚至同樣的貧窮,人家學霸什麼知識點一看就懂而且過目不忘,我們普通人反覆學十遍也不一定能觸類旁通。當然不是否定努力的作用,比如衡水中學、毛坦廠中學那些學生,刻苦努力是有提升的,但毛中的人再怎麼努力,也拼不過衡中,對吧?

其次,她應該感謝高考制度。作為當年的牛鬼蛇神子女,沒有人比我們對恢復高考從而改變命運感觸更深了。如今教育資源嚴重不均是不爭的事實,即使是王子儀本人,如果不能就讀於縣市重點高中,而是在鄉鎮中學就讀,很難相信她能考出707的高分。所以前兩年紛紛擾擾的“寒門難出貴子”也是基於此種現實吧,但寒門難出貴子並不是不能出貴子,只是更難。因為有相對公平的高考制度,有各級重點中學“應試教育”模式的重點培養,天才的寒門學子仍然有機會脫穎而出。但極少數寒門天才的成功個案並不能掩蓋社會教育資源不公、寒門難出貴子的現狀。

最後,我覺得她最不應該感謝的是貧窮。底層民眾貧窮的太多了,不應該拿個別人的成功個案作為勵志鴉片麻醉民眾,讓人安於貧窮!難道覺得貧窮是件好事?沒手機、沒電腦用、沒肉食、穿破衣、踏雪上學……怎麼就被美化成讓她心無旁鶩專心學習的良好環境了?只能說她心態積極,沒有被貧窮壓倒,貧窮磨練了她的意志。

我堅信,消滅貧困,王子儀們的明天會更好!


非亦樂乎


標題在問:你覺得這個個例能證明“寒門出貴子”這句話嗎?

回答這個問題,關鍵要看我們對於“貴”的理解是什麼。

從古至今,“貴子”常被理解為:出人頭地的孩子或有身份地位的孩子。

而大家有沒有想過,當今社會,中國的溫保已基本解決。更多人追求的是精神上的富足。


這名女生叫王心儀,在今年的高考中取得了707分的成績,王心儀的班主任張秀英曾這樣評價她:“她,樂觀開朗,視野開闊,格局很大,絕對不是傳統意義上只知道學習的學生。”的確,她愛好畫畫,唱歌,演講,平時經常會關注時事政治、閱讀外文書籍。

從王欣儀之前寫的一篇關於自己、關於貧窮、關於希望的文章中寫到:

物質的匱乏帶來的不外是兩種結果:一個是精神的極度貧瘠,另一個是精神的極度充盈。而我,選擇後者。我來自一個普通但對教育與知識充滿執念的家庭。母親說過,這是一條通向更廣闊世界的路。從那時起,知識改變命運的信念便深深地紮根在我的心中。

她已定格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有人說原生家庭的差距阻礙了寒門逆襲,但是沒有多少人意識到是自身的問題。真正可怕的不是貧窮帶來的苦痛,而是深處底層卻失去突出重圍的決心

對於王心儀來講,金榜題名時、火遍網絡不迷失自己,不接受各種名目的捐助,其品格已經可以定義為高貴,中國多一些類似的少年強,何愁國不興旺?

我們還需要證明嗎?


留學觀察者


都說了是個例了,個例的說服力又怎麼能代表普遍現象。

我想在讀高中之後,尤其是讀大學,你就會感受到,不同類型的大學,家境條件好與不好的比例也會有所不同,而且現在教育成本這麼高,能送孩子去上大學的家裡不說很好,但一定不會太差。

在越好的大學,一般有錢人家的子弟會比較多,有錢的家庭意味著很多資源,教育資源、文化資源、社會資源等等,一位老師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你們現在還在這裡荒度大學生活,人家爸媽就已經在籌備孩子研究生、博士生在哪裡在哪個老師那裡讀了,你們還不好好聽課!”

像寒門子弟哪裡會有這個機會和渠道去了解這些,所有的一切都要靠自己一點一點地去了解、挖掘、接觸,這就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了。

引用2017年北京高考文科狀元的一句話

“高考是階層性的考試,農村地區越來越難考出來,我是中產家庭孩子,生在北京,在北京這種大城市能享受到的教育資源,決定了我在學習時能走很多捷徑,能看到現在很多狀元都是家裡厲害,又有能力的人,所以有知識不一定改變命運,但是沒有知識一定改變不了命運。”

據我瞭解,現在很多家境不好的孩子基本上都是讀完義務教育就不讀了,要麼是沉迷手機讀不出來,或者真的對學習沒有一點興趣;要麼就是家裡負擔不起讀高中的費用,而小孩子成績也一般般讀不下去;要麼就是孩子想出去打工,給家裡減輕點負擔,就不讀書了,真正能讀完高中,並考上好大學的人真的不多。

用數據說話可能更有說服力一點


話又說回來,為什麼“寒門出貴子”這句話會流傳下來,那是因為在古代,讀書出來就意味著有了當guan的資格,有了當guan的資格意味著什麼,大家都懂;在包fenpei的時候,也差不多,不需多說什麼。

但現在不一樣,大學生就像蘿蔔青菜隨便一抓就是一大把,他/她的含金量已經大不如前了,更不要說現在不讀書出路也很多,尤其是現在的網紅界,誘惑多大啊。 寒門能出貴子,但他/她一定要特別優秀,有自己獨立的思想,能抵擋住別人的嘲諷,還要抵抗得住自己內心的自卑和壓力。

不過還是很佩服以707高分考進北大的王心怡,最近關於她的新聞挺多的,我也看過她寫的那篇感謝貧窮的文章,是的,只有不棄之如敝,換個角度來想它,這就是最好的挫折教育,文章寫的很好,還帶了點高中議論文的影子,堅強而又勇敢的姑娘,相信她會更好。


最後,想起《平凡的世界》裡面的一句話,找了半天,沒找到,他的意思大概就是把貧窮當做自己的財富,不貶低,不隱瞞,從容接受,若想改變,請拿出實際行動,不要怨天尤人。

我花了將近一個小時寫的東西,哪裡又觸犯了什麼,居然不給過審!!!


夏七天circle


我覺得寒門女孩以707分考入北大,這個個例不能證明“寒門出貴子”這句話

  1. 首先,我們要明白個例事件都有其特有性,是極少數事件,並不能代表大多數人都能做的到。當一個例子只能證明一些人的時候,那這個例子的可行性就要大打折扣,因為他只適用於極少數的一部分人。所以,從這裡就難說通這個個例能證明“寒門出貴子”;

  2. 考上北大了,並不能說明這個寒門女孩就能變成貴子。像我們熟知的高考狀元張非,就被北大勸退過。再說了,退一萬步講,如果這個女生順利從北大畢業,也不一定非富即貴。如果她自己不上進,自己墮落,甚至連普通人的人生都不如。

所以,就從以上兩點分析,個人認為寒門女孩以707分考入北大,這個個例不能證明“寒門出貴子”這句話。

照了汗青


‘‘窮則思變’’是一個面對困境而改變人生命運的具有一定普遍性的法則。大到一個國家,小到一個人,我們可以舉出許多例子以證明這一道理來。但是,至今似乎還沒有那位社會學家對此做出過精確的量化分析,也即到底現實中這類‘‘個例’’佔有多大比例,其實很難說清。然而,我們相信,河北衡水這位以707優異成績考取北大的女生的‘‘寒門出貴子’’現象絕非屬於個案!不是麼,從農村到城鎮有大量的社會底層貧困家庭培養了一個個優秀人才,成為了國家的棟樑。毋庸置疑,他們最終修而成‘’貴‘’或多或少地都與‘’窮則思變‘’力爭貴子之慾念有著密切的內在聯繫。

當然,在現實生活中,‘‘寒門’’能否出貴子只具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和可能性,然不具有絕對的必然性。我們反觀生活,不難發現有一部分寒門子弟不僅沒有成‘‘貴子’’,反而成為了敗家子等反面異類。面對一個‘‘窮’’字,有人則會絕地反擊,力圖更生;而有的人卻會聽天由命,自甘沉淪。從表象看,這似乎是一個思想覺悟問題,如若予深層探究,我們應該認識到這是一個觸摸著個體性格乃至家族基因密碼的話題,其內涵深邃、複雜而神秘。遺憾的是這已出了該話題範圍了,需另開題議之。

以上不當之處,望方家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