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國際化大都市,武漢最大的優勢是什麼?

湖北房產圈


武漢開始恢復發展其實也就這七八年的事情。80年代末開始武漢各方面都沒有什麼政策鼓勵,一直到這幾年開始慢慢找到自己的方向了。以前也不太喜歡武漢,覺得武漢人沒有素質,武漢整體髒亂差,其實這都是偏見,瞭解一個城市首先是要住在這裡多深入瞭解。這幾年武漢在這些地方有較大的變化:

1.城市道路交通以及城際鐵路網。

城市道路交通:武漢是全國交通樞紐這個大家都知道,去東南西北都很方便,但有所不知的是武漢內部交通並不是很方便。武漢三鎮或者說武漢各個區特別分散,以前從漢口到武昌,武昌到漢陽都很麻煩。武漢這幾年公路地鐵一直在不斷的建設,說實話在這幾年給人們出行帶來了很大的不便,有時候我出門也會抱怨,但有一天看到一個牌子,上面大概寫的是短暫的交通不便是為了以後的方便。隨著慢慢地建設完畢,武漢很多偏遠的地方交通已經很方便了。很多條地鐵建成,也給本地和外來務工人員極大的方便,再加上出行價格很便宜也是這幾年武漢發展好的一個支柱。從某一方面來說,能頂著這麼多的質疑聲去修路也不容易。

城際鐵路網:很多人都說武漢是一家獨大,吸了周邊很多城市的血。這個到底什麼情況我不是特別瞭解,但是武漢現在確實在帶著周邊城市的發展,城際鐵路的開通,1+9的計劃都是對武漢周邊城市有利的,同時也吸引了大量的外地人才。

2.留住人才,科技實力增強

武漢是全國高校最多的城市,高校學生多,慢慢的提升了整個城市的素質。以前那些不雅的行為通過時間開始變少。但是以前武漢大型新興企業少,留不住人才,大學畢業之後都希望去北上廣工作。這幾年大型企業,新型科技企業也在入駐武漢,馬雲雷軍都開始在武漢投資。為武漢的經濟注入了新鮮的血液。

3.國家政策開始重視。之前發展東部,振興東北,重視西部,最後提出中部崛起,但是力度不夠大,這幾年能夠感受到國家政策的鼓勵。武漢慢慢開始走上國際的舞臺,軍運會,英國首相,印度總理的到來都為武漢增添了光彩 ,同時注入了經濟活力。

4.武漢本土文化。武漢腔,武漢的小吃,等你慢慢接觸你會了解她融入她,一個城市有歷史有文化,才能更穩的向前發展。本地的文化和新科技不斷交匯融入,也是本地人和外地人交流的表現。當越來越多在武漢的人能夠理解武漢,慢慢喜歡她,為她驕傲,看著成長,那也是武漢發展的主要原因。

說這些都是我內心真實的感受,我很喜歡武漢的一些地方,武漢的鸚鵡洲長江大橋,光谷(現在在修)江灘,戶部巷,曇華林,都很有特色。還有武漢的早飯。

如果對你有幫助,可以點擊關注我,謝謝。


深度思考的力量


作為國家三大一線核心城市“京武滬”成員的武漢是名副其實的國際化大都會,隨著武漢的復興,特別是武漢市綜合實力迅猛增長,武漢的國際影響力、知名度、輻射力也會大幅提高。

說起建設國際化大都會,武漢的優勢有很多很多,我認為最突出的優勢是下面幾點:

一是,數一數二的城市規模、強大的綜合實力,龐大的產業規模。眾所周知,武漢是全球城市規模最大的城市,龐大的城市規模,也承載了中國最強大的城市綜合實力,武漢有著全國數一數二的工商業實力,門類最齊全,技術含量最高,效益最高的產業體系就在武漢。武漢是全球最大的汽車、鋼鐵、光學、現代建築、通信產業城市。

二是,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和自然條件。武漢地處亞洲版圖中心,也是東半球水資源的流域中心,歷來有國家十字路口,亞洲之心之稱。中國的人口和經濟生產力圍繞以武漢為中心完美分佈,武漢就是自然而然成為國家的核心城市。

三是,強大的科研教育實力。武漢是全球高等教育辦學規模最大的城市,年招生和在校生、畢業生都是全球最多,使得武漢的人力資源人才儲備,舉世罕見!武漢還有光谷、郵科院、中科院、鐵四院、大橋局,隧道局,電氣化局,二航局等大量科研院所和高新技術企業。

四是,全球首屈一指的交通物流條件。以武漢為中心,整個東半球的物流交通都在武漢的輻射範圍內!十二省通衢,貨到漢口活,漢正街——中華第一街,京廣線和長江在武漢完美交匯,武漢,就是一個交通連接全球,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樞紐城市!

以上這些條件,哪怕有一條符合都可以造就一個國際化大都會,而武漢的優勢,是接二連三,上天厚愛武漢!使得武漢的潛力和前景,有無限的可能!


武大東湖


大學多,人才豐富,盤子大,交通便利,歷史底蘊豐厚,經濟增長強勁,華中地區最大都市及中心城市,主要應該是房價不斷提高,努力讓自己與一線城市靠攏,然後盤子鋪的大,地多,發展無上限,人也多,全省人才聚集地。

是湖北省省會、中部六省唯一


的副省級市和特大城市,中國中部地區的中心城市,長江經濟帶核心城市,全國重要的工業基地、科教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也是中央軍委聯勤保障部隊武漢聯勤保障基地駐所。全市下轄13個市轄區、3個國家級開發區,總面積8494.41平方公里,2017年常住人口1091.4萬人,2016年全市城鎮化率79.77%是中國內陸最大的水陸空交通樞紐、長江中游航運中心,其高鐵網輻射大半個中國,擁有53條境外直達航線,是華中地區唯一可直航全球四大洲的城市。

武漢是中國四大科教中心城市(北京,上海,武漢,南京)之一。[36] 截至2017年,武漢有普通高校88所,在校研究生11.5萬人,在校本科及大專生95.68萬人,[5] 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7所、國家重點實驗室25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數百所;在校大學生和研究生總數107.26萬人。

國際化大都市的判斷標準①主要的金融中心;

②跨國公司總部所在地;③國際性機構的集中地;④第三產業的高度增長;⑤主要製造業中心(具有國際意義的加工工業等);⑥世界交通的重要樞紐(尤指港口與國際航空港);

⑦城市人口達到一定標準。


從武漢今年來定位以及規劃來看,武漢作為中部重要經濟中心,帶動中部發展的紐帶,發展成國際化大都市是勢在必得。


拾荒的建築自由設計師


2016~2018年,國家先後批覆了三個城市支持其建設為國家中心城市,分別是成都、武漢、鄭州。所謂國家中心城市,是居於國家戰略要津、體現國家意志、肩負國家使命、引領區域發展、躋身國際競爭領域、代表國家形象的特大型都市。

換句話說,國家中心城市主要有兩個職責,一是帶動地區經濟發展,另一個是在國際上彰顯中國的國家形象,那麼於城市而言,就必須成長為國際化大都市。

建設國際化大都市,武漢有什麼優勢?

武漢是湖北省會,地處華中,其最大的優勢便是所處的位置。

從地圖上可以看到,武漢是華南與華北通行的要道,同時又佔據著東部與西部的交通要道,是華北、華南、東部、西部四個地區的交匯點,戰略位置積極重要。

武漢是全國綜合性交通樞紐,雖然鄭州、長沙的地位也不弱,但相比之下,武漢明顯更為重要。

上表是武漢、長沙和鄭州中部三強城市鐵路運輸能力,武漢明顯要優於長沙和鄭州。

除了陸路優勢外,武漢還有水運優勢。從地圖上可以看到,武漢襟長江,扼守長江中游,在國家批覆的三個國家航運中心名單中,武漢就是其中之一,另外兩個分別是長江上游的重慶以及長江下游的上海。

正因為其戰略地位重要,所以在凡是有的好政策,武漢基本都沾了邊,比如最大利好的國家中心城市,國家批覆了9個,武漢是其中之一,八縱八橫高鐵規劃,武漢是重要的樞紐,還有自貿區,長江新區等。


天天說錢


2016年12月武漢和鄭州被入選國家中心城市發展戰略定位。目前被確定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有北京、天津、上海、廣州、重慶、成都、武漢、鄭州。最近有報告顯示,武漢被聯合國計劃署選定為21世紀全世界最具發展潛力的城市之一。
2016年武漢成為僅次於深圳全國第二大年輕人淨流入的城市,從人口快速增長流入就可以看出一個城市的發展後勁,同時又更好地證明武漢末來發展的潛力所在。武漢擁有全球最大的城市大學生人群,在校的大學生數量達到100萬。

國家中心城市實施方案提到,2021年武漢GDP總量要達到2萬億以上,2021年武漢GDP總量達到廣州、深圳水平。而2016年武漢GDP總量為11912.61億元,最近幾年武漢GDP增幅強勁。在2017年招商引資簽約金額上達到2.58萬億元,一大批知名企業小米科技、科大訊飛等,將近25家企業扎堆武漢,武漢將全力打造長江新城,推動武漢經濟快速發展,助力武漢成為世界亮光城市。在2016年北京、上海GDP總量是超2萬億,2017年廣州也突破2萬億以上,達到2.15萬億,北京、上海、總量是武漢2倍多,就天津和重慶總量也超1.7萬億,已遙遙領先武漢。2016年成都的GDP總量12170.2億元,也比武漢多出257.59億元,2017年武漢達到1.34萬億,武漢要想追趕以上這些城市還是有一定難度。從武漢大發展藍圖中武漢打造世界級國際化大都市雄心勃勃。同時國家給武漢中心城市的大戰略定位。更是賦予武漢擔賦歷史的發展機遇。

(以上數據圖來自網絡)

武漢現有常住人口為1060萬人,到2020年武漢將達到1300萬人,2030年達到1700萬人,2050達到2500萬人。武漢在規劃三個新區、光谷新區、洪山新區、江夏新區規劃面積578平方公里。在2017年武漢就提出全面復興大武漢新徵程,提出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化、生態化大武漢。規劃打造長江新城、打造世界級城市中軸景觀帶,規劃建設東湖城市生態綠心、傳承楚風漢韻,打造全球末來的城市樣板。
建設國際化大都市,大武漢在經濟發展的要素和GDP總量增幅強勁,以及淨人口流入,和城市人口規劃,武漢已具備了國際大都市重要條件和優勢。未來城市更新改造,打造世界一流的濱江新城也就是武漢市政府提出的全球未來城市的樣板,國際大都市的美好願景和宏偉的發展藍圖…………這就是未來的大武漢。



智慧敏行


武漢最大的優勢就在於是中部的兩個十字路口之一,另一個是鄭州。鄭州就在這個優勢上開始做文章了,很多國內外大企業都把物流倉儲中心放到了鄭州。

武漢的交通條件比鄭州優越,除了鐵路公路航空,還有長江水運。為什麼小商品市場出現在義烏?武漢才應該是商品的集散中心!

關鍵是人的觀念!不要跟著別人跑,丟掉自己的金飯碗,去搶別人的鐵飯碗。

但武漢就只能做個”生意興隆通四海,財源茂盛達三江”的物流中心嗎?武漢集中了那麼多工業企業,物流和工業有沒有可能結合起來?在這個上面會很有文章可做!


獵戶座火焰


武漢最大的優勢是發展中的長江新城!

我們先說說國際化大都市和國際大都市的狹義區別:國際化大都市是城市國家化的初級階段,國際大都市是城市國際化的中級階段。

按照國際標準的角度來說,中國只有香港是世界國際化大都市。而從國內的國際化大都市標準來說,符合標準的只有北京、上海,根據最新的《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西安被賦予建設以濃厚的歷史文化為背景的第三個國際化大都市

我綜合了一下國內國外對於國際化大都市的標準,總體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1,科技、經濟、政治實力超群。2,擁有一定的國際影響力。而國際影響力就又可以細分為擁有對外籍人士的吸引力,對世界知名企業的吸引力,經濟科技發展的號召力等等。3,城市人群富裕程度較高,。

武漢當前已經符合第一個要求,具體在全國經濟實力上名列前茅,又是華中第一唯一副省級城市,中部地區的領軍城市。而國際影響力方面還遠遠不夠,國際航線客運吞吐量不高,城市綠化居住環境對外籍人士缺少吸引力,第三產業尤其是電子信息互聯網金融發展相對於沿海城市落後不少,缺少在世界上擁有影響力和號召力的知名企業等等。而城市人均收入這塊,武漢要走的路還很遠。

而長江新城的建設則是復興大武漢的新起點,在優越的地理位置上建設水陸空三塊華中區域樞紐基地,借鑑武漢過去發展遇到的諸多問題,以新以強建設新武漢國際武漢宜居文明武漢,打造武漢的國際經濟貿易中心提高武漢的國際影響力,這才是武漢建設國家化都市的真正的優勢!


最湖北


在探討問題之前,先談兩個概念。

【示意圖】

一是關於武漢的“國際化”發展。從政策上來看,2013年政府常務會原則通過《武漢市國際化水平提升計劃》,提出力爭2016年讓武漢“國際範”名副其實,初步成為中部地區的國際交往門戶;2017年第十三次黨代會上,確立了“建設現代化、國際化、生態化大武漢”的目標,全面開啟復興大武漢新徵程。

【舊時漢口開埠示意圖】

事實上,追溯武漢城市發展歷史,不難發現,早在1896年,漢口開埠,武漢就曾吸引過大批外資銀行和金融機構,成為國內屈指可數的國際貿易商埠。據記載,民國時期,漢口洋行和外國商號最多時達250家,1861年英國匯隆銀行在漢口設立分支機構,開外國銀行在武漢開設分行之先河,這也使得為何武漢“東方芝加哥”之名享譽全球;孫中山先生也曾在《建國方略》中提到,“武漢應略於紐約,倫敦之大,”其國際戰略地位和潛力不言自明。

近年,中部崛起戰略發軔再次為武漢國際化提供了強有力的契機,因此,可以說,武漢的國際化之路既是早已有之也是大勢所趨。

再來說第二個概念,武漢國際化在哪裡?

經濟學專家吳曉波說,全世界每一個大城市都應該擁有超高層地標。近年,武漢大跨步地發展,成為“新一線城市”,摩天高樓遍佈於武漢各大商務區,城市天際線不斷被刷新。

【漢口濱江商務區核心區效果圖】

誠然,地標級摩天高樓對城市產生巨大的資源聚集和示範效應,但評判一個城市國際化發展水平,絕不只是這一個因素促成的,而是經濟發展、生活水平與社會發展程度、城市基礎設施與生態環境建設、國際開放交流程度的綜合作用才能促成一座城市的國際化水平。

以此來看,儘管武漢不乏商務區,商務區內也不缺摩天高樓,但真正能扛起武漢城市復興大旗,成為武漢國際化發展支點的,只有漢口濱江商務區,並且只有漢口濱江商務區核心區。

【漢口濱江商務區核心區規劃圖解示意圖】

首先,國際化基礎好。從早先漢正街-江漢關一帶盛行漢派商賈文化;到而後殖民時代,租界文化盛行、中心沿江而上,代表作主要為至今保留租界風格的武漢天地商業街,漢口一直都是武漢金融中心,而以濱江商務區為典型。

其次,發展動能強勁。筆者認為,能夠代表武漢,對標全球的地方,在漢口濱江國際商務區核心區。哪裡才是核心區?即南起頭道街、北至建設渠路,東起沿江大道,西至解放大道,約83公頃規劃面積的這塊區域。為什麼說這裡是核心區?因為,它是政府在漢口濱江國際商務區重點打造區域,從規劃上看就十分考究。

區域內以約648米周大福中心摩天高樓為中心,多棟超過300米的高樓排開;而根據規劃,核心區塊將入駐1家以上(含1家)國際性金融服務企業的中國區域總部,2家以上500強企業(含2家)的區域總部, 1家世界500強中的金融機構的區域總部,多家全國性、區域性金融服務機構、區域總部等。打造華中首個“保險+”國際總部商務區。入駐17家世界性、全國性金融保險企業區域總部,因此,以周大福為中心的二七濱江商務區核心區未來將是武漢世界500強最密集、金融資本最集中的區域之一。

【漢口濱江商務區核心區效果圖】

除金融商務國際化之外,在整體城市功能的提檔升級上,漢口濱江國際商務區核心區也率先進入了“國際時間”。區域內打造多個示範級項目。如設約80畝中央公園、約3萬方音樂廳,保留現狀鐵軌、老火車站等歷史遺存,建設“工人之路”,形成武漢首個重點功能示範區;構建“三首層”立體城市以約3600米生態樹橋聯繫地上、地面、地下,形成融商務、休閒、交往、景觀於一體的城市舞臺;建設約1.8公里地下環路,與過江隧道連通,將車流引入地下,提高交通效率,淨化區域地面環境品質等。此外,區內全部新建建築達到國家綠色建築二星級以上標準,地標建築滿足國家綠色建築三星級標準,打造低碳發展實踐區;採用雨水滯留、儲蓄、滲透、淨化和利用設施,年徑流總量控制率達到76.7%,面源汙染削減率達到約70%,實現高效集水、平衡生態,打造海綿城市示範區。

【偉鵬萬科·御璽濱江效果圖】

最後,國際化品牌房企助力。二七濱江商務區核心區內,中信泰富、國華人壽、新世界、偉鵬、萬科等大牌企業的入駐,也成為對標國際大都市的有力推手。偉鵬、萬科聯手打造的二七濱江項目被命名為偉鵬萬科·御璽濱江,聘請了全球六大知名設計團隊聯合打造,從建築設計、景觀設計、室內設計等六個方面全方位地打造符國際標準的高端住宅。

總而言之,現在的武漢,高度已經不再是城市對話全球的唯一方式,只有像二七濱江商務區核心區這樣的高統一、高標準、高規劃的板塊,擁有深厚的金融文化底蘊,擁有城市天際線的摩天高樓,擁有政策的強大支持,以及擁有像偉鵬萬科這樣的品質房企,共同作用,區域聚合效應才能完全得到釋放,而這才是武漢國際化之路的最典型表現。

備註:本文所涉及市政規劃均出自《二七修建性詳細規劃研究報告》,具體以政府文件為準。


湖北房產圈


說起武漢,一定有人罵“武吹”“武大郎”,這些人要麼是見證過武漢的“大縣城”,要麼是本能地反武漢,還有一種人可能就是井底之蛙了,自家門口修了幾棟樓就覺得別人是農村了,其實,武漢也好成都也好鄭州也好,都是國家的一部分,就算是吹,一定是有資本值得吹,能拿出東西來吹。所以,我反對地域黑。

建設國際化大都市,武漢的優勢是什麼?我分析有以下幾點:

一、人才優勢

武漢有全球最多的在校大學生(120餘萬),有眾多的科研機構,將來城市實力的競爭就是人才的競爭。

象5院院士李德仁(江蘇人,原武漢測繪科技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國際歐亞科學院、美國紐約科學院 ,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他領導的武大的北斗導航遙感測繪學科世界第一。

武漢大學衛星定位技術,把我國北斗衛星實時定位帶入“釐米時代”。

全國與北斗技術相關的院士14位,武漢光谷北斗有7位;名列全國第一;武漢光谷北斗率先在泰國建設北斗產業園,還與斯里蘭卡、馬來西亞、尼泊爾、墨西哥、俄羅斯等國家簽訂了北斗及地球空間信息技術的國際科技合作協議。

可能又有人說武大郎賣炊餅了,武大郎還有炊餅可吹,你拿個世界第一看看?

象動力與電氣工程專家,海工大的馬偉明院士(江蘇人),象隱姓埋名三十年的核潛艇專家黃旭華院士(廣東人)。武漢確實是人才濟濟,我歷來說武漢不是武漢人的也不是湖北人的,它是全國各地的人組成的,象我上面隨便說了三個,都不是武漢人。

武漢的建橋實力想必大家都知道,從設計到建造一條龍,武漢的建橋國家隊(象中交二航局,鐵四院等)

已是世界領先,國內的許多大規模高難度大橋(如港珠澳跨海大橋)都有武漢企業的身影,貴州的“天眼”,安裝夠難了,武漢企業幹了。日本人在越南修的跨海大橋塌了,武漢企業在馬爾代夫修的跨海大橋外國人個個點贊。

武漢不缺人才和實力,一把好牌,就缺一個能打好的人。

二、區位優勢

武漢地處中國中部,是中國人口和經濟地理的中心,這點我在後面細說。

三、地理資源優勢

武漢緊鄰物產豐富有“魚米之鄉”稱呼的江漢平原,長江漢水穿城而匯聚,流經岸線長,這是世界上少有的自然資源,武漢有160多個城中湖泊,這也是世界城市少有的,武漢擁有21世紀許多城市缺少的水資源,這也是武漢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條件。

四、產業優勢

武漢是老工業城市,但現在已初步轉型成功,產業結構合理,產品門類齊全,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蓬勃發展,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齊頭並進。武漢的二個萬億產業(以芯屏網端為代表的新興產業和以下一代汽車為代表的先進製造業)都將在2020 年形成,武漢的四個國家基地(存儲器基地、商業航天基地、智能製造基地、網安基地)建設如火如荼。

如果長江存儲將來能逐步替代進口芯片,那可是1600億投下去的大傢伙,產出也會是很可觀的。

商業衛星發射即將形成產業,那也是高附加值的產業。

網絡安全基地,如果形成產業,形成規模,其效益也不是幾個工廠能比的。

還有生物科技,生命與大健康產業,武漢都有很好基礎。

所以,武漢的產業也有很好的優勢。

五、城市規模優勢

根據美國國家地理提供的資料,武漢是世界上城市面積最大的城市,下轄十三個區(無縣市建制),武漢人口超過1000萬,現在往四環線內發展,四環線即將成環,長度近150公里,相當北京的五環。五環只比四環多一環,但長不到哪!

六、國際知名度

武漢是由武昌漢口漢陽三個城市組成的。民國初期,漢口就是內陸最大的通商口岸,工商業發達程度僅次於上海,20多國使領館在漢口雲集,租界林立,武漢被世界廣為熟知,法國在中國的最大投資和最多住華人員都在武漢,中法生態新城已初具雛形。英國與武漢的教育金融城市規劃等往來也很密切。今年就先後有英法印等國領導人到漢。

以上說了武漢成為國際化大都市的優勢,題主沒有問短板,我就不說了。

七、優勢說了幾點,但題目問的是武漢成為國際化大都市的最大優勢,我想應該是區位優勢。

其它的優勢別的城市也有,沒有的可創造條件趕上,但區位就沒法改變,你不能把上海的海給填了,你也不能把西安搬到海邊。

21世紀,中國是世界的中心,而武漢正處在中國經濟地理和人口地理的中心點。東西挑長三角和成渝,南北連珠三角和京津冀,距中國幾乎所以大都市都在1000公里左右,天元位置,得中者得天下。

武漢周邊東南西北500公里無大城市,屬於單向虹吸,這就是武漢不得不大的原因。

由於區位獨特,武漢的水陸空公交通協同發展,齊頭壯大。

公路我就不說了,平原之地,路網如織,一路暢行,交通部早把武漢定為祖國的立交橋。

航空方面,隨著前天非洲航線的開通,武漢已是中部唯一能直航世界五大洲的城市,進出境客流穩居中部第一。

鐵路方面,武漢是國家鐵路樞紐城市,2017年鐵路客運到發中轉量居全國各城市之首,超過1.2億人次。通往各個方向的高鐵建設如火如荼,漢歐班列也居全國前列,返程載貨量全國第一。

水運方面,隨著三年內長江武漢至安慶段航道的疏通,萬噸巨輪將會直達武漢,武漢新港已是長江中上游第一大港,已擠身世界內河第一方陣。

結論:人才優勢,別人可以搶。產業優勢,別人更先進。人口和麵積,別人可以擴張。經濟,武漢本就沒什麼優勢。城市規模,別人可以多蓋高樓,多建工廠。所以這都不是什麼優勢。

武漢最大的優勢就是區位,別人搬不來,別人也搶不走。

如果把武漢放在東邊,被上海的實力壓住了,放在北邊,被北京的光芒蓋住了,放在南邊,和廣州擠住了,放在西邊,又看不到潛力了。所以,武漢現在的位置確是其它城市無可比擬的。

武漢若用好了區位+,區位+人才,區位+產業等等,武漢肯定能成為國際化大都市!

明年軍運會,就是武漢成為國際化大都市的起點!





無語石1


個人認為,武漢要建設成為國際化大都市,主要有三方面優勢:

一、 地理環境優越,現代交通便利

武漢是湖北省省會城市,也是中國內陸最大的水陸空交通樞紐、長江中游航運中心,交通四通八達。其高鐵網輻射大半個中國,擁有50多條境外直達航線,是華中地區唯一可直航全球四大洲的城市。交通的便利也使武漢成為四面八方經濟樞紐中心。市區內武大櫻花、東湖、黃鶴樓、辛亥革命紀念館等都是全國聞名的景點。順便說一下,此時正是去武大賞櫻的好時節!



二 人才優勢

武漢是全國三大智力密集區之一,擁有80多所高校,人才培養、科研學術發展碩果累累。助力經濟發展,獲取人才有“近水樓臺先得月”之先天優勢。


三 優良的歷史基因

武漢是楚文化的重要發祥地。距今8000-6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已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境內盤龍城遺址有3500年曆史。清末洋務運動、武昌起義、漢正街等,這些歷史上濃墨重彩的畫筆,都印證了她輝煌的過往。
如此得天獨厚的地理人文環境、歷史根基,加上龐大的人口規模優勢,相信武漢國際大都市的夢想,遲早會實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