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元快剪店会不会是下一个摩拜?

发型师lily


对于10元快剪这个案例,我们曾经做过深入分析,他不是一个共享体系,10元快剪起源于日本QBHOUSE,这种美发新商业体系主要针对于生活节奏较快的城市,为一些商务人士提供快速剪发服务。

他的服务模式主要有以下优点:

1.美发师通过短暂的时间内学习几款标准发型即可上岗就业。

2.无需为客户提供洗发服务,用吸尘器来处理碎发卫生。

3.服务项目主要以剪发为主,没有其他项目服务。

4.剪发速度快捷,为商务人士节约了时间。

5.价格便宜,大众消费。

技术性服务业难以成为共享经济体系。



造型师张亮


不洗头、不染发、不烫发,不办卡、不推销,男女老幼剪发统统十元,理一次只要十分钟。看到这样的口号,你有那么一丝心动嘛?讲道理,AI社长还是有一点的。那么十元快剪店会是下一个摩拜?社长只能说你想多了。

快剪店的最大特点就是便宜和快。顾客主要以男性顾客为主,从0岁到70岁都有,鲜有女性长发顾客光顾。据了解,“快剪”其实不是新鲜事,上世纪90年代日本就已经出现了这样的理发“便利店”。因为日本年轻人工作节奏快,追求效率,这样的快剪模式满足了客户的需求痛点。

近年来,在全国各地都出现了众多“10元快剪”理发店,只要10元、10分钟就能理一次发。不染不烫,只剪头发,除了询问下顾客对发型的要求,理发师基本上全程都一言不发。正因为这样,这些店才能做到“10元剪一个头,时间只要10分钟”。

现在生活节奏越来越来快,当然有不少人愿意用实惠的价格快速把头发剪短,只是这样的群体也是有限制的。不少十元剪发师在接受采访时就表示,主要的顾客群体是老人、小孩及男性青年。这样的群体自然有其特殊性,比如小孩经常性需要理发,老人则不愿花太多钱在理发上,男性青年也有一些会考虑到性价比和理发时间等。

对理发群体细分,加之精细化定制服务,自然能满足这部分的群体的需求。只是这个需求大不大还是值得探讨的。理发当然是每个人的刚需,以社长的经验来看,大多数人可能平均一个月理一次,与摩拜单车的使用量来比自然不及。而且随着观点的变化,也有不少男性对自身形象更加看重,有了更高的要求。快餐式理发获取能在某些时候满足部分人,市场与摩拜单车的比较自是难以相提并论。

同时,这种快剪店复制性较高,如果占领市场速度不够快,可能被其他人代替。除此,店面选址要求比较高,不仅人流量要求大,顾客消费水平也要考虑。不然,顾客数量就不能积累,盈利较少。

这种店自己玩玩就好了,别指望走向全国,毕竟这个国家能做这个工种的人,要比摩拜的自行车数量多的多。

“顶上功夫”希望业绩顶呱呱,只是要想达到摩拜这样一个量级,社长觉得难于上青天。只是梦想总归要有,“蜀道”虽难,社长虽不看好,但还是送上满满的祝福。


AI财经社


10元快剪成为下一个摩拜是不可能的,就看这几关他们有没有想明白。

1、说到剪头发,很多人天天大谈“美,艺术”什么的,其实有大几亿的人真的只是想剪个头发而已,就像剪个指甲一样,如果自己能剪头发,他们是绝对不会去理发店的。

所以,十元快剪的市场是绝对有的。

有个网友说的:10分钟其实是够了,平常剪头发半小时的,里面有20分钟都是在修啊修啊修半天,而且经常觉得剪头发都是剪半途中最好看,等他全剪好修好,看着镜子我就特么想骂人。

如果认真剪头,绝对有市场。

说句实话,现在市面上25,30的洗剪吹就是10元快剪的水平,还一个劲儿地推销,店面装修得高大明亮,发型师几十个,只是单纯想快点剪个头发的都不敢进去。

2、只不过人都是会膨胀的,10元快剪只是切入市场初期的策略,一旦生意好,一定会涨价,然后会推出更多的更高级的服务,和美发店也会差不多。

3、有位美发行业网友说:不要以为十元顾客就得到利益了!全是实习发型师练手的!有实力的师傅!谁会去那里剪头?行内人都知道的!

的确,如果你是一个美发师,你会愿意每天在10元快剪里面“走量吗”,还留不下任何人脉客户。烫一个头500元,要剪50个人啊,里面的利润空间还不一样。

10元快剪可能是造福了顾客和投资人,但对发型师的成长不大,除非投资人愿意让发型师参股。

我个人是看好10元快剪的,因为我对基层人民的需求是知道的,但我也知道商人的做事逻辑,他们早晚会自己砸了自己的招牌。什么时候呢?就看什么时候快剪店推出总监

jack杰克、tony托尼了。

你看好10元快剪吗?


傅一声


不会,快剪的消费频率还不如摩拜,而且客单价也不高,没有溢价空间,长期下去,要做品牌升级,一定是先利用快剪品牌迅速抢占市场和客户,接着再推出其他高溢价服务。


频率低

既然用快剪来对标摩拜,那我们先来看看两者的使用频率。根据去年的数据,APP日均使用次数方面,摩拜单车为3626万次,ofo则为2280万次,摩拜领先幅度达59%。作为一款日常出行app,摩拜的使用频率是很高的。

然而快剪,人均半个月使用一次,已经算较高的频率了。就算进驻到人流量高的商场里,一天下来大概也不过一百个客户,这还是行情好的时候。

很大程度上,快剪的低频消费,根本撑不起它的大盘。


客单价低,品牌溢价低

快剪的性质就决定,它吸引的是追求快速、便捷、和性价比的男性客户,十块钱剪一个头。现在你随便走进一家理发店,实习tony一套洗剪吹起步都要29.9,十元快剪的客单价有多低?都快赶上淘宝9.9包邮了。

在大家都在利用消费升级做品牌升级的情况下,十元快剪的前景并没有优势。首先它的客单价低,这个并不赚钱,其次它的用户都是追求性价比的男性,从这方面来看,十元快剪店,可能还不如美甲店。


场景单一

摩拜之所以估值高,被业内看好,是因为摩拜的应用场景有巨大的想象力,被美团收购后,能丰富美团的出行版图,而摩拜在街上被用户骑行,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移动广告牌,ofo已经开始卖车身广告。

我们再来看快剪,它是一个固定的店面,无法移动,在营销和获客成本上更花钱不说,它也不具备被巨头和资本看中的空间,自身也无法扩展边际效应。


未来的可能性

以拼多多为例,拼多多的黄峥认为,他们的用户既喜欢买便宜的产品,也可能花钱购买精致的中产用品,这其实是不冲突的,体现在消费的多元化上,那么是否可以认为,十元快剪的用户,既会愿意选择十元快剪这样物美价廉的服务,日后也愿意选择十元快剪推出的消费升级产品?

还记得范冰冰代言的流行美么,就是从女性美发饰品、美发服务、美妆服务入手,快速占领全国市场的典范。与十元快剪相同,流行美最初也是以低客单价快速切入市场,但不同的是,它抓住了女性美的消费核心,推出了一系列高溢价的付费服务,从美发到美妆到昂贵的饰品销售一条龙服务,这也许将是十元快剪将要走的道路。

消费升级是未来的趋势,但十元快剪的市场可能性还有待验证。

毕竟赚女人的钱要比赚男人的钱容易多了。


我是吴怼怼,虎嗅、36氪、钛媒体、产品经理等专栏作者、前澎湃新闻记者,专注互联网科技文娱解读,更多深度解读,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


吴怼怼


有很多问题是无法规避的,比如定位。

举一个例子,从物美出来之后看到旁边有个十元快剪店,里面有很多大爷大妈在排队剪头发,你会进去吗?这个例子并不是为了证明自己有多“尊贵”(评论不要太...),而是下沉到个案,他的定位下用户群体是不是足够大。

会不会是下一个摩拜?

想把铅笔道两年前报道的一个项目拉出来谈谈——星客多,至少是同类型快剪里面发展、定位、模型等等方面比较拔尖的了,不过他有一个特别大的不同——定价并不是十元,而且不会过多地拉出来十元说事儿,这个待会儿讲。

先说说现在的发展情况,摩拜是2015年初成立的,3月拿了天使轮146万,10月拿了A轮300万,这时候也没有很厉害,直到次年8月开始爆发,8月拿了数千万,9月C轮直接上亿,再过一年1月拿了两次,第一次2亿多,第二次再是上亿,2017年6月E轮6亿,到11月又拿一次。投资方都有谁呢?腾讯、高领、红杉资本、贝塔斯曼、熊猫资本、创新工场等等投资机构还有携程、华住集团等大公司,真的,热度可见一斑。而星客多,同样是2015年1月成立,7月拿了天使轮数百万,11月拿了A轮3000万,次年9月拿了A+轮数千万,投资方有创新工场、明势资本、顺为资本等。成立第一年资本热度还好,后来就有点冷门了,所以至少从资本热度上来看,还真不一定。

从流量上来说,不得不说现在切入线下流量真的很多。但是,单车大家都很容易接受,用户群体也覆盖很广。而快剪店呢,因为品牌影响,用户年龄层普遍偏大,这个是不争的事实,而且低价情况下,大多数人都会认为,是不是新手拿来练手的呢。所以才有了星客多,品牌定位弱化低价、强调效率,的经营策略方面的调整。(其实后来星客多也的确调整了价格——15元变成了20元)

从选址上,摩拜可以投放的地方实在太多了,他的竞争对手也就是ofo,同样一起成立一起热一起拿钱,差距并不大。而快剪店,他面临着千千万万美发店的竞争,认真想想,他们是现在经营上有痛点,但是他们降价开始做个快剪业务不行吗?显然是可行的,分个小区很容易实现(如果快剪赚钱的话),而且品牌影响下,他们更让客户没有心理负担。扯远了竟然扯到了竞争。回到选址上,快剪店一旦选址失误(比如旁边有家新开业的美发店什么的或者周围流量不够),很容易......

所以,快剪店需要探索单店模型、产品质量,任重而道远,他跟摩拜必将是不一样的,但不可否认他的市场。


铅笔道


不会。

这是两个概念的事儿。

快剪店是纯手工服务的体力劳动,没办法形成一个爆发式增长。每一个理发师,在一定时间内,不管技术怎么进步,总是有一个上限,不可能无限爆发。然后你还要找出这么多具备快速剪法的理发师,这难度还不如去直接开发一套机器人理发系统?

简单地说,不管是十元快剪,还是三十元快剪,都是劳动密集型的技术,没办法量化生产,达成流水线作业,而且目前还没办法用机器人理发来替代手工理发。

其次是客户群体。十元快剪,显然是针对男性客户,女性客户是100%不会来的,小女生不算。

虽然大部分男人不怎么讲究发行,但随着经济发展,收入增加,爱美也是男人的本性。他们总是需要自己有一个更适合自己的发行,一个月理发一次,那么就不怎么愿意去十元快剪店去。

而且,十元快剪对于很多白领、伪白领来说,档次显然偏低,不适合个人装逼之用。现在你跟朋友说,你天天去楼下十元快剪理发,估计收到不少鄙视的目光。偶尔去去,倒是可以。

那么十元快剪主要的消费客户,应该是适合老人家,他们勤俭节约的消费习惯也是一直保持不变。

而且在规模上,十元快剪店就做不大。十元快剪是需要固定铺面的,现在的店租又不是不知道!死贵死贵的,没有足够的老年群体,这样的店面租下来,扣去人工费、店租费等,还有的赚啊!难!

摩拜与之是迥然相异。

主要在几个方面。首先是方便性,摩拜解决的最后一公里的交通,便利快捷,而且是生活中随时都能用到的。其次是客户群体,摩拜的客户群体,覆盖率所有成年人群体,基数巨大。最后是规模效益,摩拜是利用自行车的流动性来实现规模效益的,只要城市里有合适的空间,就能覆盖到位,地租成本几乎接近为零。十元快剪店,能够无限覆盖么?店租就够你喝一壶。


波士财经


无法成为摩拜人人使用的模式,也无法成为现象级别的生意。主要有三大原因。

1.剪发的需求其实并不是一个统一需求,实际上每个人都是定制和有自己想法的,这个服务不是一个标准化的服务。

2.剪发还是美发师在做。没有办法像工厂流水线化批量生产自行车一样培训美发师,也无法产生出像摩拜单车一样几何级数的成长。

3.纯体力劳动。十分钟剪一个头,产能最满的情况下,一个小时只能赚60块钱。如果扣除掉房租成本,理发师得到的钱其实并不多,可能还没有美甲的姑娘赚的多。

虽然我国剪发的需求很基础,很多男性根本没有发型可言,但是这种基础服务是会不断削减的。也就是说这种大市场是会慢慢的衰退的。

说实话,我十多年前就看到过这种模式,当时的那个理发店在沃尔玛门口做的配套,生意还是不错。当时付钱还不用app,直接是在钱箱里扔钱。也是十块钱剪一个头,十多年过去了,价格没有涨。

虽然因为不用洗头,效率有所提升。但是这仍然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虽然可以靠这种模式打开一些市场,绝对无法成为摩拜这样的现象级。


餐饮倒闭观察


经常去的一家超市门口就有一个快剪店,叫剪剪乐。每次路过都看见有人在剪发,但人不是很多。刚开始感觉很新颖,所以也去试了一试,只去过一次。

首先以客户的角度说下我体验快剪店和使用摩拜的感受。


快剪店:速度比较快、价格便宜、没有隐性消费和推销,剪发师比较年轻,全程和剪发师没有太多的交流,十几分钟就OK。但是体验过一次,可能下次仍然会选择传统发廊。一个是因为剪发前洗发按摩按摩头比较舒服,一个是因为快剪店的技术确实不敢恭维。


消费群体:男性为主,适合老年人和小孩子,对发型要求不高,经济消费能力不强的群体。

盈利点:没有发型设计、造型、染烫、护理等服务,我们知道,美发行业最赚钱的就是染烫,染发膏烫发水可以说成本是非常低的,一般在中档发廊女性染色加染发中短长度的头发,价格都在500-1000左右。而专业染发膏的成本差一点的一支5-8元,好一些的需要15~20左右,所以美发行业的利润都在染烫这,剪发赚不了几个钱。如果单纯剪就只能量大才行,但从消费群体和消费周期看,单剪店还是很难长期维持的。


摩拜:方便、便宜。尤其大城市的年轻人,住的地方可能走着去地铁、公交站10几分钟,而踩单车2/3分钟就到了。周末大家出去玩,结伴而行踩单车也是很好的方式。


消费群体:覆盖所有的成年群体,大家不仅作为出行的一种方式,也当做是娱乐项目,锻炼身体的项目。


盈利点:没有任何店铺租金,不存在停车费。一次投放,有人就有流量,就会被消费。虽然按一小时1元收费,很多人骑去地铁站2分钟就结束骑行了,被其他人又骑走。还有APP广告收益。最重要的是299的押金模式,因为可以退,所以有骑行需要的人都会交押金,短时间不会轻易退押金的,因为骑行的需求一直会有。1000万用户就是30亿。So....大家懂的。


商业模式真的很重要


高太爷


理发贵的原因是店面。

以前都是用自家房子开理发店,不需要装修。有几把椅子和两面镜子,就可以了。也不用雇人,自己上手。

而如今的理发店都是租的临街门面房,光租金一个月都不低于一万,一天就是300块。如果都是简单理发,一天最多给三十个人理发,十块钱一个的话勉强够房租。北上广就算了,门面房十万起步,理一个头一百都不够房租。这就是为什么理发贵。想要便宜,不要找临街的,找城中村小胡同里民房的。

这还没说装修、设备、广告的钱。

雇人更不靠谱,会理发的给少了不干,不会理发的你敢让他上?所以现在理发店大多是小年轻,不是花五千块钱两个月培训出来的,就是店长自己带的。能好到哪里去?各种非主流,紧身裤,豆豆鞋。二十一位,还剪的不好。

现在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上门服务,像滴滴搭车一样。提前预约,安排好第二天行程路线,安排上门服务的师傅。因为理发都是一两个月一次,不着急当天理,可以和附近的安排在同一天。而平台抽2块,师傅拿8块。不用租店铺不掏水电,一把推子、一把剪刀、一个梳子、一个围裙(不知道叫什么)、一瓶洗头膏、一瓶啫喱水,就OK了!

最好用农村的,可以帮助政府解决农民再就业问题。而城里的人消费理念高,不愿意干。没有地方住,可以由平台在外环安排宿舍,提供共享电动车赶路。宿舍当然收费,一百块钱一个月,水电另算。

还可以围绕这个app拓展内容,增加服务项目和广告推送。都是可以增加收入的。


热游声优麦


本人体验过,在我们那永辉1楼有一家这个,之前买东西路过,看到这个正好觉得头发长了就顺便试了一下!剪的很快,我男的,也没啥特别要求,10分钟不到搞定,但因为是夏天多少会出汗,剪完后理发师用吸尘器一样的东西在头上狂吸!但身上有汗水,并不能吸干净!结束后照镜子,满脖子都还是发渣,用纸擦了半天 但还是有不少!接下来到楼上购物的过程就难受死了!身上到处是头发渣,痒的要死!

体检后本人觉的,这种快剪因为提供的服务有限,因为发渣的问题用户体验差的要死!再也不想去第二次!它只适合在这种人流量较多的地方吸引感觉新鲜的人靠流量过活!并不能跟一般小区门口的普通理发店以及更高端的比!虽然它便宜,但真的很难受!尤其是你接下来还要去某地做某事而不是直接回家的时候!当然如果再多一项洗头服务,并且像我这种对发型要求不高的,在我们这普遍剪头在30-50的地方那价格还是挺便宜的!

成为下一个摩拜?麻烦您给我洗个头先!

p s:咱只谈体验以及前景!什么就喜欢实惠、便宜、脑残办卡店以及其它吧啦吧啦的不在此多说,只按题主问题就个人体验实话实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