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陵選址眼光獨到,王爺著書盛讚一人

清志鹹認東陵“北取勝於恆嶽”,發脈於太行山恆山,南及渤海。還是不忙著看這麼遠,先從燕山說起。

東陵選址眼光獨到,王爺著書盛讚一人

燕山山脈(圖片來源:hi.baidu.com)

堪稱太行來龍、燕山大結的,無疑是都城北京;陰宅方面,黃土山長陵算一處。清東陵有的是一局之團聚周密,但居北京東翼,長陵左手,屬燕山餘脈,沒有北京的合縱連橫,山水大會,也沒有長陵的龍真穴的和氣勢。清東陵龍脈雖與太行山有關,但其發脈沒那麼遠,取勝於恆嶽無從談起。

實際上,清東陵龍脈起自北京東北部扈從——燕山餘脈之霧靈山,霧靈山是清東陵太祖山。

東陵選址眼光獨到,王爺著書盛讚一人

清東陵宏觀地形圖

霧靈山逶迤東南,於興隆縣北充分跌斷,現一字文星,過柳河。龍脈溯水南下,十數里後,起海拔1475.7米的六里坪山,是為清東陵少祖山。

過水後重起的六里坪山,山勢連綿,中山行度昂揚奮進,直奔東南而來。由於灑河突於右分離向東,一去不回,入灤河,龍脈二度開張展翅。左腋相繼衍生馬蘭、魏進兩河,隨龍南下。龍右,淋河近距離傍龍,南流昌瑞。

東西走向的昌瑞山,聳金星面南端立,左右砂開重重,展勢10餘里,青龍蜿蜒,白虎馴俯,濱淋河昂然大起一峰為曜星,作水關。整個穴山舒展悠揚,廣作清東陵父母山。

東陵選址眼光獨到,王爺著書盛讚一人

背靠昌瑞山的孝陵(圖片來源:hi.baidu.com)

如志書所述,清東陵龍脈奔騰而來,直龍結作。以孝陵言,後龍開帳中出,左右龍蟠虎踞,前砂巧媚呈秀,似是無美不收。而大局更是不落俗套,令人心曠神怡。

據《遵化縣誌》,清東陵東南盆地為燕山南麓著名的山間盆地,四面環山,一條狹長的中道山把山間盆地一分為二。中道山以北的山地稱北山,平原稱北川。中道山以南的山地稱南山,平原稱南川。全境地形通稱“三山兩川”。

東陵選址眼光獨到,王爺著書盛讚一人

清東陵衛星攝像圖

遵化地勢由北東向南西傾斜。東北部洪山口一帶,低山較集中,地勢自此向西南逐漸下降,至西南部平安城附近,兩地高差在700米以上。其間山丘起伏,溝谷縱橫,地形比較複雜,致使全境絕大部分河流流向西南,注入於橋水庫。

從風水角度看,中道山為清東陵朝山,如帶形袂環,其內構成周密明堂。中道山以南山地複次回朝,南川平原故而構成二堂;南山以南的唐山平原,為三堂。

東陵選址眼光獨到,王爺著書盛讚一人

清東陵(圖片來源:hi.baidu.com)

遵化東部為黎河流域,地勢由東北向西南黃臺口傾斜。中部為沙河流域,主河與其西部各支流成扇狀由北向南,扇軸集中傾斜於水平口。西部為淋河的西大河,成條狀由北向南龍門口傾斜。

對於清東陵而言,北川平原有情為其所用。諸水去而復匯大河,迴環繞抱,總體呈吉。主要作用於二堂的黎河,由城東主河北黎河,支流小廠河、東黎河、老峪河組成,在趙家街村南與沙河匯合入於橋水庫,亦屬吉水。至於由沙河、黎河沖積而成的南川平原以及唐山平原,則視龍力另當別論。

東陵選址眼光獨到,王爺著書盛讚一人

清孝陵風水態勢圖

孝陵風水元素簡明,內堂緊密,水口交鎖,門戶天然,“四象”齊備,確實像是一塊不可多得的風水寶地。能獲得一朝君臣的共同認可,實屬不易。百年方誌因循稱譽,億萬人子競相讚美,均發自內心,並不只是阿諛奉承之詞。

大別於永陵的穴形兇惡,龍虎失衡,昌瑞山下孝陵,合規合矩,堂皇中正,連朝案與靠山都是三點成一線,實在是太完美了,完美得風水師莫名興奮,心中顫抖。

東陵選址眼光獨到,王爺著書盛讚一人

嘯亭雜錄

嘉慶年間,禮親王昭槤著作《嘯亭雜錄》即如此讚道:“雖命我輩足遍海內求之,不克得此吉壤也。”也就是說,即使是風水先生,也未必有順治帝的慧眼,能夠找到這樣的風水寶地。

(待續,本文選自《千年堪輿——二龍爭珠》第三章“揚鞭策馬”。)

你可能不懂風水,但不會拒絕風水……

學習傳統文化,從你我做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