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慈欣:科幻文學創作正面臨致命打擊,幾乎看不到出路

劉慈欣:科幻文學創作正面臨致命打擊,幾乎看不到出路

劉慈欣

從時代的角度看藝術,這裡是磨時藝見。

劉慈欣是中國知名科幻小說作家,曾憑藉小說《三體》成為首位獲得世界科幻小說最高獎項雨果獎的亞洲人。他在參加第75屆世界科幻小說大會時向媒體表示,自己的創作風格已經過時,世界科幻潮流正在呈現另一種面貌。

劉慈欣:科幻文學創作正面臨致命打擊,幾乎看不到出路

劉慈欣作品《三體》

劉慈欣說,從這些年雨果獎入圍作品來看,很多美國的科幻、奇幻類小說更關心現實問題,比如種族歧視、性別歧視、人工智能對社會的影響、生物科學對社會倫理的影響等,並且圍繞這些主題,採取不同於以往的敘事結構和寫作風格。當然,也有一些作者仍然堅持傳統風格的科幻小說。

劉慈欣:科幻文學創作正面臨致命打擊,幾乎看不到出路

劉慈欣作品《鏡子》

他認為,之所以會呈現這種局面,是因為科學高度發展的今天,科技已經深入到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越來越缺少神秘感,這成為科幻文學創作最致命的打擊,而且幾乎看不到改變的出路。

劉慈欣:科幻文學創作正面臨致命打擊,幾乎看不到出路

劉慈欣作品《2018》

為了挽救科幻,美國科幻小說作家早在20世紀70年代就嘗試各種努力,希望科幻作品離科學遠一些,離文學更近一些,創作的主題也從描寫外太空轉為描寫人的內心,

從描寫外星人轉為描寫人類不同種族、不同性別之間的關係

劉慈欣:科幻文學創作正面臨致命打擊,幾乎看不到出路

劉慈欣作品《吞噬地球》

劉慈欣說,雖然這些作家通過這種改變,試圖增加科幻小說的受眾和影響力,但現在看來做得並不成功。而且,科幻小說曾經是充滿朝氣的,作家和讀者都是年輕人。但是,如今的科幻文學吸引的只有上了歲數的人,那麼,這個文學還有什麼希望嗎?

以上內容由磨時藝見整理,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磨時藝見,每晚9點,準時更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