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慈欣:從星辰大海到網絡,需要什麼?

「這個世界上唯有兩樣東西能讓我們的心靈感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們頭頂上燦爛的星雲,二是我們心中崇高的道德律。」

如今的年輕一代,很多人都有仰望星空的夢想,不僅是90後,甚至包括00後、05後。「帶著永不熄滅的想象力,去探索未知世界」。劉慈欣寫下《給年輕人的一封信》,是緣於QQ-X計劃的邀約,他作為探索號召人,鼓勵年輕人敢想敢為,勇敢探索未知,發現世界之美。

「科技發展日新月異,人類真正的優勢可能就在於我們的想象力。想象力的作用,在整個人類的歷史中,遠比我們想象的還重要。」

4月24日,作家劉慈欣發表《給年輕人的一封信》,其中談到自己對於當下與未來的思考。AlphaGo來襲的時代,想象力,這種人類真正的優勢是否依然明顯?現在的年輕人是否對未知世界保有好奇心?假如,年輕人對於科學的敬畏與想象力都缺失了,那麼我們人類最後的壁壘又是什麼?
劉慈欣:從星辰大海到網絡,需要什麼?

在劉慈欣的作品中,充滿宇宙文明史中科學與技術創造出來的超越常人想象的神蹟;然而,他亦強烈關注現實問題,關注人類的困境和人性的極限,關注科學思維火種的傳承。在短篇小說《鄉村教師》中,生命僅存一天的鄉村教師李寶庫拼盡最後一絲力量將力學三大定律定理烙印在四位學生的腦海中,而他並不知道這四位學生被選為碳基聯邦文明等級測試的詢問樣本,就因為他們剛剛背下來的力學定律,最終從碳基聯邦的除星行動中拯救了地球文明,以及整個太陽系。還有那部稱為「中國長篇科幻小說零座標」的《超新星紀元》,劉慈欣創造了一個由孩子主導的世界,孩子們憑藉從逝去的大人那裡繼承的知識運行自己的國家,充斥著幻想與廝殺,美麗又可怕。這部上世紀末創作的作品曾經瀰漫著悲觀主義基調,然而在新世紀推出的全本珍藏版中,劉慈欣完成了對以往的超越,重新闡釋了對未來世界的樂觀情緒。

「帶著永不熄滅的想象力,去探索未知世界」。劉慈欣寫下《給年輕人的一封信》,是緣於QQ-X計劃的邀約,他作為探索號召人,鼓勵年輕人敢想敢為,勇敢探索未知,發現世界之美。

2017年5月誕生的X計劃是由騰訊QQ發起的科技探索公益項目,從普通QQ用戶中招募「地球探索者」,體驗免費遊歷世界的超酷工作,探索未知的物種、星空、人文、極地,完成挑戰。

劉慈欣說,當他了解到QQ-X計劃的時候,內心很激動。「這個活動利用現代的高新科技,激發廣大年輕人的想象力,再次激活大家探索太空的夢想,帶領年輕人們從虛擬的網絡走向廣闊的真實世界。」

在QQ-X計劃的報名參賽者中,不乏社交網絡達人、知乎大V,他們在真實世界的各自領域亦取得了卓越的成績,有著常人難以企及的閱歷。

葉梓頤,這位看起來纖細瘦弱的90後姑娘,遊歷過三十多個國家,在五大洲的夜空下奔跑追星,探索星空的奧秘,是她最鍾愛也最熟悉的生活方式。冰島的極光,肯尼亞的黑太陽,北極的日全食,盡被她收入鏡頭之中。她拍攝的玻利維亞「天空之鏡」登上過NASA(美國宇航局)天文「每日一圖」,一幅北歐的極光照片更是獲得了全球最權威的天文攝影比賽的獎項,也讓她成為唯一獲此獎項的亞洲女性。

劉慈欣:從星辰大海到網絡,需要什麼?


天空之境

作為一名資深星空攝影師,葉梓頤深知星空攝影的艱辛,遠沒有人們想象得那般詩意,是一個自虐的過程。「要熬很長的時間,還要忍受極端的環境。一宿不睡拍照是最低要求,還要忍受飢寒交迫、體力透支以及防範各種可能出現的危險。」有一次去青藏高原追星,在極度缺氧的情況下,已經感冒的她依然堅持拍攝,結果又遭遇了一場突如其來的冰雹,轉天就患上了肺水腫,被緊急送回拉薩急救。

那些聽起來讓人後怕的經歷,她回憶時的語氣倒是波瀾不驚,不以為意,只是將它看作成長道路上必須付出的代價。她最愛聊起的還是即將到來的星空拍攝計劃,比如秘魯,比如那些未曾遊歷的曠野,未曾得見的星空。「還有南極,我一定要去南極」,葉梓頤篤定地說。

「這個世界上唯有兩樣東西能讓我們的心靈感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們頭頂上燦爛的星雲,二是我們心中崇高的道德律。」受康德的這句名言激勵而仰望星空的人何止千萬,戴建峰亦是其中之一。大學畢業之後,這位生於霧都重慶的90後曾經有一份薪水豐厚的工作,但是不願隨波逐流的天性,讓他辭職成為自由攝影師,追逐璀璨的星空。

2014年4月的一個夜晚,戴建峰在西藏崗巴縣捕捉到了喜馬拉雅山脈上空的漩渦狀漣漪,這是源於孟加拉國一個強雷暴系統引起的大氣重力波變化。巧合的是,NASA的衛星也同時記錄到這個罕見現象,形成地面與太空的同步資料。後來,戴建峰拍攝的這張星空照片刊登在NASA的天文「每日一圖」欄目,並於同年登上世界最負盛名的基礎科學領域學術雜誌《美國科學院院刊》封面。

幾年來,戴建峰走遍國內以及泰國、印度、尼泊爾等地拍攝星空,成為知名星空攝影師。央視《開講了》邀請他作嘉賓,對話中國載人航天火箭的總設計師張智。在戴建峰看來,雙方身份不同,但是共同的目的一致——仰望星空、探索宇宙。「我是一名星空攝影師,在全世界拍攝星空」,戴建峰說,「我也有一個理想,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們普通人也有機會去到太空去拍攝星星,去太空仰望星空。」


劉慈欣:從星辰大海到網絡,需要什麼?​戴建峰拍的星空

如今的年輕一代,很多人都有仰望星空的夢想,不僅是90後,甚至包括00後、05後。QQ-X計劃曾經接觸過一位還在上小學的小姑娘,小小年紀就走遍多個國家,拍攝過上萬張星空照片,作品在澳大利亞珀斯天文節被展出,未來的夢想是成為天文館館長。

星空是一個夢想,天文是一種科學。面對星空,無論觀測還是拍攝,都需要以科學為支撐,因此關於星空的科普工作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90後的很多年輕人,具備當代社會分享精神,也有中國古代知識分子的家國情懷,比如劉博洋,這位曾經在北京大學、中國科學亞攻讀天體物理學的年輕人,從大學期間開始做天文科普工作,數年來在知乎等平臺上面向高中文化及以上的人群做天文科普。

2014年,劉博洋創建「青年天文教師連線」,組織天文教育工作者、天文愛好者向中學生們授課、科普;發起「西部天文在線課計劃」,開設針對西部學生特點的在線天文課程,開展線下輔導及捐助天文器材,讓更多熱愛星空的西部青少年受益。說到自己做科普的初衷,劉博洋表示,自己心中一直有一種「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關懷,或者說北大人的家國情懷,「我希望能做一些讓這個國家、這個社會更美好的事情。」


劉慈欣:從星辰大海到網絡,需要什麼?​劉博洋

年輕就是無限可能,年輕就是義無反顧,挑戰一切不可能。

師義龍,曾經是一名極限運動員,現在是一名極限運動導演、製作人,也報名參加了QQ-X計劃。曾經在亞洲輪滑決賽賽場上,他鎖骨受傷依然堅持完賽,只因為體內湧動的愛國情懷。

在他看來,「你只要突破自己就算極限,就像我從來沒有去過看過衛星發射,或者宇航員訓練的地方,包括仰望星空,我覺得每跨出一步對我來說都算是破自己,也算是一種極限的感覺。突破自己,那一瞬間那就是極限了。」


劉慈欣:從星辰大海到網絡,需要什麼?​師義龍

QQ-X計劃的推出,顛覆了人們對於QQ的印象。QQ是社交工具也是娛樂平臺,它為7.83億用戶提供即時通訊平臺的同時提供動漫、電競等娛樂方式。然而除卻可愛、呆萌的一面,QQ也有著科技與潮酷的基因,實質上已經發展為擁有人工智能、人臉識別、AR、雲技術的科技產品,承擔著騰訊對於未來科技的佈局。並且,QQ基於對用戶,特別是年輕用戶的責任感,想要鼓勵年輕人跳出手機小空間,勇敢探索更大的世界。

作為QQ-X計劃的探索號召人,劉慈欣對此次活動寄予厚望:「QQ將成為一道神奇的時空門,從網上通向星辰大海。」
劉慈欣:從星辰大海到網絡,需要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