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慈欣:煤和石油永遠用不完

刘慈欣:煤和石油永远用不完

刘慈欣:煤和石油永远用不完

右:劉慈欣 左:粉絲

劉慈欣今年55歲了,已經不再擔任電力工程師的職務,據說他現在專心在家寫作、帶孩子。

四年前,也就是2014年8月,陽泉市文聯正式對外宣佈,已經在世界範圍內的科幻文學界獲得認可的劉慈欣正式從山西娘子關火電站調入陽泉市文學藝術創作研究室。此次調動引起了市領導的高度關懷:“市委書記洪發科親自過問,市長陳永奇專門召開編制委員會會議進行研究,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楊永生多次督促,部分市領導幾次過問,在省委宣傳部的幫助下,經各方努力,終於使這一人才留在了陽泉。”

一年之後,2015年8月23日,劉慈欣憑藉科幻小說《三體》獲第73屆世界科幻大會頒發的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這是亞洲人首次獲得雨果獎。此時,距他首次發表《三體》已經過去將近十年,距他首次嘗試創作科幻作品已過去十五年。

劉欣慈至今居住在山西陽泉。遠離大城市,遠離讀者與媒體,他想站在作品背後。

這次“科幻大會”,可以說是劉慈欣的“全方位的一站式社交平臺”,除了媒體採訪,他還要參與頒獎,與三體電影方溝通、《三體》籤售等環節。會議主辦方未來事務管理局自始至終都在向媒體強調劉慈欣行程非常滿,採訪時間非常有限。

刘慈欣:煤和石油永远用不完

劉慈欣在科幻大會接受媒體訪問

劉慈欣從前是一名普通的電力行業從業者。他1985年畢業於華北水利水電學院(現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水電工程系。1985年10月參加工作,後於山西娘子關電廠任計算機工程師。到現在,他最崇敬的人還是科學家。

讓他出名的《三體》,正好是他在電廠的工作中“受挫”後的產物——“因為寫《三體》之前我們那個企業是一帆風順的,發電企業收入也好,工作也穩定,可寫《三體》的時候,趕上哥本哈根跟人家承諾減排多少,電力系統開始大動手術,關停小電廠,關停中等電廠,就連我們中大型電廠都要關了,這個消息一傳出來,企業裡面氛圍馬上不同了。我們企業有2000人,新建一個大發電廠,只能容納400人,剩下這1600人去哪兒?在這個氛圍之下,《三體》的風格就變得有些陰暗了,生存競爭就浮出水面了。”劉慈欣在接受一次媒體訪問中如此說到。

關於人類的終極能源設想,現目前一種行業內較為普遍的答案是可控核聚變。

此外,現年97歲高齡的中科院院士王希季牽頭論證了一個叫空間太陽能電站的項目,它可以在月球的赤道周圍佈置電站,然後把太陽能通過精準的控制傳輸到地球的某個接收站上。

另外,還有愛好者推測反物質才是終極能源的歸屬。

與以上幾種設想截然相反的是,劉慈欣卻認為“煤和石油永遠用不完”。

他解釋道,現在大家都在提倡新能源,但是由於發電成本高、利潤低而無法普及。但是,隨著以後石油和煤越來越少,它們的開採、發電成本也越來越高了,這樣的話,現在的新能源在市場上就有了競爭優勢。一旦有了競爭優勢以後,新能源在技術就會飛快進步,政策上扶持的力度也會加大,新能源在規模上就會飛快擴大。就像電腦一樣,它的成本會很快降低,直到到達一個節點,新能源就會代替傳統能源。當傳統能源被新能源完全代替以後,劉慈欣說他敢肯定,那時候地底下還埋著很多石油和煤,沒有人再去挖了。

刘慈欣:煤和石油永远用不完

本賬號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簽約帳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