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慈欣《三體》中,羅輯本可以逃離太陽系,爲何卻毅然留了下來

劉慈欣《三體》中,羅輯本可以逃離太陽系,為何卻毅然留了下來

圖片來自於網絡

不少朋友對這些問題做了很好很全面、深刻的分析,我很贊同,不再重複。

這裡只講兩點:

劉慈欣《三體》中,羅輯本可以逃離太陽系,為何卻毅然留了下來

梵高的《星空》,描繪的正是被二維化的太陽系。圖片來自於網絡。

第一,羅輯守護著他的精神家園——人類文明。即使這個文明馬上要被二維化,但是他也要守護著她!這是羅輯的情懷!也正是他感人之處。

他不是一個科技狂人、不是冷血的執劍人,不是企圖毀滅兩個文明的劊子手,而是一個深愛著人類文明、對人類充滿感情的人!

同時,他的不願離去,也是他要始終保護人類文明,就像他當執劍人時候一樣,哪怕此時已經毫無意義。這是他給自己規定的使命。

沒有人強迫他這樣做,但他自己覺得應該這樣。哪怕是此時已經沒有能力阻止人類文明的滅亡,他也要像大難來時把孩子擁抱在懷中的母親一樣。在他的心目中,他一直把人類當“孩子們”一樣保護著,像天父一般。

如果說程心是聖母,那她是一個假的聖母。羅輯是天父,卻是一個真正的天父。

劉慈欣《三體》中,羅輯本可以逃離太陽系,為何卻毅然留了下來

青年邏輯和老年羅輯,背後是他的愛人和孩子。圖片來自於網絡。

第二,羅輯要守護自己的愛人和孩子。這從他最後面對“蒙娜麗莎”時的表現可以看出。

羅輯是一個不幸的人,終其一生,與愛人孩子相伴並不長。在他兩百多年的歲月中,他的絕大部分時間,幾乎都是在巨大的壓力之下、孤獨地度過的。他以頑強的意志力,手握著兩個文明的命運,沒有一刻鬆懈,這是多麼地艱辛!有誰能理解呢?

他的愛人孩子因為受不了壓力,都離他而去。而他並沒有責怪。在他心中,也是希望他們離開的,因為他不想也使自己的愛人和孩子揹負這樣沉重的壓力。

他一直愛著自己的愛人,一直思念著自己的孩子,哪怕是過了兩個世紀。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也是人類的最後一刻,他要保留“蒙娜麗莎”,因為兩百年前,正是在這幅畫前,他與她墜入愛河,這幅畫是歷史的見證,如今也成為唯一的愛情信物……

不說了不說了,說多了,滿臉的淚……

感謝大劉!感謝《三體》!感謝羅輯!

劉慈欣《三體》中,羅輯本可以逃離太陽系,為何卻毅然留了下來

大神劉慈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