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一公说“西湖大学明年成立,5年后科研比肩清华北大”,大家认为有可能吗?

潜龙


万事皆有可能,树立目标并朝着这样的方向努力,相信西湖大学5年后科研比肩清华北大还是有可能的。西湖大学拥有强大的核心团队,师资力量雄厚。科学合理的进行规划,发挥民办学校的灵活多样的优势,并借鉴公立学校先进科学的管理经验取长补短。


一、核心管理团队阵容强大


西湖大学拥有强大的管理人员,如:清华大学现任副校长施一公、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等,他们都是在学术上非常顶级的科学家,奠定了坚实的科研基础。


二、充裕的科研经费


西湖大学吸引了大企业的总裁与很多浙商以及曾经千人计划的专家来投资与捐赠,科研经费充裕。建立了现代化的图书馆,更好的服务与学生进行文献的查阅;配备了高标准的教室与科研仪器,充分的满足了学生的学习与研究。


三、师资力量雄厚


教师的理论水平、科研和教学能力对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教师的聘任中实施小而精的策略,面临全球招聘优秀人才和具有潜力的教师。西湖大学招聘了学科内顶尖的人才来学校执教,努力聚集国家一流的教师队伍团队,打造出一流的研究学科,引领学生走进科研的殿堂。


四、科学的发展规划


高起点小而精研究型的发展定位,培养博士生为主的拔尖创新型人才。发展特色学科注重学科交融,设置了理学、医学、工学三个学科门类,创立了生物学、基础医学、理学和前沿技术等四个研究所,分别由顶级专家引领,力求在创新思与研究方向上与世界接轨。


五、别具一格培养人才


高分不一定高能,西湖大学以别具一格的人才录取与培养方案,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培养创新型人才,在不久的将来能够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决胜网


有可能!如果西湖大学可以在全国公平招生的话,统一一张考卷,统一分数线,择优而录,依兴趣特长而分门别类的教学,是可以超过的。我们对比下现在的大学录取的方法就能看到优劣

。举个例子:河北高考是各省当中算比较残酷的了!700分都不能进入清华北大,这种录取方式让最努力的人黯然神伤。高考在我国算是最公平的竞技,但即便如此这种公平相对而言也是不对等的。为何是这样呢?因为在我国一所“名牌高校”在每个省份的本科录取分数线都不一样,况且每个省份的试卷难易度也有所不同;教育似乎并没有做到最公平的统一对等。例如,就拿难度最高的全国一卷,他的使用范围,仅限于河北、河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安徽、福建、山东;其他的省份可以使用2卷、3卷甚至本省自主命题;这就如同不同的运动员站在不同的起跑线上跑一场长度不一的赛跑,最终的冠军未必就是速度最快素质最优的人。

但即使高考充满瑕疵,但请其他省份的高考生不要灰心,因为,有一个省份的考生正在遭受着全国最为严重的心理落差的打击,这就是河北。比起这个省份的考生,其他省份的考生是幸运的。全国700分考生,河北占了一半;且河北的高分数是远超其他使用全国1卷的9个省份之和,而河北考生人数却不是最多的;更为残酷的是,其他省份680分就可以上清华北大,而在河北700分不但进不了清华北大,就连复旦、上海交大都没法进入;693分在河北就已经排到第319名了,最令人感到同情的是,河北本省没有一所985、211高校,唯一划归河北的211院校还在天津。

河北省是个能令人深思的地方!河北考生用全国最难的1卷考出全国最好的成绩,却无法像相同分数的其他省份考生那样进入实至名归的好大学。这片特殊的地域,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我想这并不是什么好事,古代的河北就处于边缘,一般紧凑中原,一半就是塞外;边缘之感让这里的人们保持至今,亦如教育,依旧让这片贫瘠的土地局限在地域差异之中无法自拔。言归正传,大学应该避免类似像河北考生一样的命运,优秀的生源无法享受公平的竞争环境,而被录取制度所胁迫。如果西湖大学能够采用一种公平的考试方式来选择优秀的生源,用分门别类的教学方式因材施教,相信,一个能够真正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学校即将降临!你说呢?

欢迎关注自媒体【读闻世界】,更多所读所闻的未解之谜,人文见解等你来分享。总有一篇富有建设性的新主张能够令你醒目。


读闻世界


依缪老师所见,5年后西湖大学科研比肩清华北大的可能性为零,立字为据,5年后不妨翻出来比照一下。

以下根据学校背景、办学性质、科研实力、行政管理等几个方面来论述。


一、学校背景

西湖大学的前身叫做西湖研究院,发起人包括著名学者施一公(清华大学副校长)、陈十一(南方科技大学校长)、饶毅(北京大学)、潘建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一线科学家、院士。同时腾讯小马哥、万达王首富等等纷纷捐助,为学校建设添砖加瓦。

从上一段可以看得出,学校的资金背景和学术背景还是有很高层次的。但是最关键的是,缺乏教育部的背书。作为中国高等教资源最大持有者的教育部,对于西湖大学的成立不置可否,西湖大学最大的政府资源来自于杭州市政府,这种捆绑究竟有多么牢固,未来走向如何,我们只能拭目以待


二、办学性质

学校的自我定位是民办研究型大学。此前,我国的民办教育长期得不到认可,在高等教育“鄙视链”之中,长期居于下游。究其原因,此前的民办大学,大多收费比较高,缺乏优秀的师资和科研能力,再加上公办教育实施了很多年,造就了民间固有的印象

西湖大学为自己定制了“非盈利”的标签,这个标签背后还是含义多多的。首先,任何资本的投入绝非不需要回报,只是可以把目光放远,而非短期获利。作为研究型大学,可转化的科研成果是最大的可以反哺资本的优势,可是,科研这种事情何时出成果,能出什么样的成果,完全是无法预测的第二,科研的资金投入是海量的,大家都知道教育部每年拨款给大学,尤其是工科出色的大学,数以千万到百亿级别的都有,如果长期投入不能产出,试问哪个企业家有如此能力每年进行海量资金输入


三、科研实力

既然提到了科研,缪老师就仔细分析一下。西湖大学目前的组织架构包括:生物学研究所、基础医学研究所、理学研究所、前沿技术研究所。在大学目前所有的研究领域和学科设置里面,这四个方向能够代表的范围有限,这也注定了学校是以优势学科为主导,多学科开花的办学模式。

在这种科研背景下,说西湖大学科研的突破可能性,那应该承认是有的,但是如果论起科研的全面性,那基本是没有什么探讨价值的

此外目前西湖大学的面积不过区区1000亩,有限的土地上根本没有可能发展比较完整的学科体系,清华、北大、复旦、交大、浙大、南大这些国内顶尖高校,哪一个校园面积不超过5000。西湖大学的未来拓展可能,只能寄希望于5年内办校模式的社会认可度飙升、科研成果的展示、人才体系的培养、以及政府的扶持政策。冷静地看,以上哪一点是轻轻松松可以达成的呢?所以,这一段的结论是,未来的5年,是西湖大学拓荒的5年,绝不是轻松的5年


四、行政管理

在行政管理上,我们先看看几位发起人吧,这个问题是不能回避的。

任何一个学术项目的带头人,基本上可以为整个项目定基调,想要做出成果,一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是不是必须的呢?无论是施一公还是陈十一或者饶毅,无不是身兼数职,能投入到西湖大学的日常管理和科研上的精力究竟有多少?这要打个问号的。

此外,作为非国有大学,给予教授和博士研究生的待遇,完全由学校的资金量充裕度相关。如果我是民营企业的话事人,我一定会把承诺资金分批划拨给学校,不会一次性的投入,而且民营企业资金本身不像国家财政收入那样的稳妥,这一个分批投入就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段时期之内,西湖大学的薪水和福利,一定能够保障,但是长远呢?还是未知数!退休以后呢?更是距离遥远!


尽管面临着重重困难,但是西湖大学的建立无论如何都是非国有大学的一次大进步,与复旦大学的合作已经打通,今后在学科覆盖度、人才横向输入输出、合作伙伴拓展、行政管理体系相信都是大有可为。如果缪老师的孩子现在到了博士研究生学习阶段,我一定愿意送他走入湖畔大学的。


我是大学活地图,我为自己代言。


缪老师妙笔生花


我们这个时代,已经不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时代了,一个大学之所以成名是要有几个因素的,西湖大学凭什么?

大学之大首先在于有没有名师。

大学之大在于有没有先进的教学理念。

大学之大在于有没有好的学苗。

在此之前,也有一所学校,信誓旦旦的要比肩北大清华,那就是南科大,我估计现在很多人都不知道这所学校,更谈不上与北大清华相比了,当时学校成立,南科大要向北大、清华取经,在规章制度上与世界一流大学相融洽。不仅希望将生源从中国各地吸引到深圳,将来还要接纳更多国际生。

而南科大,被社会质疑的,不是来自外部,而是内部,南科大一王姓学生退学,并撰写博文认为南科大前途不大,表示不满自己被代表“拒绝参加高考”行动。港科大教授离开,也以不同的方式历数南科大存在的弊端和问题。

如今西湖大学又要开了,我感觉这就是南科大第二,同样重复这样的经历,所以南科大的今天会不会是西湖大学的明天?

其实,我们是有很牛很低调的大学的,而且从不比肩北大清华,因为他们在很多方面已经超过了那两校,我说的是西交利物浦大学和宁波诺丁汉大学,全英文上课,学生考入世界名校前十前五十前一百的,超过北大清华了吧,这两所学校连211都不是,校长直言,哪有时间整材料参加评比,有那功夫,培养学生。

以西交利物浦为例,学费8.8万,每年招生3000人,高考成绩已经超过一本线快50分了,而学生毕业,这差距就大多了。


韩东言


文科看北大,理科看清华,五年后将看这所民办高校

当然有可能,因为“一切皆有可能”,哈哈,这样说是不是有点不够严肃了呢,那么我们先来看一下施一公是谁,施一公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院长,这样一位有分量的人说出的话,应该可信吧,而且这句话是在2017年第十届《浙商》年会当众说的,这样是不是就更可信了,五年后西湖大学的科研水平不是可能比肩清华北大了,而是能比肩清华北大了。

清华北大已有百年历史,拥有世界顶级人才和科研成果,科研水平当然也不在话下,为什么西湖大学能用短短五年时间让科研水平能比肩两大名校呢,听起来确实让人吃惊,那就让我们先看下西湖大学的真面目以及未来前景,以消除大家的疑虑。

2015年由施一公、陈十一(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潘建伟(中国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饶毅(北京大学理学部主任)、钱颖一(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张辉、王坚等七位倡议人正式向国家提交《关于试点创建新型民办研究性的大学的建议》并获得支,同年12月,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正式注册成立,下设生物学研究所、生物学研究所、理学研究所等四个前沿技术研究所,2016年12月,在杭州成立并揭牌,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就是西湖大学的前身,将于2018年正式成立,位置位于云栖小镇,占地约2200亩,将由300学术带头人,3000博士研究生、2000本科生、1000博士后、600科研技术及行政人员构成,且拥有强大的智囊团,由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杨振宁、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中国科学院院士、原北京大学校长陈佳洱等在学术上享有盛誉的全球顶级科学家组成,并且与国家“千人计划”机构达成战略协议,背后资金由杭州市西湖教育基金会支持,其中捐赠人有王东辉、王健林、邓锋、葛航、黄昌华、马化腾等大佬。

西湖大学是一所高起点、非营利、新型民办的国际化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定位为“小而精、高起点和研究型、有限学科:聚焦科学技术”,并且根据学科发展需求与建设进度安排,分阶段、按年度面已向全球招聘顶尖科学家和优秀的青年学者,所以西湖大学五年后,拥有教授师资力量的规模将超过洛克菲勒大学,教师科研水平比肩东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成为亚洲一流,世界一流的大学,且拟用10-20年时间使其综合水平达到世界一流大学前列!

看完这些相信大家不会再对这句话有所怀疑了吧,是不是有种想上或想让自己的后代将来进入学习的冲动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保险ABC


他说的五年后比肩清华北大,不是说综合实力,而是细分领域,这是完全有可能的。

民营大学灵活的机制和前景,“可能”会对海外顶级学术人才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另外对于各路资本,包括国内和国际,也具有吸引力。这样,他可能就会在某个细分领域吸收了世界最顶级的人才和足够的资金,做出世界级成就。

这个看国际大学、学院就看出了,很多最顶级的机构,并不是所有学科都最牛,而是某些学科有牛人和足够的资本支持,学校也不是几万人,有的就2000多人,但是全球最顶尖的。


探索猫


北有施一公,南有潘建伟,这是当今学界风头最劲的两位学术巨星。


结构生物学家 施一公

施一公曾是清华的副校长,潘建伟则是中科大的副校长。前者在结构生物学领域屡建奇功,后者则将中国的量子通信领域带到了世界前沿。

潘建伟是典型的技术流,虽然也常在国家级媒体上抛头露面,但其所言所论,都是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量子通信;施一公则不同,其志向可能远不止于实验室,做一名世界一流的科学家,他出现在公众面前,或谈论青年的选择,或评论科研制度,或为苦逼的研究生要工资。


量子通讯之父 潘建伟

这样来看,西湖大学可以看成施一公的试验园,施一公或许一直在等待这样一个机会,在现有体制之外去实现他的教育理想,所以他个人对西湖大学抱有很大的期望。

施一公个人能力是毋庸置疑的,我也真心希望西湖大学能办成施一公期望的样子,但客观来讲,五年后西湖大学能有现在南方科大的水平,就算是对得起这番折腾了!


上庠


对于这样的结论我还是表示很值得期待的。也有理由值得期待!

天时

中国的教育体制一直饱受诟病,很多积极的探索国家也在实施,前有南方科技大学算不上成功,今有西湖大学不可同日。施教授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和精力来为国家未来发展积极探索,这样的实践是现在的中国急缺的。中国自古不缺少爱说话和会说话的,网络上就是一个实例,很多时候评论区比内容更精彩。吐槽的、放炮的一直都有,要说出来能出点力实践实践的不多。因为中国人都太聪明了!但是未来的中国教育体制中是需要施教授现在的探索的。从实践的角度,我再一次赞扬施教授!

从实际上来看,西湖大学属于研究型私立大学,这种模式在西方国家还是很成功的。像普林斯顿、麻省理工等等世界名校,为美国的发展贡献极大的力量。再加上国家本身对于教育改革的重视,也给与这个事件很大的政治支持。此外,南方科技大学在中国作为先驱,他遇见的问题和困境,也给与一定的借鉴意义。

地利

正在筹建的西湖大学选址西湖区三墩镇双桥区块,校园规划用地面积约1200亩,一期用地615亩,要求容积率≤1,绿地率≥35%,建筑密度≤30%,含生命科学楼、基础医学楼、理学楼、工学楼、人文科学楼、学术会堂、学术交流中心、科研公共平台、图书馆、陈列馆、师生活动中心、公寓楼等建筑,致力打造集聚艺术性、文化性的“花园式”美丽校园。杭州这个城市在G20期间就广受赞誉,历史悠久、美丽富饶、发展势头强劲。


人和

一批中国企业家马化腾、王健林等慷慨解囊成为西湖大学暨西湖高研院的创始捐赠人;不少千人计划专家(饶毅、潘建伟等)也成为其千人创始捐赠人。杭州市西湖教育基金会以及千人计划基金会作为自筹经费和配套经费的来源,其使命在于募集更多的社会与民间资金,保证西湖高研院与西湖大学的正常运作。

综上所述,我认为西湖大学很值得关注,我持乐观积极的态度!


义翘神州


顶级大学的科研实力不是吹出来的,清华北大排名是不如顶级西方学校。但其科研成果和实力却不会被比下去。西湖大学,马云的湖畔也许能聚集IT人才。但其实大多人工智能研发人才都是从国内大学出来创业或者海归。这一点也证实了大学IT和人工智能的研究是有实力去培养这方面的人才的。有一点也许你们会诟病那么他们为何出来创业。其实大学项目都是国家资金,国家要的是你们为国防科技领域或者公共安全及地址地貌类的政府研究项目,而不是让你们去开发市场创业。所以,人们会觉得开发出来的不合实际。其实符合实际,国家的投资是用于国家层面上了,不是市场。

所以说,5年比肩顶级大学,不可能!厦大用钱打造出来的985和211到现在没法比肩。西湖大学把话说的太满了!


悟空67592


办西湖大学是大好事。应该注意要最好要得到主要首长的签名题匾。因为这是国家教育改革的一小步探索。教育部不点头,不支持,不调剂。毕业证书无从谈起,生员就不好保障。

另外学校开学马论毛概那是一定要学的。最好跟今日头条一样聘请一部分党性好的员工。呈现出社会主义思想无处不体现。先进的科学研究民办教育只能更高标准。民办教育是公办教育的补充和探索。研究生证不是那么好拿的。发证领导要担责任的。但是,美国大学好多民办的不也发研究生证么。估计很难,但要想法子解决这个问题。培养出的高级人才是为中国人民服务的。是人民可以信任的。这主要关系到学校的长存性。不炫耀。低调。

有想法多汇报,多请示教育部相关主管领导。

研究成果和创新产品是最有说服力的。优秀的学生素质是看不到摸不着的。

真心祝愿西湖大学可以成为优秀的百年名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