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錫純:放膽用石膏,直勝金丹

張錫純:放膽用石膏,直勝金丹

【導讀】石膏,是經方家常用藥。 民國中醫大師張錫純使用生石膏的故事會給咱們學習經方帶來什麼啟示呢?

故事一:重用生石膏

張錫純的長子,七歲的時候,患了感冒風寒,四五天之內,身上大熱(邪氣入裡化熱了),舌苔黃而帶黑,這是熱盛的緣故,為什麼張錫純那麼一位大腕,自己的孩子也折騰了四五天都沒效果呢?原來,是因為小孩子小,不願意服藥,逼著他服藥,他很快就嘔吐不止。這搞得老張也是沒了辦法。

這個時候怎麼辦呢?張錫純想來想去,怎麼辦?看此時的症候,應該使用生石膏,但是歷來醫家都說這個生石膏是大寒之藥,小孩子用上能行嗎?

在這個時期,張錫純對生石膏也不是很瞭解,所以心裡也是犯嘀咕。

想來想去,張錫純覺得“有是證則用是藥”,這是中醫的一個名句,意思是:不管如何危險,只要有這個證候,就應該使用對證的藥物,即使有的惡時候乍看上去,這個藥很是威猛霸道,但是也應該用。在這個思想的指導下,於是就用了生石膏一兩煎湯,趁著溫熱,給孩子分三次慢慢服用了下去,結果病情就開始好轉了,張錫純一看,有門!於是,又用了生石膏二兩,熬湯,還是慢慢地喝下去,結果病情開始繼續好轉。

張錫純這回膽子就大了,於是,這次他用了生石膏三兩,熬湯,給孩子喝了下去。結果,這個病立刻就痊癒了。

那麼,一個小孩子,一天之內,用了生石膏六兩,這個量可夠大的了,孩子的身體被涼到了嗎?張錫純體會,這次病好以後,孩子的飲食有加,沒有任何脾胃受寒之象。

難道這個生石膏是大寒之藥嗎?為什麼孩子沒有被寒到呢?張錫純再翻看《神農本草經》,裡面說石膏“微寒”,張錫純於是恍然大悟,原來生石膏不是大寒之藥啊。

張錫純自己說:“此係愚初次重用石膏也。故第一次只用一兩,且分三次服下,猶未確知石膏之性也。”張錫純最有心得的一味藥,就是這個生石膏了,他在本草中寫的最多的就是這味藥,但是一般人不知道,他對生石膏的體會,還是從自己兒子身上獲得的。

所以,後來張錫純說了句話,是:(生石膏)涼而能散,有透表解肌之力。外感有實熱者,放膽用之直勝金丹。

這就是生石膏這味藥的主要功能,它能夠把體內的邪熱向外透發,古代的幾位醫家都擅長這味藥,我曾經寫過。張錫純對這些經驗予以發揮,他特別講述了不能用煅石膏,生石膏煅用後,是外用之藥,是不能口服的,這點他特別強調,而且他對生石膏的應用之廣泛,是以前的醫家所不及的。

故事二:石膏粳米湯

張錫純自己說,生石膏治溫病初得,其脈浮而有力,身體壯熱。並治一切感冒初得,身不惡寒而心中發熱者。

1916年,各地紛紛爆發了護國運動,在這一年的年底,孫中山發表《討袁宣言》,蔡鍔、李烈鈞等在雲南宣佈獨立,組織護國軍討袁,各地反袁浪潮風起雲湧,袁世凱陷入孤立的境地,被迫在1916年退位,但是他還是企圖留在大總統的位置上,但是各方政治勢力都予以拒絕,孫中山有發表了《第二次討袁宣言》,各地紛紛響應,最後袁世凱在絕望中死去,這出復辟鬧劇就此收場。

就在這一年的年初,正月的上旬,張錫純隨著部隊的巡防營調動,從廣平移師到德州。他們是在邯鄲上的火車,從南向北進發,當時是冬天,正月裡,天氣寒冷,而那個時候調動部隊用的火車都很破,連車窗都是破的,冷風從車窗吹入,簡直是寒風徹骨,結果等到了德州的時候,同行的有五六人,都病了。

這些人都是什麼症狀呢?原來,都是發燒,但是一點汗都沒有。這是什麼病啊?是中醫所說的傷寒,就是風寒感冒,一般都是被冷風吹到了,開始的時候,是身上冷,如果這個時候沒有辦法控制,則會入裡化熱,變成身上高熱,發燒,心煩,一般還有出汗的症狀,此時張仲景是用白虎湯來治療的,如果沒有出汗,說明體表仍為寒邪所閉,張仲景是用麻杏石甘湯等方劑來治療。

但是,張錫純學習張仲景,卻並不拘泥於使用原方,他看這些士兵都不出汗,身上發熱,就想了一個辦法,他就用生石膏,和粳米兩味藥,生石膏用二兩,壓成細末,粳米就是我們吃的大米,用二兩半,這叫石膏粳米湯,是張錫純自己創立的方子,用水三碗,熬,等大米熟了,這個湯也好了,喝這個清汁,趁熱喝,藉著這個熱氣,讓身上出汗,方子裡面的生石膏是透裡熱的,能夠把熱邪從裡面清透出去,這個粳米是用來和胃氣的,不讓生石膏傷胃氣,同時可以使得生石膏的藥性逗留於胃中,這樣更長時間地發揮作用。

但是大家都注意到了,此時這些患者都不出汗,這是寒邪仍然鬱閉於肌表,那麼張錫純怎麼散去體表的寒邪呢?他非常巧妙的就是用這個熱湯來散寒,人喝了熱湯以後,會出一身的汗,那麼體表的寒邪就會散了,這就和我們在剛剛感冒的時候,喝碗熱薑湯可以出汗散寒一樣。

當時,張錫純就讓這些士兵一起喝這個熱湯,於是,大家就都出了一身的汗,然後,這個病就都痊癒了。

這個方子,後來張錫純就管它叫石膏粳米湯,後來,張錫純到了瀋陽,當時的瀋陽縣知事朱靄亭的夫人,五十多歲了,在這年的秋天,患了溫病,非常的厲害,當時張錫純剛剛到瀋陽,這位朱靄亭是張錫純的老鄉,聽說過張錫純診病厲害,於是就求張錫純給看看。

張錫純到了一看,這位夫人當時正用一個冰袋來做枕頭,然後頭上又懸著一個冰袋,帖在腦袋上,張錫純愣了,問這是幹什麼呢?老朱回答,說在這之前,請的是日本的醫生,當時叫“東醫”,日本醫生用這種方法來退熱的。

張錫純忙問,見效了嗎?回答是沒有。此時,這位朱夫人已經是閉著眼睛,昏昏像是在睡覺,大聲的呼喊都沒有任何反應。診她的脈,是洪大無倫,按下去很有力。張錫純說:這是陽明腑熱,已經到達了極點了,外面再用冰敷,熱已經向裡面走了。老朱急了,忙問還有救嗎?張錫純回答,還可以搶救。

於是,他就用生石膏四兩、粳米八錢,熬出了四茶杯,然後慢慢地灌了下去。結果,這個藥喝完,患者就甦醒了,然後,張錫純開了個清鬱熱的方子,只服用了兩劑,這個病就痊癒了。朱靄亭這個驚異啊,心想,這個本領,太厲害了,於是,命令自己的公子,叫朱良佐,立刻拜張錫純為師,跟著張錫純學習醫學。後來,張錫純還曾經治癒了朱良佐的妻子的危證,這是後話了。

故事三:生石膏清咽喉之熱

滄州友人董壽山,年三十多歲,開始時患的是感冒發頤,就是大約兩腮附近的位置腫了(位置偏上一點),這發頤在中醫是個重症,當時沒有控制住,幾天後,頜下頸項都腫了,蔓延到了胸部,這個腫大的勢頭還在向下發展,此時,是牙關緊閉,從牙齒的縫可以吃一點稀粥進去,可是咽喉腫痛,又咽不下去。當時請了幾位醫生,用的清熱解毒之藥,但是效果都不好,反而越來越重了(腫熱轉增)。

此時,正是中秋節前後,下雨不止,因為病急,冒雨驅車三十里把張錫純給請來了。張錫純來了一看,好嘛,腫成這樣了,按患處,非常的硬而且熱,顏色很紅,這都是熱盛的表現,“純是一團火毒之氣”。診脈石洪滑而長,重按有力,同時數。張錫純說,這是一種叫蝦蟆瘟的傳染病,熱毒熾盛,盤踞在陽明之府。必須用生石膏來治療。

當時,前面治療的醫生還在座,就說,用過生石膏了,都用到一兩了,沒有用啊。張錫純說:生石膏,是微寒之藥,這麼嚴重的病,一兩哪兒夠啊。於是他就開了生石膏四兩,其他解毒的藥稍微加了點,熬藥喝了下去。結果,無效。幸好藥店就在這個村子,於是,張錫純讓再買四兩生石膏,生赭石三兩,再喝,後來,又加了點化痰通便的藥。

當時沒有反應,家裡人嚇壞了,張錫純說,等等看。

結果,到了夜裡十點,患者大便通了,咽喉的腫勢開始改善。第二天,下午又有些腫,於是張錫純又用另外生石膏三兩,加了點金銀花,連翹。告訴患者家屬,這個藥,每天服用一劑。結果,“三日痊癒”。

故事四:產後之溫熱使用生石膏。

就是這位董壽山,被張錫純治療好以後,和張錫純成為了朋友,學習了醫學,後來也成為了一個不錯的醫生。他曾經治療一個產婦,生孩子八九天以後,患了溫病,當時的醫生不知道,用了熱藥發汗,本來體內就有熱,又用了熱藥,結果津液耗傷,“熱渴喘促,舌苔幹黃,循衣摸床,呼索涼水”,可是家屬卻不敢給她喝,因為大家都說生了孩子不能受涼啊。結果把董壽山給請來了,董壽山診脈是弦數有力,馬上開了方子,是白虎加人參湯,白虎加人參湯的方子是:生石膏、知母、炙甘草、粳米,方子裡面,用山藥代替粳米,用玄參代替知母,這都是張錫純的經驗。

董壽山這個方子裡面,生石膏用到了四兩,又加了點生地,白芍。當時前面的醫生嚇壞了,說這是產後啊,剛生完孩子,應該避開寒涼啊,這能行嗎?董壽山堅持服藥,結果,“盡劑而愈”。

前面的醫生非常的困惑,很暈,心想:這怎麼和我所知道的中醫不一樣啊,於是就說“產後忌用寒涼,何以能放膽如此,重用生石膏?”

董壽山說,道理都在這兒呢!於是,從包裡拿出了張錫純的書。這位醫生看了半天,最後,慨然歎服。

張錫純使用生石膏的功夫太深了,除了我講述的,還有很多的用法,以後有機會我會講給大家的,張錫純自己說:“愚臨證四十餘年,重用生石膏治癒之證,當以數千計。”對於生石膏的推廣,是他對中醫的一個突出的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