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張錫純《醫學衷中參西錄》治肺病方學習摘要及發揮

安肺寧嗽丸

治肺鬱痰火及肺虛熱作嗽,兼治肺結核。

嫩桑葉 兒茶 硼砂 甘草 蘇子(炒搗)

上五藥各一兩為細末,蜜作丸三錢重,早晚各服一丸,開水送下。



肺臟有開合之機,治肺之藥,過於散則有礙於合,過於斂有礙於開。

桑得土之精氣而生,故長於理肺家之病,以土生金之義也。至於葉涼而宣通,最解肺中風熱,其能散可知。又善固氣化,治療崩帶脫肛,其能斂可知。散斂之功合肺臟開合之機。

硼砂涼滑,通利肺竅

兒茶涼澀,安斂肺葉

二藥並用,與肺之開合甚投。

蘇子降氣定喘,甘草益土生金,蜂蜜潤肺清燥,所以治嗽甚效。


按:硼砂,兒茶為瘡家要藥。也為理痰寧嗽之要品,二藥合用,能解毒化腐生肌,故內服可治療肺結核及肺臟損爛。


為什麼不用桑白皮:

樹之葉,如人之肺,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桑根白皮,有補益之力,咳嗽兼有外感者不宜。當用嫩葉,(霜桑葉乾枯無效,張錫純原意。待考)


方中用藥詳解:

桑葉:甘、苦,寒。歸經歸肺、肝經。

功能主治:疏散風熱,清肺潤燥,清肝明目。用於風熱感冒,肺熱燥咳,頭暈頭痛,目赤昏花。

用法用量5~9g。


硼砂:甘鹹,涼。歸經入肺、胃經。

功能主治:清熱消痰,解毒防腐。治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目赤翳障,骨哽,噎膈,咳嗽痰稠。《本草求原》:"生則化腐,煅枯則生肌。"

用法用量外用:研極細末撒或調敷。內服:入丸、散,0.5~1錢。注意內服宜慎。《本草匯言》:"陰虛津燥,髓竭營枯,而成肺痿熱脹,痺悶不通諸侯,法當禁用。"


兒茶:性味苦、澀,微寒。 歸肺經。

功能主治:清熱化痰,斂瘡止血。用於肺熱咳嗽,咯血,腹瀉,小兒消化不良;外用治瘡瘍久不收口,皮膚溼疹,口瘡,扁桃體炎。

用法用量0.3~1錢;外用適量。

複方(1)瘡瘍久不收口,溼疹:兒茶、龍骨各1錢,冰片1分,共研細粉,敷患處。(2)口瘡糜爛:兒茶1錢,硼砂5分,研粉,敷患處。



蘇子

功效:降氣消痰定喘,滑腸。(蜜炙用,有潤肺作用)

1.用於痰壅氣逆,咳嗽氣喘。蘇子利膈而消痰,質潤而不燥,善能降氣定喘,故適用於咳嗽痰喘的症候,常與萊菔子、白芥子配伍;也可於前胡、厚朴、陳皮、半夏等同用。

2.用於腸燥便秘。本品質潤多油,故有滑腸通便的功效,適用於腸燥便秘,可與火麻仁、瓜蔞仁、杏仁等同用。

【用量】二錢至三錢。

【按語】蘇子為紫蘇的果實。另有一種白蘇子,是白蘇的果實。兩者主要的區別:蘇子色黃黑,粒較細小,氣香力厚;白蘇子色呈灰白而粒較大,氣較淡薄,功同蘇子而力較遜。

【方劑舉例】蘇子降氣湯《和劑局方》:蘇子、半夏、甘草、肉桂、前胡、陳皮、當歸、生薑(一方無肉桂,有沉香)。治痰飲壅盛、肺氣上逆作嘔。


《本草新編》摘要:紫蘇葉梗,味辛,氣微溫,無毒。入心、肺二經。發表解肌,療傷風寒,開胃下食,消脹滿,除香港腳口臭。蘇子降氣定喘,止咳逆,消膈氣,破堅症,利大小便,定霍亂嘔吐。紫蘇雖有葉與梗、子之分,而發表解肌,止喘定嘔,未嘗有異。但葉與梗宜少用,而子可多用也。

蓋葉、梗散多於收,而子則收多於散,亦在人臨症而酌用之耳。

或問蘇葉表散風邪,古人加人參同治,奏功如響,何也?曰∶蘇葉不得人參,其功不大。

今人一見用人參以祛邪,輒驚駭不已,宜乎醫生之不敢用,往往輕變重,而不可救。夫邪初入人體,正氣敢與邪戰,用參以助正氣,則正氣旺,而又得祛邪之便,則群邪自行解散,此用參於蘇葉之內,大有深意也。至於風寒已感三四日,則不可輕用人參

,當看虛弱壯盛而用藥矣。

或又問蘇子定喘,有喘症用之而不效者,何也?蓋喘症有虛、有實,未可謂蘇子定喘,而概用之也。蘇子止可定實喘耳,虛喘而用蘇子,增其喘矣,豈特不效而已哉。

或疑蘇子正是治虛喘之藥,先生反謂虛喘用蘇子而愈增喘,其義何乎?蓋虛喘者,乃氣虛也。蘇子雖能定喘,而未免耗氣,氣耗則氣愈虛而喘更甚。故治虛喘者,必須大加人參、熟地之藥,而不可增入蘇子,以增其喘也。


或問宗 有言∶脾胃寒人,食紫蘇多滑洩。果有之乎?曰∶紫蘇乃風藥也,善能平肝。

脾胃寒之人,久服有傷,亦當知忌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