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師 作者 馬建國

拳師 作者 馬建國

拳師

作者 馬建國

在某年某月某日,一個說不清的地方,拳師楊小禪去拜訪一位吳友士,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吳友士牽過一男,對楊小禪說:此乃小兒吳斯亮,自由喜歡拳術,老夫對此也給予厚望,望楊師傅能予以成全。

楊小禪欣喜應諾,帶回山谷,仔細調教數月,發現錢斯亮天資不算太聰慧,但為人忠厚,手腳也勤快,只期假日時日,也能助其成就一番,即使不濟,也能安身立命。

前文我們說過這個吳斯亮雖天賦不是甚高,但為人卻很忠厚,加之手腳勤快,也深受師兄同門喜歡,哪位師兄弟練功,他便取了練功服,哪位師兄弟口渴,他便跑到山下取水。練功是個苦差事,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天不亮就起床,聞雞起舞,夜裡蟬靜尚不得息,日日苦練,方成大器,而吳思亮日夜忙碌,哪能靜心,同門也是各掃門前雪,自不點破,還掌聲雷動,幫掩其瑕疵,這樣一來,雖有功夫三年,吳斯亮卻只落個花拳繡腿,

楊小禪是附近有名的武師,又有仁俠之意,加之吳斯亮的勤快,雖然功夫不濟,也常伴左右,在江湖也有了名氣。

後來,楊小禪年事已高,逐漸退隱江湖,無暇顧及吳斯亮,吳斯亮走出山谷,獨步武林。吳斯亮善良包容,有求必應,便也結識許多江湖人士,大家也喜歡和他交往。只是武功方面,稀鬆平常,大家也不點破,一來這年頭,打架靠的是人多勢眾,二來,師傅的名號江湖人盡皆知,強加手下無弱兵,江湖人對此也多有忌憚,其三、練武之人講究個強身健體,又不是打打殺殺,便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了。

吳斯亮雖習武不精,但喜演武,武林中人,義字當先,便不戳破,還嘖嘖稱其武功不錯,所以,即便有人點化於他

也被其它武林中人如何如何稱讚其藝之語一一化解,餘人更不願提。

上文說楊小禪年事已高,閉門修煉,從此不問江湖中事,門下一切均由其徒弟打理,自師傅歸隱,吳斯亮一如過去一樣勤奮演武,只是掌門師兄忙於諸事,漸漸將其淡忘,而吳斯亮一如既往熱情如初,演舞之時,廣傳師傅德行,雖有偏差,但對掌門師兄掌管事務也無大礙,還頻頻讚揚吳斯亮一番。

四海江湖,世事變遷,武林各門,絕學凸起,師兄掌門之後,雖自家門派江湖地位已不如從前,但江湖行走,也有聲譽,有時吳斯亮登門,談起師門,多有哀嘆,吳斯亮便自高奮勇要求協助師兄掌門當個教練,師兄掌門只是答應,便無下文,吳斯亮時時登門,師兄掌門也盡同門之誼,吳斯亮熱心如故,每日拉開架勢,各式拳種舞弄一番,師弟推脫有事,往往不能盡興,於是吳斯亮便在江湖擺了舞場,每日早中晚走街串巷,各演三場,引得行走之人陣陣掌聲,偶爾遇到鄉紳邀其入戶,表演一番,吳思亮便越發覺得自己武藝高強了。每日樂此不疲,掌門師兄看不下去,旁敲側擊,吳思亮一邊答應,一遍再說江湖某某拳師誇其甚好,武林中人也多有讚譽之說,引得掌門師兄,只勸其勤讀勤練,期望能有感悟,無奈起色甚微,吳思亮依然陶醉,每日擺場演武,樂此不疲,獲取掌聲,無有下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