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杯能致癌?午后昏昏欲睡的你还敢喝咖啡吗

28杯能致癌?午后昏昏欲睡的你还敢喝咖啡吗

·致癌物无阈值,即“吃多少会致癌”无准确答案。癌症无法简单归因,即烟民得肺癌也很难说因为抽烟所以肺癌。

·致癌物的控制遵循“合理可行前提下尽可能低”,完全避免往往不可行。要考虑:是否会致癌,有多少致癌物的量,是从哪里摄入,摄入人体的损益比。

文 | 钟凯

最近星巴克致癌的故事刷屏,辟谣的文章也在刷屏。其中一篇流传甚广,最重要的结论之一是,一天喝10公斤咖啡,相当于28杯中杯咖啡,才会达到致癌的量。

28杯能致癌?午后昏昏欲睡的你还敢喝咖啡吗

国际期刊的数据,专业的计算,还有直观的28杯做参照,看似完美。很多媒体也引用28杯的数字。

但是,28杯,就是个错误。因为致癌物没有阈值(安全剂量)。

2.6-16微克的数据并非最低致癌剂量,而是TDI,即每日耐受摄入量,主要用于描述污染物,例如重金属。

TDI的意思可以理解为每天吃这么多不会有事,即使超过TDI也只是有一定风险,并不等于真会生病,因为算TDI的时候还留有余地。

错误的将TDI理解为致癌剂量,后面的计算也就没有意义。虽然“咖啡致癌”确是夸大其词。

-01-

为什么没有阈值?

很通俗直观的解释就是,你明知道抽烟可以导致肺癌,但你无法回答,每天抽多少烟会得肺癌,抽多久会得癌。你明知道喝酒可以导致肝癌,但你无法给出一个精确的量,每天喝多少会肝癌,喝多久会得癌。有的人抽烟喝酒一辈子都没得癌症,有的人从不抽烟喝酒也会肺癌、肝癌。

因此得肺癌的烟民并不能说就是因为抽烟才得肺癌。但是通过统计分析,能看到抽烟和肺癌非常明确的关联性,因此科学的解释就是,抽烟可以增加肺癌概率。

还记得“红肉致癌”吗?当时的科学结论就是,每天多吃一两加工肉制品(例如香肠),结直肠癌的概率增加20%。

癌症就是个概率,更直接一点说就是有运气成分。

28杯能致癌?午后昏昏欲睡的你还敢喝咖啡吗

-

02-

致癌物到底应该怎么看待?

1,首先应该看定性的结果,也就是它是否真的会导致癌症。

2,接下来应该看,这个致癌物的量到底有多少,有没有限量标准等参考值,致癌概率需不需要担心。

3,然后应该看看主要矛盾在哪,因为你可能希望控制这种致癌物的摄入量。

4,最后还要看看利弊权衡,也就是你吃进去这种致癌物的同时,你还获得了什么,有无必要冒这个风险。

对于第一问,咖啡里面的丙烯酰胺是2类致癌物,也就是潜在致癌,对动物致癌明确,对人致癌的证据不足,而且还有些研究是发现它和某些癌症负相关(有利于防癌)。

所以对丙烯酰胺的致癌性需要警惕,但不必过度恐惧。

28杯能致癌?午后昏昏欲睡的你还敢喝咖啡吗

对于第二问,丙烯酰胺在饮食中的量其实还是比较低的,国际上也没有为它制定限量标准。

通常而言,没有限量标准的污染物,要么是研究数据匮乏,要么是风险不足以上升到标准管理,丙烯酰胺属于后者。

所以总体上,丙烯酰胺的健康风险较小。

对于第三问,中国人摄入的丙烯酰胺有一半左右来自家庭烹饪,比如炒菜。

此外,油条、油饼、饼干、面包、蛋糕等许多食物中的丙烯酰胺含量都远远高于咖啡,控制咖啡里面的丙烯酰胺实际上意义不大。

对于致癌物的控制,通常遵循ALARA原则,即合理可行的前提下尽可能低。对于丙烯酰胺而言,消费者应该做的不是戒掉咖啡,而是少吃油炸、焙烤、烧烤食物。

食品业界应改进工艺,减少丙烯酰胺的产生,比如薯条、薯片已经做了很多改良,添加谷氨酰胺转氨酶来抑制丙烯酰胺产生。但咖啡豆确实比较难,毕竟它是直接烘焙,不添加其他成分的。

28杯能致癌?午后昏昏欲睡的你还敢喝咖啡吗

对于第四问,丙烯酰胺是伴随着食物的香气和色泽形成的过程产生的。咖啡豆烘焙之后才有咖啡香,不同烘焙程度的咖啡气味不同。此外,咖啡的提神作用以及咖啡中的多酚等有益成分也要考虑进去,丙烯酰胺的风险可以平衡。

28杯能致癌?午后昏昏欲睡的你还敢喝咖啡吗

(文章转载自饮食参考,原文标题《咖啡辟谣看够了吗?该说说“喝28杯才致癌”这个谣言了!》,健言有改动)

28杯能致癌?午后昏昏欲睡的你还敢喝咖啡吗28杯能致癌?午后昏昏欲睡的你还敢喝咖啡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