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孤军”传音:另辟蹊径还是殊途同归?

一个来自中国的“幽灵”,在非洲大地游荡。它,就是传音手机。

近几年来,国内公众通过各种媒体渠道,知晓了这个中国手机及其在非洲的种种传奇故事。这个名不见经传的中国品牌,究竟如何在遥远的黑色大地称雄,却又为何不为本国人所熟知?

如假包换的中国品牌

虽然登上非洲手机市场的霸主宝座,但这个品牌的中国身份无可置疑。

传音控股成立于2006年,是一家以移动通信为主的高科技集团企业,旗下拥有手机品牌TECNO、itel和Infinix;售后服务品牌Carlcare,手机配件品牌Oraimo,照明品牌iFLUX以及家电品牌Syinix。此外,传音还拥有移动互联公司、新闻门户网站、应用下载市场以及注册用户超过1亿的即时聊天工具等移动互联产品和服务。

经过10年的发展,传音手机出货量现全球排名第七,并以超过40%的市场份额排名非洲第一。自成立以来,传音共在全球销售了超过2亿台双卡手机。

根据IDC数据显示,传音在2018年第一季度,首次跻身全球前10大智能手机组装厂。

“海外孤军”传音:另辟蹊径还是殊途同归?

另根据Counterpoint 报告显示,今年第一季度,中国传音手机旗下品牌iTel 在孟加拉销量超越三星、华为,排名孟加拉第三。

“海外孤军”传音:另辟蹊径还是殊途同归?

另辟蹊径:拓荒非洲

从创立开始,传音便选择了一条偏离主流却又广袤无垠的道路。

说到传音,不得不提及它与曾经国产手机中的“战斗机”品牌波导的渊源。传音的创始人、董事长竺兆江原是波导的销售经理,他为开拓波导国际业务,曾走遍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样的实地经历为他日后给传音的定位奠定了基础。

传音创始之初,依靠给一些印度和东南亚的手机品牌做ODM(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er)即贴牌,维持生存。2007年,传音带着旗下的TECNO和itel试水非洲。2008年,传音开始明确非洲战略,此后专心在非洲拓荒。彼时非洲手机市场竞争者寥寥无几,且对当时的非洲消费者而言,逐渐被中国等市场淘汰的功能机,也是非常新潮实用且受欢迎的。所以,在国内手机厂商用智能机逐鹿中原时,传音选择用功能机撬开非洲市场,以相对较少的投入获取更多的销量和利润。

十年时间,国内手机市场急速更迭,你方唱罢我登场。从功能机到智能机,从千元机到万元机,国内消费者的火眼精金使很多品牌旋生旋灭。而此间传音在非洲耕耘,2017年出货量超过12亿台,无出其右。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传音在非洲的成功,诚如《孙子兵法》所言,“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因地制宜的选择发展战略,是传音成功的关键。

为了接近非洲消费者,传音选择大范围的广告推广。无论是在电线杆上贴的小广告、用油漆在墙上刷的广告以及电视广告,都时刻显现着传音旗下TECNO、itel、Infinix等品牌的身影。迄今,传音仍沿用着这一在当地宣传最直接有效的广告模式,让旗下品牌深入每一个非洲消费者心中。

“海外孤军”传音:另辟蹊径还是殊途同归?

2014年巴西世界杯期间,在超级体育(SuperSport,南非及非洲较权威的体育转播平台)非洲频道的转播画面中,白底蓝字的Tecno标识出现在屏幕左下角。

针对深肤色的拍照难题,传音着手开发出深肤色用户的美肌模式。最终通过眼睛和牙齿定位,并在此基础上加强曝光,解决了深肤色的自拍难题,深受非洲消费者的欢迎;为迎合非洲人对音乐的热爱,传音手机对铃声的设计也有针对性的加强。

“海外孤军”传音:另辟蹊径还是殊途同归?

非洲的手机运营商较多,且不同运营商间通话较贵,再加上不同运营商的信号覆盖不同,很多非洲人都有多张手机卡。基于多卡考虑,传音主推双卡手机,甚至一度推出“四卡”手机,满足非洲消费者需求。

传音在消费者洞察、产品研发方面花了很多力气,无孔不入地关注细节,所以在与三星等在非洲只做“国际标准”产品的竞争中,以巧取胜。

万千路径,殊途同归

传音力求通过海外市场打造品牌,并选择了从非洲市场开疆拓土。从现阶段的市场占有率来看,是成果卓著的。但从品牌的角度来看,非洲市场的成功只是市场层面的成功。能否称之为品牌,传音还需要来到真正的竞技场,一试高下。

品牌不仅仅只是一个经济范畴。它承载着来源地(国)的形象信息,传递着母国的精神文化。产品功能之外,这是他国消费者将其作为品牌而非廉价品接受的重要理由。任何中国品牌想成为世界级品牌,无一例外,都要经历两次考验:一是本国消费者的认可,二是海外高端市场的接纳。前者是品牌特性的根基,后者则为品牌提供最高级别的背书。华米VO都发迹于国内,后发掘国外市场。在大浪淘沙的中国市场可以屹立不倒的品牌,走向国外相似市场自然驾轻就熟。

另一方面,倘使一个品牌选择海外作为突破口,那么海外目标市场的成熟度也决定了该品牌的高度。如果一个品牌能在欧美等成熟的市场立住脚跟,那么人们自然可以对其回归中国市场持乐观态度。

在这一点上,另一个中国新兴品牌大疆,提供了极佳的例证。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DJI-Innovations,简称DJI)成立于2006年,是目前全球领先的无人飞行器控制系统及无人机解决方案的研发和生产商,客户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

大疆创新公布2016年的销售额突破百亿人民币,其中80%来自消费级市场;一年后,销售额更是冲向200亿。根据市场研究机构Frost & Sullivan的数据,大疆的无人机产品在全球商用无人机市场中,占有近70%的市场份额。在2018年NPDGroup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大疆在美国市场占据第一,以线下市场份额77.2%的绝对优势超出其他所有品牌份额3倍以上。

“海外孤军”传音:另辟蹊径还是殊途同归?

虽然大疆没有单纯将重心放在海外市场,但由于国内对无人机的管控较为严格等客观现实,导致国内的无人机市场较小。大疆能够经得起美国等成熟市场的考验、能够通过持续的技术研发,推动产品创新,不断拿出物美价廉质优的各色产品,满足消费者的潜在需求,从而在竞争激烈的商用无人机领域打出一片天,也成就了一个获得世界认可的中国品牌。能够拿下美欧等发达国家市场的品牌,没有理由得不到本国民众的认可。

以传音为代表的积极走出去的企业,虽然可以在非洲、拉美以及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市场叱咤风云,但他们的品牌道路依旧面临那个双重问题:本国民众的认可与更高级市场的挑战。只有解决了上述问题,才能称得上优秀的中国品牌。海外市场不是品牌的飞地,中国企业无论如何另辟蹊径,终将共轨同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