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康關廠:靈魂厭倦了舊皮囊

尼康關廠:靈魂厭倦了舊皮囊

相機本身沒有錯,變得是需求

10月30日,日本相機制造巨頭尼康在其中國官網上宣佈,決議停止子公司尼康光學儀器(中國)有限公司的經營,原因是受智能手機普及的影響,卡片式數碼相機的市場正在急速縮小,位於江蘇省無錫市的尼康工廠開工率也顯著下降,運營變得十分困難。

尼康公司的相機生產基地目前有日本仙台市、泰國和中國3處,尼康光學儀器(中國)有限公司於2002年6月在江蘇無錫成立,一直負責生產低價位卡片式數碼相機和用於單反的鏡頭。

尼康中國區媒體負責人表示,這個決定是整個集團董事局反覆商議的結果,是經過長期的商業評估做出的一個困難決定。

“尼康的銷售額已經從2012年到2016年下降了68%。”尼康媒體負責人稱,“整個市場在不斷縮小,在外部市場變革的影響下,尤其是小型數碼相機的需求量不斷下降。”

根據尼康公司財報顯示,2017財年(截至2017年3月),公司營收同比下降了8.6%,淨虧損71.07億日元(約合人民幣4億元)。而且,從2013財年到2017年財年,尼康的營收同比均發生下跌。

尼康關廠:靈魂厭倦了舊皮囊

只與品牌合作,是華為做品牌秘訣之一

日本經濟新聞(The Nikkei)數據顯示,隨著智能手機配備的攝像頭的高像素、高功能化,以及手機修圖軟件的風靡,卡片式數碼相機的市場規模已縮小到頂峰時的10%左右,尼康媒體負責人也證實,“行業格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今年2月,CIPA(日本國際相機影像器材工業協會)發佈了2016年度的數碼照相機(不含攝像機)、鏡頭產量、出貨量數據,從數據來看,2014年、2015年、2016年三年,相機和鏡頭的產量和出貨量依次遞減,行業進入艱難時期。

對於公告中提到的尼康將加大在高附加價值產品上的投入力度,該媒體負責人稱,這是尼康業務轉向多元化的標誌。

尼康未來將不只強化中高端單反相機的生產,還將致力於擴大半導體業務,顯微鏡成像、醫療健康保健解決方案等。根據未來市場需求和趨勢去調整產品的結構組合,這是尼康的自我改革。

尼康關廠:靈魂厭倦了舊皮囊

攝影的需求從未消失,只是換了形態

相機行業日漸低迷,但許多相機制造商選擇迎難而上,直接進軍手機市場。例如柯達就在2016年出品了自己的拍照手機。有著120多年曆史的德國相機品牌徠卡,在2016年時選擇牽手華為。徠卡從2015年就開始尋找智能手機的合作伙伴,而尋找適合智能手機的鏡頭則在2006年就已經開始了。

品牌對話:

就像對屏幕尺寸的追求“大”個沒完一樣,人們對影像記錄的需求和標準,亦會一日高過一日。尤其是消費能力與日俱增、幾乎沒有真正享受過攝影樂趣的中國人。

所以,並不是說攝影的需求降低了,而只能說是相機這一攝影技術的載體過時了。簡言之,行業的靈魂厭倦了舊皮囊。脫開影像記錄設備的具體形式,其技術核心無非是光學鏡頭和感光材料這兩點。產品從膠片時代走向數碼時代,再向智能手機轉移,光學成像的根本原理沒有改變。

舊的載體之所以過時,定然是更有效率、更加便捷的新載體出現。這就是手機。

性能不斷提升又更加便捷的智能手機的興起,極大削弱了作為單功能產品的相機的市場需求,使其不斷敗退到高端、專業的圈子裡,中低端數碼相機的市場份額被日益侵蝕。這一行業週期的大趨勢已成,相機企業的財報數據疲軟,是自然而然的。

怎麼辦呢?對於日本相機廠商來說,只要攝影這一需求存在,掌握專業技術的自己始終是主動的,更何況本身那巨大、深厚的品牌優勢。積極順應變化,預判技術轉移的趨勢,發揚自身在光學成像領域的核心技術優勢,向更高清的攝影手機、無人機航拍、安防監控設備等領域佈局等等,都是答案和方向。

值得一提的是,在從相機向手機的這一輪技術轉移中,一向給人感覺高冷、保守的德國企業,卻佔據了先機。

例如徠卡聯手華為,蔡司與諾基亞合作。這兩個名字承載了德國在工業光學和相機鏡頭領域上百年的技術和信譽積累,但無論是膠片還是數碼時代,德國相機品牌在民用市場都未能發揚其核心技術優勢。今天這番表現,著實令人意外。

而反觀佳能、尼康等日系廠商,在民用市場“統治”級的成功,恰有可能成了他們與時俱進的障礙。這其中的道理,與柯達稱霸膠片時代而錯過了數字時代,微軟統治桌面系統而輸掉移動終端並無二致。

反應遲緩,已經是日本企業長久的通病。如今,面對德國人一副彎道超車的架勢,日本人已然失去了先機。後面該怎麼跟上節奏,相信他們已經想了很多。

最後,從整個行業的角度看,兼併重組很可能隨之而來。而對於中國企業來說,應當密切關注業界動態,積極參與可能出現的機會,藉機提升國內行業的人才和技術水平。畢竟在工業光學和高端影像這類戰略性產業領域處於領先,是大國崛起不可或缺的標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