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 利川山青村 绿色与云海凝成的茶乡水秀

传统村落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农耕文明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传统村落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华夏子孙文化认同的纽带;传统村落保留着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是繁荣发展民族文化的根基。在去年公布的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中,恩施州有14个村落跻身其中,利川市有5个村落入选,利川的毛坝镇山青村榜上有名。

湖北 利川山青村 绿色与云海凝成的茶乡水秀

回龙绕山青——唐崖河的又一源头

发源于毛坝的唐崖河与清江一样,共有三个源头,其一是发源于青岩村的 河,其二是发源于寒湖村的河,其三就是发源于山青村的回龙河。

湖北 利川山青村 绿色与云海凝成的茶乡水秀

初去毛坝山青村,从利川城区出发,沿途要经过元堡、红椿才进入毛坝境内,站在毛坝的大矛坡顶,山青村就在著名的大矛坡云海遮掩的群山之中,神秘而令人向往。

湖北 利川山青村 绿色与云海凝成的茶乡水秀

一过大矛坡,车便沿着弯曲的公路一头扎进云海之中,继续前行10公里左右,便来到一座古老的石桥之上,询问当地村民,才知这是回龙河进入唐崖河的第一座石桥,也是山青村以及其它几个村进山出山的主要路口。于是我们下车来到桥下,河边是被河水切割得犬牙交错的岩层,河水在巨大的凹槽中急速向下游奔流,水绿且清,其声如歌悦耳动听。

湖北 利川山青村 绿色与云海凝成的茶乡水秀

河岸是坚硬的岩石,岩石上印着五颜六色的花纹,颜色鲜艳,纹理规律,很多就像远古海底的小动物一样,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也许若干万年前,这里原本就是海底。

湖北 利川山青村 绿色与云海凝成的茶乡水秀

继续前行,我们来到了必经的第一个村——夹壁村。夹壁,是毛坝镇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从山青村流下来的回龙河,在这里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回流,回流两边全是青一色的茶园,茶园边是一栋栋漂亮的民居。

湖北 利川山青村 绿色与云海凝成的茶乡水秀

再往前,我们就进入了位于麻山脚下的山青村了,这里是著名的唐崖河的又一个源头。

民居藏深山——绿色巨幕下的民居海洋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这首宋代范成大的诗从小就能背诵,特别是“唯有蜻蜒蛱蝶飞”这句,仿佛就是孩童时在山涧中捕蜻蜒、捉蝴蝶的真实写照。如今来到山青村,这首诗的画面更加清晰。沿回龙河上溯到山青村口有一道细小的瀑布,它从一道十余米高的崖上跌落下来,如诗一般地溶入到一个小水塘中。

湖北 利川山青村 绿色与云海凝成的茶乡水秀

水塘边,蜻蜒翻飞,蝴蝶翩跹,黄中带红的银杏树叶、红中带紫的树叶倒映在水中,形成一幅绝版的深秋油画。

湖北 利川山青村 绿色与云海凝成的茶乡水秀

沿着河岸置身到林海之中,一种让人从未见过的、古老而又原生态的民居呈现在眼前:

湖北 利川山青村 绿色与云海凝成的茶乡水秀

这里是古盐道的必经之路,绿树掩映下的青石板路长满了青苔,沿着青石板路,便能走进这古老的吊脚楼里。这里的吊脚楼与其它地方的吊脚楼没有太大的区别,大多为一栋4排扇3间屋或6排扇5间屋。4排扇3间屋的结构中间为堂屋,左右两边称为饶间,作居住、做饭之用。

湖北 利川山青村 绿色与云海凝成的茶乡水秀

这些吊脚楼的位置十分讲究,多为木结构,小青瓦,花格窗,司檐悬空,木栏扶手,走马转角,古色古笆,院后有竹篁,青石板铺路,刨木板装屋,东西朝向,选址考究。

湖北 利川山青村 绿色与云海凝成的茶乡水秀

这些都是山青村人祖祖辈辈生活居住的主要场所,因此他们选择了半立陆地、半靠山水,依山就势而建,呈虎坐形,以“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为最佳选择。

竹海恋歌——三十里水旱路与蔡伦后裔

回龙河边的山青村还有一个最大的奇观,那就是漫山遍野的竹林海洋!茂密的竹林又造就了此地最著名的民间技艺——造纸,媒体曾把这里的造纸村民称作“蔡伦的后裔”。

湖北 利川山青村 绿色与云海凝成的茶乡水秀

“蔡伦造纸不成张,观音下凡赐药方;阳桃膏,滑油水,揭了一张又一张。”

这是流传在湖北省利川市毛坝镇山青村一带的造纸歌谣,不知流传于何年何月。

湖北 利川山青村 绿色与云海凝成的茶乡水秀

今年56岁的彭茂亮,己在这大山沟里当了36年的舀纸匠。他清楚地记得,从爷爷彭碧善那一辈起,他家就开始舀纸了,他父亲彭胜业继承了他爷爷的手艺,终身以舀纸为业。到彭茂亮这辈,已经是祖传第三代了,手艺越来越精湛,纸质越来越好,所以他家舀出来的纸总是被当地和外地的纸贩争着抢购,家里的存货很少。

湖北 利川山青村 绿色与云海凝成的茶乡水秀

彭茂亮的家就在麻山脚下的回龙河边,这里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满山遍野的竹子给造纸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 舀纸的工序十分复杂,首先是备料,必须在四月份砍竹子,然后把竹子划破,打捆,再和石灰水一起放到池子里浸泡,这一道工序称为放麻。造这种纸总共有七十八道工序,耗时长,时间久,可见其工艺之精湛。

湖北 利川山青村 绿色与云海凝成的茶乡水秀

离开山青,我们依依不舍,这里的山、这里的水、这里的民居民俗让我们终身难忘。我想,能在这种纯朴的民风、原生态的环境中生活一辈子才是真正的幸福。

文 图 = 陈小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