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 利川山青村 綠色與雲海凝成的茶鄉水秀

傳統村落承載著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是農耕文明不可再生的文化遺產;傳統村落凝聚著中華民族精神,是維繫華夏子孫文化認同的紐帶;傳統村落保留著民族文化的多樣性,是繁榮發展民族文化的根基。在去年公佈的第三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中,恩施州有14個村落躋身其中,利川市有5個村落入選,利川的毛壩鎮山青村榜上有名。

湖北 利川山青村 綠色與雲海凝成的茶鄉水秀

回龍繞山青——唐崖河的又一源頭

發源於毛壩的唐崖河與清江一樣,共有三個源頭,其一是發源於青巖村的 河,其二是發源於寒湖村的河,其三就是發源于山青村的回龍河。

湖北 利川山青村 綠色與雲海凝成的茶鄉水秀

初去毛壩山青村,從利川城區出發,沿途要經過元堡、紅椿才進入毛壩境內,站在毛壩的大矛坡頂,山青村就在著名的大矛坡雲海遮掩的群山之中,神秘而令人嚮往。

湖北 利川山青村 綠色與雲海凝成的茶鄉水秀

一過大矛坡,車便沿著彎曲的公路一頭扎進雲海之中,繼續前行10公里左右,便來到一座古老的石橋之上,詢問當地村民,才知這是回龍河進入唐崖河的第一座石橋,也是山青村以及其它幾個村進山出山的主要路口。於是我們下車來到橋下,河邊是被河水切割得犬牙交錯的岩層,河水在巨大的凹槽中急速向下遊奔流,水綠且清,其聲如歌悅耳動聽。

湖北 利川山青村 綠色與雲海凝成的茶鄉水秀

河岸是堅硬的岩石,岩石上印著五顏六色的花紋,顏色鮮豔,紋理規律,很多就像遠古海底的小動物一樣,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也許若干萬年前,這裡原本就是海底。

湖北 利川山青村 綠色與雲海凝成的茶鄉水秀

繼續前行,我們來到了必經的第一個村——夾壁村。夾壁,是毛壩鎮新農村建設的示範村,從山青村流下來的回龍河,在這裡形成了一個巨大的迴流,迴流兩邊全是青一色的茶園,茶園邊是一棟棟漂亮的民居。

湖北 利川山青村 綠色與雲海凝成的茶鄉水秀

再往前,我們就進入了位於麻山腳下的山青村了,這裡是著名的唐崖河的又一個源頭。

民居藏深山——綠色巨幕下的民居海洋

“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日長籬落無人過,唯有蜻蜓蛺蝶飛。” 這首宋代范成大的詩從小就能背誦,特別是“唯有蜻蜒蛺蝶飛”這句,彷彿就是孩童時在山澗中捕蜻蜒、捉蝴蝶的真實寫照。如今來到山青村,這首詩的畫面更加清晰。沿回龍河上溯到山青村口有一道細小的瀑布,它從一道十餘米高的崖上跌落下來,如詩一般地溶入到一個小水塘中。

湖北 利川山青村 綠色與雲海凝成的茶鄉水秀

水塘邊,蜻蜒翻飛,蝴蝶翩躚,黃中帶紅的銀杏樹葉、紅中帶紫的樹葉倒映在水中,形成一幅絕版的深秋油畫。

湖北 利川山青村 綠色與雲海凝成的茶鄉水秀

沿著河岸置身到林海之中,一種讓人從未見過的、古老而又原生態的民居呈現在眼前:

湖北 利川山青村 綠色與雲海凝成的茶鄉水秀

這裡是古鹽道的必經之路,綠樹掩映下的青石板路長滿了青苔,沿著青石板路,便能走進這古老的吊腳樓裡。這裡的吊腳樓與其它地方的吊腳樓沒有太大的區別,大多為一棟4排扇3間屋或6排扇5間屋。4排扇3間屋的結構中間為堂屋,左右兩邊稱為饒間,作居住、做飯之用。

湖北 利川山青村 綠色與雲海凝成的茶鄉水秀

這些吊腳樓的位置十分講究,多為木結構,小青瓦,花格窗,司簷懸空,木欄扶手,走馬轉角,古色古笆,院後有竹篁,青石板鋪路,刨木板裝屋,東西朝向,選址考究。

湖北 利川山青村 綠色與雲海凝成的茶鄉水秀

這些都是山青村人祖祖輩輩生活居住的主要場所,因此他們選擇了半立陸地、半靠山水,依山就勢而建,呈虎坐形,以“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為最佳選擇。

竹海戀歌——三十里水旱路與蔡倫後裔

回龍河邊的山青村還有一個最大的奇觀,那就是漫山遍野的竹林海洋!茂密的竹林又造就了此地最著名的民間技藝——造紙,媒體曾把這裡的造紙村民稱作“蔡倫的後裔”。

湖北 利川山青村 綠色與雲海凝成的茶鄉水秀

“蔡倫造紙不成張,觀音下凡賜藥方;陽桃膏,滑油水,揭了一張又一張。”

這是流傳在湖北省利川市毛壩鎮山青村一帶的造紙歌謠,不知流傳於何年何月。

湖北 利川山青村 綠色與雲海凝成的茶鄉水秀

今年56歲的彭茂亮,己在這大山溝裡當了36年的舀紙匠。他清楚地記得,從爺爺彭碧善那一輩起,他家就開始舀紙了,他父親彭勝業繼承了他爺爺的手藝,終身以舀紙為業。到彭茂亮這輩,已經是祖傳第三代了,手藝越來越精湛,紙質越來越好,所以他家舀出來的紙總是被當地和外地的紙販爭著搶購,家裡的存貨很少。

湖北 利川山青村 綠色與雲海凝成的茶鄉水秀

彭茂亮的家就在麻山腳下的回龍河邊,這裡山清水秀,鳥語花香,滿山遍野的竹子給造紙提供了豐富的原材料。 舀紙的工序十分複雜,首先是備料,必須在四月份砍竹子,然後把竹子劃破,打捆,再和石灰水一起放到池子裡浸泡,這一道工序稱為放麻。造這種紙總共有七十八道工序,耗時長,時間久,可見其工藝之精湛。

湖北 利川山青村 綠色與雲海凝成的茶鄉水秀

離開山青,我們依依不捨,這裡的山、這裡的水、這裡的民居民俗讓我們終身難忘。我想,能在這種純樸的民風、原生態的環境中生活一輩子才是真正的幸福。

文 圖 = 陳小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