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衆合資品牌該如何堅守

小眾合資品牌該如何堅守

文 | 呆 呆

來自幫寧工作室(gbngzs)的報道

潮水席捲而下,合資品牌中最先褪去的是頗為小眾(規模30萬輛左右及以下)的鈴木。

2018年6月,鈴木計劃退出中國市場得到日本媒體的證實,這個小型車代表正黯然向中國告別。

它的離去,一面展示著市場競爭的劇烈,善意或者不善意地提醒著淘汰風險的加劇;另一面,這又給小眾的合資品牌們帶來了一個提問,在體量規模、整體實力有限下如何繼續堅守?

已經120多歲的斯柯達品牌正是其中之一。這個來自捷克的汽車品牌在2007年正式進入中國市場,在近十年時間內一直被當做大眾品牌的“兄弟”,發展一波三折。

最初,藉助於大眾強大品牌號召力,斯柯達明銳、晶銳、昊銳三款車型齊發,讓綠色羽翼飛箭逐漸獲得消費者認可,進入了快速增長期。2010年,斯柯達在華銷量突破了20萬輛,中國市場也成為了斯柯達最大單一市場。

但福禍相依。因為大眾品牌的光環,斯柯達能夠迅速在中國獲得一席之地,但同時也因為定位始終低於大眾品牌,離大眾太近的斯柯達反而失去了自己的個性,慢慢迷失。

從2010年開始,斯柯達開始裹足不前,這個曾孕育過米蘭·昆德拉、布拉格、波西米亞風的捷克品牌一度遭遇負增長的尷尬,難以抓住SUV爆發的機會。

作為斯柯達曾經唯一的一款SUV,野帝於2013年11月份正式上市。彼時,SUV市場呈現出爆發式增長,包括途觀、CR-V等一眾合資車型高歌猛進,但野帝卻沉默以待。

2014年,野帝銷量為1.63萬輛;2015年,野帝銷量為2.30萬輛,慘淡不止。斯柯達也經歷了頗為漫長的成長陣痛期,銷量停滯不前。

似乎,這與原斯柯達董事會主席範安德承諾的“斯柯達一旦在中國市場銷量達到50萬輛,那麼可以考慮在華的獨立發展事宜”漸行漸遠。

轉擇點出現在2016年。這一年3月底,斯柯達與上汽集團、大眾集團三方共同簽署了諒解備忘錄,計劃在5年內累計投入150億元人民幣,併入股上汽大眾。這充分透露出斯柯達希望通過持有上汽大眾的股份,掌握更多話語權的訴求。

同年8月,斯柯達旗下車型逐一換標,由此前“上汽大眾”變為“上汽斯柯達”。這一看似簡單的改變,卻是斯柯達品牌謀變,正式獨立前行的舉動。

小眾合資品牌該如何堅守

更大話語權下,斯柯達也在2016年迎來久違的突破,銷量首次達到了30萬輛以上。2017年,斯柯達攻勢不減慢,SUV戰略來勢洶洶。

首款中大型SUV柯迪亞克乘勢進入中國市場,並在短短9個月內實現了4.5萬輛的成績,成為斯柯達期盼已久的新增長點,並在缺失已久的SUV市場上發出聲音。

但包括昕銳、昕動以及明銳三款主力轎車去同時出現了下滑,尤其是最為依賴的明銳同比下滑了21.3%,沖淡了柯迪亞克增長欣喜外,也再一次讓斯柯達陷入了增長瓶頸。2017年,斯柯達累計銷量為33.3萬輛,同比只增長了0.88%

有分析人士認為,儘管斯柯達在品牌發展上獲得了獨立性,但因為長期處於大眾光環下,其很難擺脫大眾的影響,尤其是產品依然充滿大眾元素。在大眾優先的原則下,斯柯達始終處於陪跑的角色。

進入2018年,隨著SUV市場突發性進入寒冬,市場馬太效應凸顯,小眾合資品牌的生存壓力驟然增加。

鈴木宣佈了離開,斯巴魯也處於被淘汰的邊緣,雷諾疲態盡顯,斯柯達明銳、昕動還在持續衰退。儘管憑藉著SUV新品效應保持超過兩位數的同比增長,但整體實力有限斯柯達也不得不思考,如何在車市趨嚴中堅守。

小眾合資品牌該如何堅守

上述分析人士認為,在市場進入殘酷的淘汰賽階段,一個小眾品牌想要保證競爭地位,其一需要有獨樹一幟的競爭優勢,市場取代性低;其次,這種競爭優勢必須符合市場需求,得到消費者的認可。

馬自達或許是一個不錯的樣本。這個在華規模30萬輛左右的日系品牌一直以創馳藍天技術著稱,第二代創馳藍天技術甚至宣稱要將內燃機熱效率提高到50%,超越了豐田、本田這樣以技術見長的企業。

因為馬自達獨有的優勢,中國市場也誕生了一批馬自達粉,那一抹豔麗的紅總是能夠撩撥消費者的內心。

那麼斯柯達呢?它能展現獨特的競爭的優勢嗎?

把視線對準2018年7月21日青島試駕的柯米克上。這款小型SUV於6月底上市,是斯柯達SUV戰略中的第三款SUV,也是針對中國市場開發的車型。

從外觀上來說,它延續了鑽石切割的設計,融合了一體擴展式前臉、充滿張力的車身、雕塑感硬朗的尾部,整體呈現年輕個性的一面。

柯米克的長、寬、高分別為4,390mm、1,781mm和1,606mm,軸距2,610mm,尺寸上都與柯珞克相差不多。這也是讓市場疑惑的一點,對於實力有限的斯柯達來說,它是否有能力支撐兩款尺寸相近的SUV同時發力。

配置上,柯米克全系配備的智隨在線互聯繫統,在智能化上實現突破。

但在核心的配件上,柯米克依然沿用了大眾選件。發動機上,1.5L EA211剛剛被全新朗逸選用;Tiptronic手自一體變速箱也被大眾旗下多款產品使用,包括底盤調校更靠近大眾穩重安全的風格,正如其宣傳所稱:這是一款具有德系品質的SUV。

“動力雖然弱了一點,但是夠用,整體風格依然很大眾。”一位同行的評價迅速得到了周圍媒體的認可。

斯柯達的大眾“癮”似乎根深蒂固。但對斯柯達來說,擺脫大眾影子卻是必須推進的舉措。

一面整體市場趨嚴讓斯柯達承壓加劇,另一面,大眾品牌近幾年終端持續讓利,不斷壓迫著斯柯達運作空間;同時,定位低於大眾的西雅特也入華在即,這也給斯柯達發展帶來一絲不安。

這一切,都在期待一個能夠展示獨特性的斯柯達,展示合資小眾品牌的生存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