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威效應:人微則言輕,人貴則言重

南朝的劉勰寫出《文心雕龍》卻無人重視,他請當時的大文學家沈約審閱,沈約不予理睬。後來他裝扮成賣書人,將作品送給沈約。沈約閱後評價極高,於是《文心雕龍》成了中國文學評論的經典名著。在我們讚賞劉勰聰慧的同時,也不得不折服於心理學中強大的權威效應。掀開“機長綜合徵”的心理學面紗

在航空工業界,有一個現象叫“機長綜合徵”。說的是在很多事故中,機長所犯的錯誤都十分明顯,但飛行員們沒有針對這個錯誤採取任何行動,最終導致飛行事故。下面這個故事,就是“機長綜合徵”的一個典型。

一次,著名空軍將領烏托爾·恩特要執行一次飛行任務,但他的副駕駛員在飛機起飛前生病了,於是總部臨時給他派了一名副駕駛員做替補。和這位傳奇的將軍同飛,這名替補覺得非常榮幸。在起飛過程中,恩特哼起歌來,並把頭一點一點地隨著歌曲的節奏打拍子。這個副駕駛員以為恩特是要他把飛機升起來,雖然當時飛機還遠遠沒有達到可以起飛的速度,他還是把操縱桿推了上去。結果飛機的腹部撞到了地上,螺旋槳的一個葉片飛入了恩特的背部,導致他終生截癱。

事後有人問這位副駕駛員:“既然你知道飛機還不能起飛,為什麼要把操縱桿推起來呢?”他的回答是:“我以為將軍要我這麼做。”

從心理學角度講,這個故事反映了社會中普遍存在的一種心理現象——權威效應。也就是說,儘管我們每個人都對身邊的人或者對社會有一定的影響力,但影響力的大小有所不同。一般來說,權威人士容易對其他人產生更大的影響。

例如,某天你眼部不適,到醫院就診,如果其他條件相同,有一位眼科專家和一位剛從醫學院畢業的年輕大夫供你選擇,相信你一定會選擇專家。還有,

權威效應:人微則言輕,人貴則言重

一篇醫學論文是被推薦到聯合國的某個組織去報告,還是刊登在普通雜誌上,這種反映醫學成就的信息,其影響肯定是不同的。

權威對我們的影響力要超出常人,崇尚權威,迷信權威人士成了社會大眾的一個普遍特徵。社會中大多數處於中下層地位的人,學識有限,心理脆弱,對超出自身生活經驗的問題不甚瞭解,不辨真偽,因而盲目相信所謂權威的意見。他們甚至不在乎“說什麼”,只在乎說者本身的權威地位。古往今來的君主梟雄、教主領袖,乃至市井中有號召力之人,他們的號召力往往正是來源於對大眾心理的這種控制。

在現實生活中,無論是做人,還是做事,我們都要擦亮雙眼,理智思考,不要讓權威成為遮蓋事實真相的心理面紗。

自信是突圍負面“權威效應”的利器

權威效應:人微則言輕,人貴則言重

不可否認,“權威效應”有它積極的一面,在日常生活中,積極、上進的“權威效應”是值得提倡的。

例如,樹立權威人士做群眾的好榜樣,有助於形成良好的社會風尚;請權威人士擔任形象大使,負責環保、節能、關愛生命、如何急救等有意義的公益宣傳,將會在大眾心中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從而起到更好的促進作用。

然而,“權威效應”也有其消極、頹廢一面。例如,某些虛假、誤導的廣告,由於聘請了一些權威人士進行代言,造成諸多消費者受騙上當。特別是那些涉及醫藥用品與醫療服務方面的廣告,造成的危害及惡劣影響更大。要知道,從心理學層面講,對於大眾而言,權威人士代言廣告的性質屬於“證言廣告”,大家雖然沒有切身去體驗,但因為對代言者的推崇和信任,往往會對產品熱心追捧,甚至深信不疑。這也是為何人們再三強調,權威人士或名人在代言廣告方面,要強化一種責任感和守法意識。

作為普通人,我們應該明白,其實“權威”也是凡人,他們或多或少都會受到時代和自身條件的侷限。如果我們不能認識到這一點,而總是跪倒在“權威”的面前,那麼我們就永遠不會進步。我們具體應該如何破除“權威效應”的消極圈套呢?

洛德·盧瑟福是英國著名核物理學家,因對元素裂變的研究獲得了1908年諾貝爾化學獎。他曾斷言:“由分裂原子而產生能量,是一種無意義的事情。任何企圖從原子蛻變中獲取能源的人,都是在空談妄想。”但數年後,用於發電的原子能就問世了。目前原子能已經成為主要的發電新能源。在法國,原子能的利用率甚至已佔各種能源的40%。

在科學大發現的時代——19世紀,當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定律,倫琴發現X射線後,有科學家曾斷言:科學的路已走到頭了,以後的科學家的任務就是儘量使實驗做得更精確一些。但不久,愛因斯坦就發現了“相對論”,為科學界打開了新視野。

與之類似,下面是一個令人深思的真實故事:

權威效應:人微則言輕,人貴則言重

一位導師,每天晚飯後都要出去散步,在散步之前,他都要給他的一位學生留三道題,放在桌子上,等學生來解答。

這天這位學生髮現老師只給他留了兩道題,他很快做完了,又在老師的書中發現了一個折著的小字條,上面寫著一道題,題目是:“如何用一支圓規和一把沒有刻度的尺子來畫一個正十七邊形?”他開始苦思冥想,到深夜的時候,終於找到了答案。於是次日來見他的導師,導師看到答案後異常地驚訝,因為那道夾在書裡的題目是他打算花大力氣解決的,是當時數學界的一道難題。這位學生就是高斯。試想,如果當時高斯知道那是一道當時數學界的難題,也許根本不會那麼快找到答案。

所以,我們不要被問題嚇倒,不要懼怕權威,更不能盲目地迷信權威。我們應該學會獨立思考,用自信心作為突圍那些權威名義下的種種圈套的利器。

有朋自遠方來 不亦說乎

感謝(❁´ω`❁)觀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