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災救災 荊楚行

今年夏季,荊州連續遭受暴雨侵襲,強度大、範圍廣,多地面臨98+汛情,眾多農戶遭遇98+災情。

汛情就是命令,災情就是需求。荊州農行主動履行社會責任,自覺投身防汛搶險,確保各級防汛任務圓滿完成;充分發揮金融機構職能,把受災農戶重建家園恢復生產作為義不容辭的責任,增強抗災救災金融支撐。

服從命令,主動投身防汛搶險。荊州農行各支行堅決服從地方黨委、政府指揮,組織全行黨員幹部發揮模範帶頭作用,堅守堤段,處置險情,確保廣大群眾人身和財產安全。同時,積極開展愛心行動,將防汛搶險物資和慰問品送到防汛一線。

正常運營,確保金融服務連續性。荊州農行對所有網點和自助銀行受災情況一日一統計,一日一彙報,發現問題,及時處置,保證營業網點、網絡及智慧銀行、E農(商)管家、網上銀行等各類服務平臺正常運營,確保各項金融服務暢通。

強力支撐,大力支持受災戶生產重建。指派專人赴重點災區、進重點受災農戶家中,摸清實際損失和實際困難,動態掌握受災貸款主體災後重建融資需求、資金缺口和資金用途,建立“一戶一冊”,開闢綠色通道,增強金融服務抗災救災、恢復生產的針對性。

在此次防汛抗災行動中,荊州農行系統湧現出一大批勇於擔當、衝鋒一線、敢打勝仗的先進集體和個人。今日,本報推出“抗災救災荊楚行”專版,講述他們堅守為民的動人故事。

數說農行支持防汛抗災

●調查摸底訪災情。組織6個專班12人進村入戶,瞭解災情,摸清農戶自救方案,掌握資金需求。

●明確對象重點幫。災後支持生產自救311戶,貸款5308萬元。

其中種植、養殖大戶238戶,金額1180萬元;家庭農場13個,金額2098萬元;專業合作社18個,金額2030萬元。

●產品對接暖人心。對受災嚴重,財產損失較大,還款有困難的受災農戶,實行展期、重新簽訂還款計劃;

對養殖、種植大戶採取“保險賠款+政府風險補償金+農戶”解決農民生產資金燃眉之急;

對專業合作社實行“社員資產抵押+風險保證金”支持社員生產自救。

抗洪搶險先進集體

農行荊州分行機關:

齊心協力戰長湖

今年入汛以來,農行荊州分行抗洪搶險工作組(原精準扶貧工作組)與所駐村(沙市區觀音壋鎮鐵剅村)的40位村民一起組成“戰鬥單元”,同吃同住同戰鬥,齊心協力防守長湖,出色完成了防汛任務。

工作組與村民們堅持24小時不間斷巡堤值守。白天戰40度以上高溫,晚上鬥各類蚊蟲、毒蛇,吃的是方便麵、洗的是長湖水。期間在“楊林閘”附近發現大面積滲水險情,他們臨危不懼,沉著應對,使險情迅速得到了迅速控制。在參加防洪搶險的近20個日日夜夜裡,工作組始終履職盡責,吃苦在前、衝鋒在前,把責任扛在肩上、把工作抓在手上,體現了共產黨員的作用和本色,展現了農行人的責任和擔當。

在防汛抗災行動中,農行荊州分行黨委高度重視,召開專題會議全面部署防汛抗災工作。行長楊志敏、副行長盧峰親上長湖大堤看望了防汛人員,並送去了防汛食品和物資,既鼓舞了防汛人員的鬥志,又充分展現了農業銀行高度的社會責任擔當。

直到8月1日,洪水退卻,長湖周圍老百姓和萬頃良田安全度汛,上級防汛指揮部下達逐步撤退的命令,農行工作組圓滿完成上級安排的防守任務。

農行公安支行:

全員行動鬥洪魔

今年汛期,長江流域普降大到暴雨,長江干支流水位迅猛上漲。面對汛情,農行公安縣支行積極響應地方政府號召,把這場突如其來的洪澇災害當作是對基層農行黨委的重大考驗,參與境內防汛抗災巡查工作。

在這場與洪魔的搏鬥中,公安農行始終把維護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當作最高原則,把防汛抗災當作壓倒一切的中心工作。汛情發生伊始,支行就緊急召開會議,傳達通報了水情、雨情,及時傳達貫徹縣防辦各項指令,安排佈置防汛各項工作。支行班子成員到抗洪一線指揮防汛,機關同志一律在單位待命,隨時準備上堤。10個鄉鎮網點負責人堅持24小時不間斷拉網式巡堤查險,並做到責任到崗、任務到人,把共產黨員在抗洪救災中的責任落到了實處。

農行監利支行:

晝夜堅守查險情

進入汛期以後,農行監利支行抗洪搶險工作隊迅速安排人員到責任堤段防汛,包括2名副行長在內的5支堤防汛小分隊立即進行工作交接,第一時間進入巡堤路段,而防內澇小分隊則堅守在單位,防止營業網點因大雨遭受內澇。

防汛隊員們吃住在簡陋的哨棚,每天頂著烈日、冒著大雨、耐著蚊蟲,不僅克服了艱苦的居住環境,還堅持晝夜巡堤,排除險情、隱患。防汛隊員們發揚“輕傷不下火線”、“絕對服從命令”的戰鬥精神,不管是身體不適還是家裡有事,不接到監利縣防汛指揮部下堤命令絕不下堤。

正是嚴格的要求,防汛隊員守護的12公里堤段未出現任何問題,圓滿完成了守堤、巡堤任務。同時,支行防內澇小分隊在該行行長帶領下,頂著暴雨到14個網點巡查災情,第一時間排除隱患,第一時間組織維修,確保了營業場所安全和全行員工、客戶安全。

抗洪搶險先進個人

農行荊州分行陳行臻:

農行來的“鐵人”

7月中旬,長湖告急。緊急關頭,原本駐守觀音壋鐵郖村的荊州農行精準扶貧工作隊第一時間響應號召,迅速投入到了防汛抗災一線戰場。7月13日,55歲的陳行臻隨工作隊奔赴前線。

其實,組織讓他參加防汛是有顧慮的。陳行臻今年55歲,且患有嚴重的痛風。但作為一名有著30年黨齡的共產黨員,關鍵時刻,他義無反顧。大堤上,他與鐵剅村40位農民同吃同住同戰鬥。白天要戰40度以上高溫,晚上還要鬥各類蚊蟲,即使身體不適,也堅持守在一線。

“我們都是立了軍令狀、簽了責任書的,不能說來就來、說走就走。”每次有人勸他回家養病,陳行臻總是這麼說。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的痛風每年都會發作幾次,一旦發作輕則疼痛難忍、無法入眠,重則無法行走、臥床數日。上堤前,陳行臻的痛風又犯了,但這絲毫沒有影響他參與防汛的決心。

在崎嶇不平的堤壩上,他不僅要仔細檢查每一片草叢、比對每一次水位變化,更要忍受關節部位發出的鑽心疼痛。他不叫疼、不喊累,也從不主動向任何人講起,還是同組一名同事說出來後,大夥才恍然大悟。之後大家碰見他都會豎起大拇指,稱他為農行來的“鐵人”。

農行荊州分行鄧海南:

像戰士一樣堅守陣地

7月12日,鄧海南接受防汛任務,前往長湖防守一段長達790米的大堤。在任務段內,有3處防守險段,其中一處上世紀60年代修的“楊林閘”更是險中之險。從接受任務後,長湖水位不斷上漲,情況愈發危急,他深知肩上責任的重大。

7月24日7時,鄧海南與其他值班人員照例巡堤,發現自己所住帳篷底下的堤腳出現大面積滲水,情況十分危急。險情迅速上報到鎮、區指揮部,15分鐘內,指揮部技術人員趕到,在技術員指導下,20多位防汛人員一起上陣,挖溝導流,使險情迅速得到控制。

“戰場上,你若稍不注意,‘敵人’就會偷襲過來。”20個日日夜夜裡,鄧海南作為農行一名老員工自始至終堅守崗位,像上了戰場的士兵堅守陣地,嚴防死守。

8月1日,上級防汛指揮部下達逐步撤退的命令。鄧海南終於露出了笑容,這笑容是疲憊的,但也是欣慰的。今天的長湖重新恢復往日的平靜和美麗,但我們不會忘記,這個夏季,他也是長湖岸邊最美的風景之一。

農行荊州直屬支行朱衛華:

集體利益永遠放首位

8月2日下午,烏雲密佈,大雨驟起,荊州城區出現了高強度持續降雨。16時45分,直屬支行營業部樓頂的排水管道被異物堵塞,導致營業大廳出現漏水險情。直屬支行營業部副主任朱衛華接到通知後,迅速組織員工遮蓋機器設備以防漏水滲入機器造成損壞。在分析查找到營業部漏水原因後,朱衛華立刻電話聯繫支行安保部門和物業部門管理人員,與管理人員一道爬至二樓平臺迅速疏通排水口,從源頭上解決問題。與此同時,她認真收集受災情況第一手資料,聯繫保險公司來網點開展取證索賠等事宜。

看著朱衛華忙碌的身影,誰都沒想到她在接到險情報告的同時,也接到了孩子打來的電話。因為暴雨下得太猛太突然,自家的客廳漬水,複合木地板全部泡脹翹起。但是,朱衛華只是簡單回了一句“單位也受災了”便匆匆掛下電話。大家得知此情況後並不意外,因為朱衛華就是這樣一名時刻以工作為先、以營業部安全為重、以團體利益為首的優秀黨員。

農行公安縣章莊鋪鎮支行行長周高松:

三赴防汛抗災一線

7月1日23時許,剛從單位回家的公安縣章莊鋪鎮支行行長周高松,接到了鎮防汛指揮部迅速上堤的命令。頂著如注大雨,周高松火速趕到洈水河紫金村防守責任堤段。該村險段江武潭是各級防指監控的重點,周高松主動請戰,與村防汛小分隊隊員們一道,24小時嚴密監控防守。

7月10日17時許,周高松再次上堤,迎戰第二次洪峰和洈水水庫洩洪。家中八旬父母生病無人照顧,他顧不上請假,更不顧自己因連續疲勞作戰血壓升高帶來的身體不適。嗓子啞了,皮膚曬傷,他帶上藥繼續幹,始終堅守在防汛一線。

7月14日,章莊鋪鎮牛浪湖全面告急,周高松轉戰轉移安置群眾的戰場,挨家挨戶做群眾思想工作,看到困難群眾受災,他毅然掏出500元錢。歷經4天,他負責轉移安置群眾468人,妥善安置牲畜200多頭、家禽400多隻,保護了群眾人身安全和財產損失。

“農行因農而生,因農而長,因農而強。作為農行人,我們必須同農民群眾共呼吸同奮戰。”周高松說。防汛搶險的日子短暫卻難忘,他以實際行動彰顯了一位共產黨員的本色,詮釋了“兩學一做”的內涵。

農行監利支行李恭敬:

累倒了再站起來

從7月6日開始,李恭敬被監利縣尺八鎮政府安排到縣三洲聯垸圍堤駐守12號哨所,並率領4名隊員,組成尺八農行抗洪搶險突擊隊,負責1.6公里長的堤壩巡查。

大堤上矮矮的青草叢,隱藏著不可預知的險情,為了不漏一個疑點、一處隱患,李恭敬組織抗洪隊員,組成一字拉網隊形,一步一步查看、一草一叢探測,荊棘劃破了褲管,茅草割破了皮膚,汗水溼透了衣裳,烈日燙紅了臉頰。李恭敬晝夜堅守在堤段上,特別是深夜凌晨,是險情不易發現的高危時段,他總是精神飽滿地盯住堤段上的每一個細微變化,以實際行動感染和帶動身邊的隊員,由於連續高溫、勞累,他幾次暈倒在堤防上,但是稍作調整和休息,又重新站立起來。

歷經25個日日夜夜,李恭敬人瘦了、黑了,因生活條件差,導致他的消化系統舊疾復發,甚至有幾次大便帶血,哨兵們讓他下堤檢查,但出於一份責任,他硬是堅持著。巡堤壩20余天,李恭敬行走路程達300餘公里,發現散浸2處。他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共產黨員的奉獻和無畏精神,也再次展現了監利人的98抗洪精神。

典型事例

監利縣棋盤鎮孫灘村養殖戶孫鴻鋮是當地龍蝦、螃蟹養殖戶,今年初通過競標承包了棋盤鎮豐收垸400畝養殖水面,一次性支付了10年承包費300萬元。因遭受暴雨侵襲,孫鴻鋮所養殖的龍蝦被大水漫堤沖走,預計龍蝦收成將比正常年份減少3成,收入減少13萬元。

大水退後,監利縣朱河農行到棋盤鎮調研災情,瞭解到孫鴻鋮想補種蝦苗,儘量減少損失,但缺少資金。朱河農行客戶經理經過實地調查,根據其資金需求迅速為其申報了49萬元一年期農村生產經營貸款。當貸款發放後,孫鴻鋮連聲感謝農行工作人員:“大雨無情、農行有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