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朋友圈”的亲友正在死去

↑点击上方“小日先生”

可看到我发在其它公号的文章

撕蛋也将陆续推荐我发在其他号的文章

你“朋友圈”的亲友正在死去

人生终究是一场不断与旧人说告别的旅程

文:小日

(1)

前天在朋友圈写下一段话:

人生终究是一场不断与旧人说告别的旅程,不是不在乎过去的情义,而是你真的能力有限,再加上脑容量有限,于是不断告别,不断告别……

然后有朋友回复说:

不断的……不断的不断的不断的重复。

我想,这或许就是人生,到了人生终点,最终独立面对生与死的,还是我们自己而已。

你对这个世界所有的冷暖自知,你对自己独立人生的所有的清算。

在最后那一刻,你只有你自己。

(2)

说到告别,最深刻的印记,发生在我的家人之间。

在受够了亲朋好友们转发LOW逼拼团砍价链接后,我退了几个亲戚群。从小对我特别好的老哥和我说,对不起,我实在不理解你。

我回都没回,删掉。

不是我需要他理解或者不理解,而是我们所面对的人生截然不同,我删掉他或者我退群,只是因为我脑容量有限,我不想朋友圈被无意义的信息打扰。

同样的,还有我堂妹的事。

她上周找我借钱,大概要10万,说是广州出了新规定,她需要买个车牌。我回了两字,“没钱”后,就不再多说什么了。

我不知道我能帮她到多少,我也不确定,我是帮她,还是害她。

当然,还有更重要的是,我最近撸铁,我和父母说,你们也恢复健身吧。

我爸回了句,你妈每天都沉浸在数字中,我多少还在运动,但我没法和她说什么,说多了,她就又向你投诉了。

我连消息都没有回。

我能说什么呢?

及时的提醒和问候做到了,能改变一个人的,是其他事物,永远不是你一个人可以完成的。

说白了,别说他人了。

连父母,血脉,或许在某些事情上,也是要及时告别的。

或许是我们过于冰冷过于自私,但,我们又能做什么呢?

(3)

曾经一起共患难的朋友回京,我特意约他过来聊天。

我们最穷的时候,曾经就着一块云南腐乳下了三碗米饭,那是三年前,我们创业初期。

我把我近3年来,感受到的所有的知识、经验和法则,都告诉了他。

为了鼓励他回复对自我的自信,我仅要求他每天告诉我五件他感兴趣的事(“每一件事就是一句话”),我想让他明白,其实很多事情背后都隐藏着创想,也蕴含了无限的机会。

我花了三小时,去和他谈。

最后,我的好兄弟和我说,大雄,你现在看的问题都是资本家的看法。

那一刻,我就知道,我们之间隔着漫长的河流,一个人选择规避自己的弱点时,往往会岔开话题。

我说,每天五句话,真的很难吗?

我的好兄弟说,大雄,我知道你说的是对的。

距离那次聊天,已经过了四天,我至今没收到他发给我的一句话。

这样的感觉,会让你真心疲惫。

这样的感觉,也会让你意识到自己是个大写的傻逼。

我们骂对方傻逼,其实,我们自己才是那个大写的傻逼。

但,基于情义,我们做到了这一步,我们还能做什么呢?

是我绝情,还是我真的无能为力。

说实话,我无奈了。

(4)

之前,2017年3月17日,我写过一篇文:

昨天,“一”同学美国回来,跑公司去看我。

问及她在美国大学的成长,以及最近关于创作的收获,她的回答我还是很满意的。我想,“一”同学终于明白我一年前苦口婆心告诉她的那些道理:

见过顶级的东西,自然就懂,什么叫“LOW逼”,并非我们傲慢,而是我们知道自身与对手的差距有多大。

也曾问及她的情感生活。

她说,她曾很喜欢一个摄影师小哥,那段时间,她很信任他就和他合作过了一个电影。结果,因为陷入情感喜好的女性往往失去了判断,最终那个作品特糟糕,她原本认为自己的作品是年度第一的。

结果,在学院审片会上,教授给了她一个差评,说是摄影师提前把她的剧情过分暴露出来了,并没有原本想象的那样的好。

“一”同学当时才想起来,那个摄像机很重,那个男生搬不动,所以,就接受了他的拍摄视点,结果,影响了整个作品。

我们一时的包容,最终往往会影响整个作品的成败。

“一”同学后来选择和这段感情说告别。

她说:

在作品和自我之外,感情什么的,都是可以扔一边的,因为,你明知道自己能做到哪个水准,最终却因为女性本身的一些东西,而影响了你对自身作品的把控与判断,真的好气哦。

我当时在一边听着,心想,这也是一种自私吧。

但,在遇强则强的未来,这样的自私或许会对自己好一点。

(5)

每个人对未来的判断不同。

我每天坚持写文,每天坚持撸铁,每天坚持陪伴所投资的创业团队加班,我一直坚持“自律”,坚持强大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及对自己近乎刻薄的自虐,是因为,我希望,在我和身边人分享经验和道理时,我不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我希望自己能以身作则。

但这样的以身作则,也会被身边人质疑。

例如,也有人说:

你其实依然是“温水煮青蛙”,你鼓励每个人接受现状,让每个人相信生活的美好和可能,你无非是另一种洗脑。而事实上,这个世界,早已经满目苍夷,你不去战斗,你不去评判,你竟然告诉别人这个时代的温暖,你也是某种做恶吧。

我耐心听着。

我只想说,然后呢?

然后,我又能怎样呢?

我只希望我在乎的人,我身边的每个人,能过的稍微好一点。

我只希望我看好的每个人,不那么自我感觉良好,而是对自己要求更高点。

  • 不是所有人都能直面生活的悲壮,但至少每个人都能生活稍微如意点。同样的,在别人有能力面对现实的悲壮前,我能做的,唯一能做的,就是让他变得强大。

所以,我有错吗?

(6)

这个世界,早已二分。

一边是收割者、一边是被收割者。

一边是割韭菜的,一边是韭菜。

当然,韭菜不一定知道自己是韭菜,也当然,韭菜哪怕知道自己是韭菜,还是会心甘情愿成为韭菜,因为他们总会觉得自己能成为韭菜中的幸运儿。

在这样的一个时代,我的一切真诚与善良,会被身边朋友轻描淡写用一个“巨婴”草草概括,我所希望的,给努力奋斗的人,保持一个做梦的权力,也成为一种笑话。

  • 所以,我也很服我朋友圈的某些朋友。

他们一边diss你,一边又求助你,你和他掏心窝去讲了一套完整的道理,他们既不会听,也不会做,然后,他们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询问你的意见。

  • 这样无意义的重复,一如人生命运里的“死循环”。

我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

“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不代表什么,最沉痛也最悲伤的是,“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正在死去的人”。

那些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朋友,其实早已在你的朋友圈死去了,他不会成为你生活的一部分,你也没有能力介入他的生活。

最终,其实删不删,都没有关系。

不删的,也只是维护表面的和平,仿佛彼此还在心中给彼此留个位置。

而事实上,他的事,你已无力关心,你也无能为力。

甚至,他未来的葬礼,你都有可能不会有时间出席。所以,一想到人生就是不断的告别,真的很悲伤。

一如,当你突然发现自己曾经的密友是“傻逼”时,其本质,是这个人早已在你内心被抹灭掉。未来的一切,都与他无关。

你不会多一句嘴,也不会操一份心。

所以,曾经那个很现实的段子真的如此尖酸刻薄:

  • 每个人和每个人,只能陪伴一段,在那个点,一旦彼此的齿轮卡到了,就能共同进步或共同繁荣,一旦卡不上,这一辈子也真就无缘相会了。

写到这,我决定把此文标题改成:

《你“朋友圈”的亲友正在死去》。

或许,一切言语均为多余:

白驹过隙,悲欣交集;人生漫漫,何事惊慌。

昨天的文,其实是写给创业者的

点击下图回顾

你“朋友圈”的亲友正在死去

克罗地亚绝杀英格兰:“终于等到你,还好没跳楼”

我近日闭关结束,出关在即

扫描以下二维码可加我为好友

搜搜“STUDBABA”直接添加

(让我们一起进步和生活)

你“朋友圈”的亲友正在死去

如您所见,全世界有趣的妞

基本都关注了本号

新浪微博:小日先生201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