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朋友圈」的親友正在死去

↑點擊上方“小日先生”

可看到我發在其它公號的文章

撕蛋也將陸續推薦我發在其他號的文章

你“朋友圈”的亲友正在死去

人生終究是一場不斷與舊人說告別的旅程

文:小日

(1)

前天在朋友圈寫下一段話:

人生終究是一場不斷與舊人說告別的旅程,不是不在乎過去的情義,而是你真的能力有限,再加上腦容量有限,於是不斷告別,不斷告別……

然後有朋友回覆說:

不斷的……不斷的不斷的不斷的重複。

我想,這或許就是人生,到了人生終點,最終獨立面對生與死的,還是我們自己而已。

你對這個世界所有的冷暖自知,你對自己獨立人生的所有的清算。

在最後那一刻,你只有你自己。

(2)

說到告別,最深刻的印記,發生在我的家人之間。

在受夠了親朋好友們轉發LOW逼拼團砍價鏈接後,我退了幾個親戚群。從小對我特別好的老哥和我說,對不起,我實在不理解你。

我回都沒回,刪掉。

不是我需要他理解或者不理解,而是我們所面對的人生截然不同,我刪掉他或者我退群,只是因為我腦容量有限,我不想朋友圈被無意義的信息打擾。

同樣的,還有我堂妹的事。

她上週找我借錢,大概要10萬,說是廣州出了新規定,她需要買個車牌。我回了兩字,“沒錢”後,就不再多說什麼了。

我不知道我能幫她到多少,我也不確定,我是幫她,還是害她。

當然,還有更重要的是,我最近擼鐵,我和父母說,你們也恢復健身吧。

我爸回了句,你媽每天都沉浸在數字中,我多少還在運動,但我沒法和她說什麼,說多了,她就又向你投訴了。

我連消息都沒有回。

我能說什麼呢?

及時的提醒和問候做到了,能改變一個人的,是其他事物,永遠不是你一個人可以完成的。

說白了,別說他人了。

連父母,血脈,或許在某些事情上,也是要及時告別的。

或許是我們過於冰冷過於自私,但,我們又能做什麼呢?

(3)

曾經一起共患難的朋友回京,我特意約他過來聊天。

我們最窮的時候,曾經就著一塊雲南腐乳下了三碗米飯,那是三年前,我們創業初期。

我把我近3年來,感受到的所有的知識、經驗和法則,都告訴了他。

為了鼓勵他回覆對自我的自信,我僅要求他每天告訴我五件他感興趣的事(“每一件事就是一句話”),我想讓他明白,其實很多事情背後都隱藏著創想,也蘊含了無限的機會。

我花了三小時,去和他談。

最後,我的好兄弟和我說,大雄,你現在看的問題都是資本家的看法。

那一刻,我就知道,我們之間隔著漫長的河流,一個人選擇規避自己的弱點時,往往會岔開話題。

我說,每天五句話,真的很難嗎?

我的好兄弟說,大雄,我知道你說的是對的。

距離那次聊天,已經過了四天,我至今沒收到他發給我的一句話。

這樣的感覺,會讓你真心疲憊。

這樣的感覺,也會讓你意識到自己是個大寫的傻逼。

我們罵對方傻逼,其實,我們自己才是那個大寫的傻逼。

但,基於情義,我們做到了這一步,我們還能做什麼呢?

是我絕情,還是我真的無能為力。

說實話,我無奈了。

(4)

之前,2017年3月17日,我寫過一篇文:

昨天,“一”同學美國回來,跑公司去看我。

問及她在美國大學的成長,以及最近關於創作的收穫,她的回答我還是很滿意的。我想,“一”同學終於明白我一年前苦口婆心告訴她的那些道理:

見過頂級的東西,自然就懂,什麼叫“LOW逼”,並非我們傲慢,而是我們知道自身與對手的差距有多大。

也曾問及她的情感生活。

她說,她曾很喜歡一個攝影師小哥,那段時間,她很信任他就和他合作過了一個電影。結果,因為陷入情感喜好的女性往往失去了判斷,最終那個作品特糟糕,她原本認為自己的作品是年度第一的。

結果,在學院審片會上,教授給了她一個差評,說是攝影師提前把她的劇情過分暴露出來了,並沒有原本想象的那樣的好。

“一”同學當時才想起來,那個攝像機很重,那個男生搬不動,所以,就接受了他的拍攝視點,結果,影響了整個作品。

我們一時的包容,最終往往會影響整個作品的成敗。

“一”同學後來選擇和這段感情說告別。

她說:

在作品和自我之外,感情什麼的,都是可以扔一邊的,因為,你明知道自己能做到哪個水準,最終卻因為女性本身的一些東西,而影響了你對自身作品的把控與判斷,真的好氣哦。

我當時在一邊聽著,心想,這也是一種自私吧。

但,在遇強則強的未來,這樣的自私或許會對自己好一點。

(5)

每個人對未來的判斷不同。

我每天堅持寫文,每天堅持擼鐵,每天堅持陪伴所投資的創業團隊加班,我一直堅持“自律”,堅持強大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及對自己近乎刻薄的自虐,是因為,我希望,在我和身邊人分享經驗和道理時,我不是“站著說話不腰疼”。

我希望自己能以身作則。

但這樣的以身作則,也會被身邊人質疑。

例如,也有人說:

你其實依然是“溫水煮青蛙”,你鼓勵每個人接受現狀,讓每個人相信生活的美好和可能,你無非是另一種洗腦。而事實上,這個世界,早已經滿目蒼夷,你不去戰鬥,你不去評判,你竟然告訴別人這個時代的溫暖,你也是某種做惡吧。

我耐心聽著。

我只想說,然後呢?

然後,我又能怎樣呢?

我只希望我在乎的人,我身邊的每個人,能過的稍微好一點。

我只希望我看好的每個人,不那麼自我感覺良好,而是對自己要求更高點。

  • 不是所有人都能直面生活的悲壯,但至少每個人都能生活稍微如意點。同樣的,在別人有能力面對現實的悲壯前,我能做的,唯一能做的,就是讓他變得強大。

所以,我有錯嗎?

(6)

這個世界,早已二分。

一邊是收割者、一邊是被收割者。

一邊是割韭菜的,一邊是韭菜。

當然,韭菜不一定知道自己是韭菜,也當然,韭菜哪怕知道自己是韭菜,還是會心甘情願成為韭菜,因為他們總會覺得自己能成為韭菜中的幸運兒。

在這樣的一個時代,我的一切真誠與善良,會被身邊朋友輕描淡寫用一個“巨嬰”草草概括,我所希望的,給努力奮鬥的人,保持一個做夢的權力,也成為一種笑話。

  • 所以,我也很服我朋友圈的某些朋友。

他們一邊diss你,一邊又求助你,你和他掏心窩去講了一套完整的道理,他們既不會聽,也不會做,然後,他們還是堅持自己的觀點,詢問你的意見。

  • 這樣無意義的重複,一如人生命運裡的“死循環”。

我突然意識到一個問題:

“你永遠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不代表什麼,最沉痛也最悲傷的是,“你永遠無法叫醒一個正在死去的人”。

那些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的朋友,其實早已在你的朋友圈死去了,他不會成為你生活的一部分,你也沒有能力介入他的生活。

最終,其實刪不刪,都沒有關係。

不刪的,也只是維護表面的和平,彷彿彼此還在心中給彼此留個位置。

而事實上,他的事,你已無力關心,你也無能為力。

甚至,他未來的葬禮,你都有可能不會有時間出席。所以,一想到人生就是不斷的告別,真的很悲傷。

一如,當你突然發現自己曾經的密友是“傻逼”時,其本質,是這個人早已在你內心被抹滅掉。未來的一切,都與他無關。

你不會多一句嘴,也不會操一份心。

所以,曾經那個很現實的段子真的如此尖酸刻薄:

  • 每個人和每個人,只能陪伴一段,在那個點,一旦彼此的齒輪卡到了,就能共同進步或共同繁榮,一旦卡不上,這一輩子也真就無緣相會了。

寫到這,我決定把此文標題改成:

《你“朋友圈”的親友正在死去》。

或許,一切言語均為多餘:

白駒過隙,悲欣交集;人生漫漫,何事驚慌。

昨天的文,其實是寫給創業者的

點擊下圖回顧

你“朋友圈”的亲友正在死去

克羅地亞絕殺英格蘭:“終於等到你,還好沒跳樓”

我近日閉關結束,出關在即

掃描以下二維碼可加我為好友

搜搜“STUDBABA”直接添加

(讓我們一起進步和生活)

你“朋友圈”的亲友正在死去

如您所見,全世界有趣的妞

基本都關注了本號

新浪微博:小日先生201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