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用瓷器琺瑯彩有哪些基本特徵又爲何價值如此之高?

李新仁


御用琺琅彩瓷器主要出現在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這個時期的琺琅彩瓷器在結合了外國技術和文化的基礎上,發展出來了符合中國人審美的精美絕倫的琺琅彩瓷器和琺琅器。由於製作工序繁浩,使用材料珍貴,所以一直以來市場價都居高不下,就算在當時也只有皇室和社會上層才使用得起。



琺琅彩瓷器又稱為“瓷胎畫琺琅”,是在國外金屬琺琅器的影響下移植到瓷胎上而形成的琺琅新品種,十分具有中國特色,為中國所獨有。清代康熙晚期,內務府造辦處設立琺琅作坊,引進外國的各種琺琅彩料和琺琅畫技藝,燒製瓷胎後再畫上琺琅釉料,稱為琺琅彩。


琺琅彩瓷器製作精美,胎質細膩潔白,釉面晶瑩如玉,色調明快豔麗。常見有紅、藍、綠、紫、白、墨、胭脂等,少見以白地畫琺琅,顯得富麗堂皇、雍容華貴,這一點遠非其他瓷器所能比的。由於琺琅彩瓷器作為名貴的宮廷御用器,所以製作量極少,而且生產歷史只有康熙、雍正及乾隆中期不過40年時間,存世量極少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在如今的市場上是不可能見到御製琺琅彩瓷器的,能見到的則多是民國時期仿製的琺琅彩瓷器,雖然仿得有一定水平,但所仿琺琅彩瓷器紋飾過於拘謹,色彩也不夠濃豔,整體釉面色澤泛粉白色,顯得光潤有餘而堅硬不足。



總體來說,民國琺琅彩瓷器紋飾層次不清,畫意呆板,沒有真品揮灑自如。另外,清三代的髮色劑是加入黃金粉配製成的金紅,而民國時期的紅釉彩為銅紅或鐵紅,這種金紅色料在康熙年間有進口。在製作上,民國仿品施彩使用膠水或清水,而康熙琺琅彩瓷器則是使用油,帶有西洋畫風格。


御製琺琅彩瓷器一直就是奢侈品,從出現就價值不菲,現在偶爾出現在大型拍賣會上,也能輕輕鬆鬆拍出千萬以上的天價。


風雲說收藏


清朝御窯數魁首 隨便過億琺琅彩

2005年,清乾隆御製琺琅彩題詩花石錦雞雙耳瓶,在香港蘇富比拍賣1.15億港幣;2006年,清乾隆御製琺琅彩杏林春燕碗,在香港佳士得拍賣1.51億港幣,撩人心絃的價格背後,是清代琺琅彩創造的。

琺琅彩,在陶瓷界又叫做“古月軒”,原因撲朔迷離無人說得清,它在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首次創燒成功,風格和畫意完全遵循皇帝的意思,多為御製題款,圖案少有重複的,甚至連畫稿都是皇帝親自挑選而成,

每件琺琅彩的紋飾都是經典的,基本不重複。

它也是中西文化結合的產物,是“康乾盛世”的親歷者,主要產生在康雍乾三朝,由清宮內務府造辦處利用進口的琺琅料,在景德鎮御窯廠進貢白瓷的基礎上,由宮廷畫師據皇帝旨意精心繪製,低溫二次燒結的非常珍貴的彩瓷,一般用於皇宮大內,個別的賞賜王公大臣,因為十分罕有,民間幾乎見不到真品,價格動輒過億不稀奇。


別迷信自己手裡也有了,總數量十分有限,作為收藏者,大家還是客觀點吧。

希望能幫到你,有古建築問題可問我,喜歡就說說你的看法,一起聊

亦文亦物,行程數萬,撰文百萬,一分鐘簡單幹脆,解讀古建的精彩


亦文亦物


【文藏來答】琺琅彩瓷器系康熙朝創新品種。康熙五十六年(一七一七年),意大利傳教士馬國賢(Matteo Ripa)在寫給耶穌會的信件中稱:「皇上開始非常喜歡歐洲的琺琅畫,命人盡力介紹歐洲的琺琅畫到宮中造辦處。於是,皇帝看到從歐洲帶來的畫瓷器用的彩料和幾件大件銅胎畫琺琅器後,便考慮製作一些器物。

清康熙 藍地琺琅彩花卉紋福山壽海碗及款識 瀋陽故宮博物院藏

皇上命令歐洲畫家來畫琺琅,為了避免必須整天和那些身份卑微的工匠同作息,我們於是言稱不曾學過畫琺琅,而且也故意不學此項技藝。我們畫得拙劣無比,於是皇帝便降旨作罷。」(蔡和璧《清朝宮中琺琅彩瓷特展》,臺北故宮博物院,一九九二年)琺琅彩瓷器正是產生於這樣的歷史背景下。

清康熙 藍地琺琅彩花卉紋福山壽海碗局部 瀋陽故宮博物院藏

康熙時期的琺琅彩瓷器因處於初創階段,從色彩搭配、紋飾佈局到款識內容和樣式,均摹仿當時銅胎畫琺琅效果。由景德鎮御窯廠提供的白瓷僅在器物的裡面和圈足內施釉,器物的外壁則澀胎無釉,即俗稱的「反瓷」。外壁畫面大多以黃、藍、紅、豆綠、絳紫等色彩作地,再利用各種顏色的彩料以雙鉤敷彩技法描繪纏枝牡丹、月季、蓮花等花卉圖案,且有花無鳥。

也有在四個花朵中分別填寫篆體「萬」、「壽」、「長」、「春」等祝壽語者。其構圖嚴謹,設色妍麗,物象逼真,唯極能似。一枝一葉一花的穿插安排,均合乎植物生態原理,工整中不失瀟灑,極盡寫生之妙。所用彩料系從歐洲進口,所用畫稿則由宮中造辦處下屬的如意館提供。由於施彩較厚,致使紋樣有堆凸感,且出現細小裂紋。康熙時期琺琅彩瓷器也有個別直接在宮中舊藏明永樂白瓷盤上施彩者。

清康熙 藍地琺琅彩花卉紋福山壽海碗局部 瀋陽故宮博物院藏

康熙時期還創燒一種宜興紫砂胎畫琺琅器,當時被稱作「宜興胎畫琺琅」。目前所見傳世品約計二十件,其中十九件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故宮博物院收藏有一件殘器。其造型包括執壺、提樑壺、蓋碗、蓋盅等,裝飾題材多為花卉,有直接在紫砂胎上彩繪者,也有可能考慮到紫砂器表面不像白瓷那樣細膩光滑,遂先在胎上(僅施於器物外壁)塗抹透明琺琅料作地,使器物表面變得光滑,然後再進行彩繪的情況。

清康熙 藍地琺琅彩花卉紋福山壽海碗局部 瀋陽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藍地琺琅彩花卉紋福山壽海碗局部 瀋陽故宮博物院藏

康熙時期瓷胎畫琺琅器的款識均署在器物外底,大多為楷體「康熙御製」四字雙行胭脂紅色或藍色圖章式堆料款,圍以雙方框,框線外粗內細。個別如故宮博物院收藏的紫紅地琺琅彩纏枝蓮紋瓶,外底陰刻楷體「康熙御製」四字雙行款,外圍陰刻單線方框。也有個別器物如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康熙畫琺琅蓮花紋菱花式盤(永樂白瓷胎),外底雖也署「康熙御製」四字雙行胭脂紅色堆料款,但外圍的不是雙方框,而是雙圓圈,圈線外粗內細。至於康熙朝宜興紫砂胎畫琺琅器外底所署款識,一般為「康熙御製」四字雙行黃色堆料款,外圍雙方框。個別如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宜興胎畫琺琅四季花紋茶壺,外底所署楷體「康熙御製」四字黃色堆料款按上下右左的順序排列,外圍海棠花式雙線邊欄。宜興紫砂胎畫琺琅器之所以使用黃色琺琅料署款,是因為黃色可與褐色地形成鮮明對比,而若以褐色地襯托胭脂紅或藍色料款則不夠鮮明醒目。

清康熙 紫砂胎畫琺琅花卉紋方執壺及款識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之前已談到,康熙晚期創燒的琺琅彩瓷器主要追求銅胎畫琺琅效果,大多是在「反瓷」上塗色地來襯托圖案花紋。但此時也出現了個別直接在白瓷上彩繪的畫琺琅瓷器,如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品中即有在永樂白釉暗花菱花式盤上直接施彩的畫琺琅瓷器。這種畫琺琅瓷器雖失去色地畫琺琅的華麗感,但卻呈現清新典雅的藝術風貌,為雍正、乾隆時期大量燒造在白釉上直接施彩的琺琅彩瓷器奠定了基礎。

現在琺琅彩瓷器大部分為臺北故宮博物院和北京故宮博物院所收藏,這就造成了可交易的琺琅彩瓷器存世量稀少,藝術品市場“物依稀為貴”的價值原則在琺琅彩瓷器上顯示的淋漓盡致。而“物以稀為貴”造成的結果就是與上拍量形成鮮明對比的高成交價,琺琅彩瓷器在二級市場中的成交價很少有千萬級以下的。

想了解更多藝術推介與藝術收藏,歡迎使用【文藏APP】,關注【文藏】官方微信公眾號&微博&頭條號更多精彩內容等著你!

文藏


清三代的琺琅彩瓷器,胎釉之精細透潤就不作細表了,因為幾乎涉及瓷胎畫琺琅的文章都已經詳盡表達了,講到琺琅的彩面,主要特點就是一般都高出釉面1毫米左右,彩料由於是從銅胎琺琅演變過來,所以還保存有景泰藍的特徵,就是細看還是有些棕眼氣孔,一般肉眼看不出彩面有開片,但如果用40倍放大鏡你就會發現其實彩面是有細緻開片的現象,如果是民國或現代仿品沒有發現這些特徵,把握這幾點就容易發現真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