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前,一场胜者仅阵亡22人的战争,决定亚洲300年命运

中英鸦片战争前240年,按西元纪法是1600年,这一年的12月31日,英皇伊丽莎白一世授予一个公司皇家特许状,给予它在印度贸易的特权而组成,这个公司便是“伦敦商人在东印度贸易公司”,简称为东印度公司。

鸦片战争前,一场胜者仅阵亡22人的战争,决定亚洲300年命运

(1600年,图为设在伦敦的英国东印度公司总部大楼)

八年之后,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第一个贸易点建成,位置在印度西部的港口城市苏拉特(往南250公里便是孟买)。再过两年,又在孟加拉湾建立了第一所工厂。

鸦片战争前,一场胜者仅阵亡22人的战争,决定亚洲300年命运

1612年,东印度公司打败了在印度的竞争对手葡萄牙人,这胜利赢得了当时印度皇帝的注意。当时的印度,依旧是穆斯林王朝统治,而因为此时的皇帝自称祖先是蒙古成吉思汗的后裔,所以印度史上一般称其为“莫卧尔帝国”(莫卧儿即蒙古的印度读音)。

鸦片战争前,一场胜者仅阵亡22人的战争,决定亚洲300年命运

莫卧儿皇帝及其后妃(即泰姬陵的主角)

1615年,

英皇詹姆斯一世派使者拜访了莫卧儿皇帝,成功地获得了皇帝授予东印度公司独一无二的定居和建立工厂的权利。作为交换,公司愿意向皇帝提供欧洲市场上的货物和珍品。这次旅程非常成功,贾汗吉尔向詹姆斯一世回信道:

“我向所有我统治的王国和海港下令,接受任何英国商人作为我的朋友。他们可以在任何他们愿意的地方居住,享受无限制的自由。不论他们到达哪个海港,葡萄牙或其他人不准打扰他们。我的总督和长官会给予他们自由。为了加固我们之间的热情和友情,我希望陛下下令您的商人,用他们的船运来各种珍品,……愿我们的友谊永恒。”

鸦片战争前,一场胜者仅阵亡22人的战争,决定亚洲300年命运

英王詹姆士一世

1698年,东印度公司买下位于孟加拉湾恒河口岸的加尔各答。加尔各答在莫卧儿帝国眼里只是一个小村庄,

无非是多生产一点大米和黄麻而已,然在英国手中,却成了东印度公司的贸易总部。

来自印度全国的的粮食和工业原料,从这里源源不断地运回英国,从中获得了丰厚利润。

鸦片战争前,一场胜者仅阵亡22人的战争,决定亚洲300年命运

加尔各答

而随着资产累积越来越大,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其他据点也发展起来,譬如马德拉斯(印度东南沿海,原为一个普通渔村,发展成为英国获取南印度棉纺织品和手工艺品的基地),譬如孟买(印度西海岸的海港,原为葡萄牙殖民地。1661年被作为葡萄牙公主的嫁妆转赠给英国)

东印度公司的生意越做越大,资本雄厚的他们在加尔各答修筑了一个巨大的堡垒,建立军队,训练印度人帮助他们打仗。这一切,终于引发了英国与印度的战争。

鸦片战争前,一场胜者仅阵亡22人的战争,决定亚洲300年命运

1757年,一场战争终于在孟加拉王公与东印度公司之间发生。

孟加拉这边其实有法国人的支持,而东印度公司则买通了不少孟加拉将军。战争发生之际,孟加拉有七万大军,法国人送来53尊大炮和40名炮手,东印度公司这边只有900个英国兵和2000名印度人。

可是战斗一打响,突然一场倾盆大雨,孟加拉军和法军的枪炮火药受潮,失去效力,而英军的枪炮火药都预先盖上了防水布,保持完好。于是,当雨停之后,战争便成了英军利用火器对孟加拉人的密集射击,而孟加拉的部分将领乘机叛变,转到英国这一边。

这一战,英国人以22人死亡、53人受伤的代价,击溃了孟加拉的7万大军(实际上打死打伤500余人)。

此时,距离中英鸦片战争爆发,尚有83年。大清国正是乾隆皇帝在位,他对大陆南边发生的这些事,几乎是一无所知,而且也根本不想知道。

鸦片战争前,一场胜者仅阵亡22人的战争,决定亚洲300年命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