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一生之中只收了一个学生,多年后,谁知却做了降兵

诸葛亮一生之中只收了一个学生,那就是姜维。就凭这一点,我们就可以想象到姜维的才能与品行。而且,诸葛亮还曾多次评价姜维,说他忠勤时事、思维缜密,是少有的上等谋士。而事实也的确如此,姜维对军事不仅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而且还十分了解士兵的心思,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诸葛亮的衣钵。也正因为如此,姜维在其三十岁那年就当了个征西大将军。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耀眼将才,最后做了降兵,而这其中是否别有隐情呢?

诸葛亮一生之中只收了一个学生,多年后,谁知却做了降兵

诸葛亮这个人,虽然疑心过重,事必躬亲,但是对于姜维,他却十分重视对他的锻炼和培养,每次出兵征战,都将其带在身旁,向他传授自己毕生所学,而这也让姜维深深地感受到了诸葛亮的高贵品质,所以更加勤奋学习。简单来说,诸葛亮之于姜维,有师生之谊,也有父子之情,并且诸葛亮去世之后,还将自己未完成的北伐大业交给了他。而姜维呢,为了完成诸葛亮的意愿,更是全身心的投入到了北伐当中。

诸葛亮一生之中只收了一个学生,多年后,谁知却做了降兵

公元262年的第十次北伐。姜维率领众将士出汉、候和,但是被邓艾所破。在这种情况下,姜维他们只能停驻沓中。但是,随着多次出兵无果,蜀军的实力开始不断消减,再加上朝廷中宦官弄权,姜维不得不继续在外屯兵养息,即由刚开始的攻击战略转变为防守战略。总体来看,在这十次北伐中,姜维胜多败少,在军队消耗方面也比较少,而且每次进兵魏国境内,蜀汉都很少受到魏军的侵扰。因此,对于国力相对较弱的蜀国而言,这样的战况还是比较优秀的。

诸葛亮一生之中只收了一个学生,多年后,谁知却做了降兵

不过,“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姜维一停止对魏国的进攻,魏军就开始蠢蠢欲动了。当时,司马昭效仿曹操当周文王,但是没有做出多少功绩,所以打算灭掉蜀国,以充功业。刚开始的时候,钟会十分赞成攻打蜀国,因为他还没有和蜀军正面交锋过,所以不知道蜀军的厉害。可是司马昭见他如此轻敌,十分恼怒,因此在派他进兵的同时,还派了和蜀军交过多次手的邓艾。军令已下,邓艾再怎么不愿意也要奉命了。

诸葛亮一生之中只收了一个学生,多年后,谁知却做了降兵

再看蜀国,全国上下加起来就十万兵马,前线的兵力顶多五万。姜维得到消息之后,便立刻请求刘禅调兵到各个关口、桥头,谨防敌人偷渡。但是宦官黄皓进言刘禅,说根本没有必要防御,还不如支援前线,而刘禅没有主见,偏偏听信了他的胡言。届时,钟会率领军队直攻汉中阳安关,守将蒋舒因为派来驻守阳安关而怀恨在心,所以一见到魏军就大开城门,表示投降。姜维一听到这个消息,就立即率领全部兵力向汉中转移。面对诸葛绪的三万魏军,姜维使用一招调虎离山,便将其骗退了三十里。而等到魏军反应过来时,姜维已经过了阴平桥头一天了。

诸葛亮一生之中只收了一个学生,多年后,谁知却做了降兵

随后姜维等人到达剑阁,凭借着地势险要防守敌军。而此时,魏军内部发生内讧,诸葛绪不愿意听从邓艾指挥靠近钟会,而钟会也乐得自在,以他怯懦不前为借口将诸葛绪送了回来,还将其军队一并送回。与此同时,钟会劝降姜维不成,打算硬攻剑阁,但是由于地势险要,几次攻打都没有成功,再加上此时粮食快要用尽,士气不断下降,所以钟会心里开始打起退堂鼓。

诸葛亮一生之中只收了一个学生,多年后,谁知却做了降兵

但是,姜维的话应验了,邓艾等人偷渡成功,并且还一鼓作气了攻陷了雒县,直逼成都。可以说,此时的蜀国已经大势已去。因此,刘禅在谯周的劝说下打算递交降书,刘谌听后,十分愤怒,说到“臣定要背水一战,与社稷同在,这样才能去见先帝啊。”可是刘禅终归是扶不起的阿斗,没有采纳他的建议。刘谌倍感绝望,于第二天自缢于刘备庙前。

诸葛亮一生之中只收了一个学生,多年后,谁知却做了降兵

此时,刘禅身边已经没有什么大臣了,于是六神无主的他派遣谯周前去递交降书。邓艾一看,这不是天上掉馅饼么,所以他很快便接受了。随后,邓艾带兵到达成都,刘禅带着大臣们便立即打开城门前去迎接。至此,蜀汉走到了历史尽头,而这也为晋朝的统一奠定了基础。而这边,姜维听到了成都投降的消息之后,深知大势已去,所以不得不听从刘禅的命令,前去投降于钟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