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vo NEX和OPPO find X超越iPhone X了吗?为什么?

先说结论,VIVO NEX和OPPO FIND X无疑都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智能手机,然而目前来看还不能说超越了iPhone X。

vivo NEX和OPPO find X超越iPhone X了吗?为什么?

这个问题,其实可以从工业设计和交互思路两方面来考虑。

如果从工业设计的角度上来说,我认为毫无疑问,VIVO NEX和OPPO FIND X至少在外观上是完胜iPhone X的,而且以我个人的审美,FIND X胜得更彻底一些。毕竟无论是刘海屏还是升降式模组,说到底都是一种终极设计理念和现有技术之间的妥协,只是升降式模组的妥协方式要优雅得太多。尤其是FIND X,近几年来,能把弧线元素运用得如此潇洒的手机厂商已经是凤毛麟角了。

vivo NEX和OPPO find X超越iPhone X了吗?为什么?

然而不得不提的一点是,苹果在“未来的智能设备应该以一种怎样的姿态呈现,又该以怎样的一种形式互联互通”这一问题上,想得比其他厂商深远得太多。更为难能可贵的是目前来看,关于这个问题,苹果是有一个明确的终极目标的。并且这个终极目标,几乎指导着近年来所有苹果设备与生态上的革新。在我个人看来,这个终极目标就是“打破界限”。这个“界限”,对于iPhone来说,这个界限既存在于屏幕显示内容与周围环境的边界,也就是手机的边框;也存在于传统意义上来讲一个设备在“使用”与“待机”两种状态之间。至于Hand off,AirPods等设备的快速链接以及无缝切换等等,也是这一思路下的产物,不过在此就先不展开讨论了。

首先在外观设计上,相较于中文的“全面屏”,英文的“Edge to Edge”能更好的诠释iPhone X正面的设计理念。“Edge to Edge”设计的最终形态,是正面的四条边框等宽。然而在正面不得不保留大量传感器的当下,苹果选择的刘海屏设计,其实是通过“屏幕的四个角”都到达了机身的边界,来营造一种屏幕充满整个正面的“错觉”。这也就是为什么苹果采用折叠屏幕+CoP封装,以及更高难度的天线净空区设计也要去掉下巴的原因。以我个人的体验来说,在浏览网页和其他文字类信息的时候,刘海确实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反而四面等宽的窄边框会营造出一种接近于直接握着屏幕的感觉。但是不得不说,全屏看视频的时候还是挺不舒服的。

vivo NEX和OPPO find X超越iPhone X了吗?为什么?

接下来说一说交互。近几年每次的iOS更新都会有一些小的新特性,比如:通过协处理器来实现电池供电时的“Hey Siri”、抬腕唤醒、整合的锁屏界面和通知中心、Face ID等等。看似杂乱,然而在搭载了具备上述所有特性的iOS11的iPhone X上,这些小特性所勾画出的最终效果以可以初见端倪——智能手机不再是一个你需要时刻有求于它的设备,而将是一个随时听候你命令的设备。具体一点来说,当你抬起手腕看到屏幕的时候,iPhone X就已经进入了通知中心,并且在不需要刻意操作的情况下就已经完成了解锁。此时你就已经可以和激活状态下一样去操作手机了:轻点或滑动来处理推送,右滑可以使用小工具,上滑可以进入主界面,也可以通过两颗3D Touch开关来快速开启手电筒或相机。虽然实质上手机依旧经历了唤醒-解锁这一过程,但是体验上却像是每次拿起手机,手机都已经提前进入状态了。

vivo NEX和OPPO find X超越iPhone X了吗?为什么?

当然,全新设计的全面屏手势,以及在“进入二级菜单”以外3D Touch被赋予的更多“开关”的属性,也都是非常优秀,短时间难以被超越的交互逻辑,在此就先不展开去讨论了。

因此回到最开始的结论:苹果这么多年来几乎无法被超越并不是没有道理的。目前来看,如果一家厂商并没有一个清晰的终极目标来指导自己软硬件上的设计的话,在使用体验上是没办法做得比苹果更为符合直觉,更为让人感受不到科技的存在的。这既是目前所有只盯着苹果一两个小特性就囫囵照抄的厂商最令人哀其不争的地方,也是决定像OV这样用于走自己的路的厂商能否买上更高台阶的重要条件。不过我相信,敢于首先在工业设计上走出自己的道路,那么离找到最适合的交互方式也不会太遥远了。希望OV能继续保持住这种创新的精神,也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厂商能够去开拓属于自己的思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