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平台紛紛「倒下」:這次P2P爆雷潮爲何如此兇猛?

近日,P2P行業“砰!砰!砰!”地炸開了鍋,曾經被圈內人認為“不可能”出事的平臺投之家、金融圈、永利寶等接連爆雷

,這也被多數行業人士認為是壓垮投資人和P2P從業者的最後一根稻草。有網友貼切的形容道,P2P行業的“爆雷聲”甚至超過了颱風“安比”帶來的雷雨天氣。

P2P集體崩盤並非首次出現。在2015年底,以e租寶為代表的一系列風險事件出現後,監管部門在2016年開展了針對P2P行業的大規模整治行動,以限額、存管為代表的監管政策也在隨後密集公佈。之後,行業便迎來了一輪洗牌。網貸之家的數據顯示,當年2月到8月間,問題平臺的數量逐月遞增,直到10月才逐漸穩定。

今年開始的新一輪危機則沒有任何先兆——網貸之家的數據顯示,在6月,停業及問題P2P平臺的數量由5月的10家猛增至80家,行業風險隨後愈演愈烈,截至7月25日,當月的問題平臺已經突破了100家。

“2016年停業平臺以中小型平臺為主,跑路和倒閉的比較多。但今年這次雷潮裡很多都是相對知名度比較高、交易額很大的大平臺,而且問題集中在提現困難上。”一位P2P網貸行業從業者稱。 爆雷潮下,監管部門則紛紛開始應對危機。7月19日,北京市互聯網金融行業協會發布了《加強業務合規性的風險提示函》,再次叫停“理財計劃類”產品,並表示,對已不具備繼續營運條件、擬退出市場的機構,協會督促其制定清退方案。隨後,江蘇、浙江和安徽等地的互聯網金融協會相繼發佈了類似聲明。

但恐慌情緒依然在飛速蔓延,主動宣佈逾期、重組、清盤和退出的平臺也開始大幅增加。一些頭部公司不得不開始面對流動性壓力。網貸之家的數據顯示,截至6月底,北京、上海、廣東三地網貸成交量總計為1289.77億元,環比下降3.13%;與去年同期的2454.91億元相比,同比減少了47.5%,幾近腰斬。

流動性收緊與合規壓力

坦白來講,此次P2P爆雷潮的發生,宏觀經濟去槓桿等外部性原因也不容忽視。數據顯示,2018年1-6月,社會融資規模累計為9.1萬億元,同比下降17.9%,去槓桿取得明顯成效,問題的另一面,便是很多殭屍類企業、調控類行業企業失去了續命的資金,開始陸續違約。在各類從事放貸業務的機構中,P2P平臺的借款客戶資質相對較差,在當前的宏觀環境下,自然面臨更大的資產質量壓力,風險承受能力差的平臺爆出問題,也就不足為奇了。

外因固然重要,內因才起到決定性作用,行業性的問題,還是要去找行業性原因。這個內因,在外在表現上是合規性差,而更深層次則是P2P的發展偏離了行業的初心。而在整改期間,監管部門責令P2P平臺不得擴大規模,並逐漸化解存量業務,這也給大多數P2P平臺帶來了比較大的壓力。

高息誘惑面前,投資要理性、審慎

近年來,新型金融案件不斷增多,疑難複雜程度明顯加大,呈現出以下發案特點:一是犯罪手法不斷翻新,隱蔽性和迷惑性增強。二是金融犯罪影響面廣、處置難度大。三是犯罪手段呈現網絡化、專業化發展趨勢。四是犯罪多層級集團化作案,欺騙性較強。五是內外勾連作案,追贓難度大,被害人往往損失慘重。

在實踐中,老百姓如何識別、防範讓人眼花繚亂的新型傳銷活動呢?一是要了解新型網絡傳銷的慣用詞。如果看到資本動作、消費返利、愛心互助、原始股、虛擬幣、動態收益、靜態收益、推薦獎、報單獎、對碰獎這些傳銷慣用詞,就要有所警覺。二是判斷高額收益來源是否合理。不要被高收益迷住了雙眼,要保持頭腦清醒,理性判斷。三是遇到收入門費、拉下線就要高度警惕。傳銷實質上就是上線瓜分下線投入資金的圈錢遊戲,要想獲得傳銷資格就要繳納入門費,想要獲取收益就要拉人頭加入。投資人必須提高警惕,在高息誘惑面前,保持理性,審慎投資,控制投資風險。

大平臺紛紛“倒下”:這次P2P爆雷潮為何如此兇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