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所健康促进理论基础与创建实践

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所所长徐水洋在第九届中国慢病管理大会健康教育与传播论坛上,作了题目为“场所健康促进理论基础与创建实践”的报告。

场所健康促进理论基础与创建实践

健康教育有三大重点,即针对重点场所、重点人群和重点疾病。在不同的场所里面,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健康促进的策略,对重点场所的人群开展健康促进的工作是非常有效的。世界卫生组织对场所健康促进有很多的理论基础,我国现在实施的场所健康促进的政策,都是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理论基础逐步来引导。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要坚持正确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 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十三五”全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规划》中明确: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体系要进一步完善,“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策略有效实施,健康促进县(区)、学校、机关、企业、医院和健康家庭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影响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得到有效控制,有利于健康的生产生活环境初步形成。并且在《“十三五”全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规划》中,对各种健康场所的创建,都提出了明确的目标。

健康支持性环境,除了自然环境以外,还包括我们的城市、社区、学校、家庭等等。因此,开展这些场所健康促进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

健康促进县区

健康促进县区是指县区治理者将健康放在优先发展位置,发挥政府、社会及个人的健康责任,通过改善各类健康影响因素提高人群健康水平,最终实现经济社会与人的健康协调发展的社会治理行动。现阶段,健康促进县区建设以健康促进理论为指导,主要工作领域包括实施“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创造健康支持性环境,营造健康社会氛围,提升人群健康素养水平。

健康促进学校

所谓健康促进学校是这样一种场所,在这里,学校社区的所有成员共同努力,为学生提供综合的、正向的经验和价值取向,从而保护和促进他们的健康,包括开设正式或非正式的健康课程、创建安全和 有利于学生健康的环境、提供适宜的健康服务,家庭和社区成员共同参与,作出努力,促进健康。

健康促进学校重点有两个方面,一个是需要正式的健康课程,另一个是在正式课程的基础上,要开展非正式的健康促进活动,通过对学生在学校场所开展有利于健康的环境和服务来促进家庭的成员共同参与为学生的健康做出努力。

健康促进医院并不是要医院改变其原本的治疗疾病的功能,而是希望将健康促进融入组织的文化和日常工作中,藉以影响员工、病人及其家属和小区。换句话说,是希望医院将健康促进的观念、价值和准则,以组织发展的技巧融入组织中;目的是增进健康照护的质量,以及员工、病人及其家属工作和居住的满意度,更进一步负起维护邻近小区居民健康的责任。

浙江经验和成效

早在2013年7月15日,浙江省爱卫办、 省卫生厅就联合下发了《浙江省健康促进医院管理办法》及《浙江省健康促进医院考核办法》,同时我们把健康促进医生的考核、健康促进学校的考核纳入健康浙江的标准,以及纳入健康浙江考核指标。

到目前为止,全省健康促进学校创建约1600多所,将近20%的学校已经开展健康促进学校的创建;健康促进医院创建176家,占比约1/1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