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说:女孩吐槽亲妈!母女唇枪舌剑展开辩论

在父母和子女的相处过程中,“沟通”是最重要的,但往往也是最难做的一个环节。为什么从婴幼儿时期就开始依赖着的、最亲密的父母,在我们长大以后,却成了身边了解我们生活最少的人?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呢?

最近,一档叫做“少年说”的电视节目掀起了亲子关系的讨论热潮。少年们在节目中,登上“勇气台”,把平时不敢或者不好意思说出的话,大声的喊出来!

少年说:女孩吐槽亲妈!母女唇枪舌剑展开辩论

其中有一个对母亲喊话的女孩让人印象深刻。她站上勇气台控诉自己的妈妈:总是捧高“别人家的孩子”,并且贬低自己。妈妈最喜欢拿自己的学霸闺蜜说事儿。

少年说:女孩吐槽亲妈!母女唇枪舌剑展开辩论

小女孩说到这里,已经忍不住留下了眼泪。而妈妈此时是怎么做的呢?

少年说:女孩吐槽亲妈!母女唇枪舌剑展开辩论

嗯?这位妈妈,这时候女儿需要的是鼓励,您怎么又开始讲方法论了呢?看到女儿无奈的样子,想必平日在强势的妈妈面前,也是沟通困难的。

接下来女儿继续表达了自己的情绪,而妈妈说...

少年说:女孩吐槽亲妈!母女唇枪舌剑展开辩论

咱们不是在讲别人家孩子的事儿吗?妈妈怎么突然说起了这番话。

毫无疑问,女儿的这次沟通尝试最后以失败告终,女儿哭着跑下勇气台,妈妈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抱着闺蜜安慰她。对比妈妈的强势,朋友的安慰在这时候显得格外温暖。

少年说:女孩吐槽亲妈!母女唇枪舌剑展开辩论

闺蜜说:“你也是我的别人家的孩子。”可见这位女儿其实也是相当优秀的,也有自己的闪光点啊,可是妈妈总爱否定她。在整个谈话中,妈妈始终没能有效地回答女儿的问题,而是给孩子的学习方法划重点。作为旁观者,大家都能看的明明白白,会认为母亲的做法和说法欠妥。但为什么还是会有那么多父母子女间沟通不畅的情况存在呢?

有些家长,只会以“父母自我”的身份与孩子“交错沟通”。

父母常说,你长再大都是爸妈眼里的小孩。这句话能够带给我们温暖,但同时也意味着不良沟通。

从小到大,孩子在父母面前,似乎都理所应当是询问、索取、幼稚的一方,而父母是解惑、给予、成熟和威严的一方。但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会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认知能力、自我意识都不断发展,逐渐不再是需要依靠父母引导的角色,而也想要以平等的姿态和父母沟通。

这时候双方所预期的身份很可能是不一样的。这就会产生“交错沟通”的模式。这会使人产生不愉快的感受,而使得谈话中断。

在我们的日常交流中,常常希望交流对象与自己观念相同、看法一致。当然处在“父母自我”状态中的父母们,就更加希望孩子能跟自己的想法完全一样。而忽略了孩子也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情绪,他们也是独立的个体。

在心理咨询中有一种“万金油”似的技巧,叫无条件积极关注。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无论来访者的品质、情感和行为如何,咨询师都不能对其做出个人评价或提出个人要求,而是对其表示无条件的温暖与接纳,使来访者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当孩子向父母倾诉的时候,父母可以尝试着把自己放在心理咨询师的位置,尽量少带着主观的情绪去评价,温和地倾听,客观地分析。其实不只是父母,作为孩子,也应该在和父母沟通时,学会多一点无条件积极关注。不是非要让双方观点保持一致才算是有价值,这个社会就是因为有各种不同观点的人存在,有他们之间的相互碰撞,才能够实现长足的发展。

学会接纳不同,一定能使沟通更畅快!


“青年V课堂”免费在线教育平台,分享优质教育资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