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长城宝马合资 光束汽车能否加速汽车产业进入“下半场”

放眼全球车市,各大车企/品牌从以往单纯地秀肌肉,转型到从需求出发,力争为消费者量体裁衣,提供更符合国情的产品。关于这点,长城汽车可谓下足了功夫。从近年来着重强调安全,到推出WEY开创自主豪华新时代,不难看出,

“安全”、“豪华”已深深的烙印在长城汽车身上。

深度解析长城宝马合资 光束汽车能否加速汽车产业进入“下半场”

深度解析长城宝马合资 光束汽车能否加速汽车产业进入“下半场”

作为皮卡专家、中国SUV领导者,长城在国内的影响力早已无需多言。不过,在长城汽车的“BOSS”—— 魏建军看来,仅有“安全”、“豪华”或许还不够。也许在他眼中,长城汽车有朝一日能走向世界,被欧洲、北美、日本等重要汽车市场所认可,才是毕生的梦想。

深度解析长城宝马合资 光束汽车能否加速汽车产业进入“下半场”

正如大家所见,自WEY邀请到国际足球巨星C罗代言后,长城汽车马不停蹄地开启了更加国际化的进程——与宝马成立合资公司(光束汽车有限公司)。

不同于传统将国外车型本土化生产的合资方式,此次“长马联姻”在国内合资车企的运营模式上具有突破性的意义。那么,长城宝马的到来能否加速汽车产业进入“下半场”?

深度解析长城宝马合资 光束汽车能否加速汽车产业进入“下半场”

长城为何要着力新能源领域?

凭借出色的综合竞争力,长城皮卡近年来的发展可谓是顺风顺水。旗下的哈弗、WEY,更是分别霸占国内SUV领导者和中国豪华SUV领军者的地位。作为一个极具野心的车企,长城汽车当然不会满足于目前所取得的成就,一场即将席卷当下汽车产业的“海啸”早已蓄谋已久。直到长城宝马正式联姻,众人方才如梦初醒。问题来了,既然传统燃油车做得风生水起,长城何苦要给自己找麻烦,选择着力新能源领域?这还得从多方面说起。

众所周知,燃油车发展至今正处于生命的黄金期,如果不是油价逆天城市限牌,恐怕没有多少人会主动选择新能源车。可事实是,随着不可再生资源的日益枯竭,汽车保有量全球第一反倒成了负担。可以想象,大量燃油车不仅会加剧污染,一旦国际关系稍有转变,过分依赖原油进口,后果将不堪设想。发展新能源车正好可以解决缺油的问题,这也是为什么在接连出现新能源车“骗补”、“虚假续航”、“基础建设差”,国家依然力挺新能源甚至为所有车企都制定了“双积分”政策。

深度解析长城宝马合资 光束汽车能否加速汽车产业进入“下半场”

说完能源角度,我们再来看看商业角度。商场,格局也。倘若不具备高瞻远瞩的眼光,就很容易成为市场的追随者。唯有像苹果公司一样具备长远的眼光,敢于打破当下格局,才有可能掰倒诺基亚,成为当今手机界最大巨头。

深度解析长城宝马合资 光束汽车能否加速汽车产业进入“下半场”

回过头来看,如今在全球新能源领域最有话语权的莫过于特斯拉。可受限于产能、资金链、建设速度等多方面问题,特斯拉近来在全球市场的存在稍显尴尬。例如北美市场遇到众多客户不满周期太久取消订单,中国市场受限于中美贸易战特斯拉更是束手无策,

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更是被网友嘲讽为“美国贾跃亭”

深度解析长城宝马合资 光束汽车能否加速汽车产业进入“下半场”

说完特斯拉,再看看国内的新能源品牌。提及蔚来、小鹏等新能源品牌,无一例外都被网友称为“PPT造车”。面对这样一群虾兵蟹将,长城汽车不仅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背书,更拥有绝对领先的传统造车经验作为支撑。成熟的供应链,成熟的制造体系,成熟的工业流程都为长城汽车着力新能源埋下伏笔。

综上所述,长城之所以要着力于新能源领域,表面上是为了“双积分”达标,其主要原因还是为了抢占先机,成为全新领域的领头羊。

深度解析长城宝马合资 光束汽车能否加速汽车产业进入“下半场”

打造全球领先的新能源品牌对双方有什么好处?

长城汽车在中国的影响力可谓是妇孺皆知。不过,来自竞争对手的冲击也绝对是长城汽车不敢怠慢的。就拿长城最引以为傲的哈弗SUV来说,如果几年前国内SUV市场属于哈弗一枝独秀的舞台,如今吉利、长安等竞争对手在SUV市场的崛起已经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哈弗SUV。

相比之下,由于过于依赖皮卡、SUV,失去轿车输血的长城自然在该细分领域讨不到任何好处。眼看吉利、长安等竞争对手在轿车市场遍地开花,胸怀大志的长城汽车必须当机立断做出调整。一旦与宝马达成合作,即使是建立一个没有长城、宝马影子的全新新能源品牌,长城也能在过程中汲取到宝马的技术、精髓、理念,再怎么说与宝马联手也是有助于长城品牌向上发展及国际化战略布局的深远影响。

深度解析长城宝马合资 光束汽车能否加速汽车产业进入“下半场”

分析完长城,再了解一下“合伙人”宝马。作为常被国人挂在嘴边的“BBA”之一,宝马汽车发展势头似乎越来越不如死对头奔驰。特别是宝马曾引以为傲的操控精髓,如今更是逐渐被保时捷、奔驰、奥迪、凯迪拉克、捷豹等豪华品牌所淡化。为了与奔驰掰手腕,宝马必须学习奔驰衍生出Smart、腾势的精神,在中国寻找一个靠谱的合作伙伴,联手打造一个全球领先,最重要是能碾压腾势的新能源品牌

深度解析长城宝马合资 光束汽车能否加速汽车产业进入“下半场”

在参谋君看来,长城选择与宝马合作正好能弥补长城汽车在轿车领域的先天不足;而宝马选择与长城合作不仅能找到一个强大的“地头蛇”,更能利用长城完善的供应链、制造体系,补强自身销量同时还能与奔驰正面交锋。

因此,打造全球领先的新能源品牌,对长城和宝马都是1+1>2的结果,双方各取所需,扬长避短,光束汽车的到来可谓是恰逢其时

光束汽车有什么优势?

要想搞清楚光束汽车有什么优势,必须弄懂长城、宝马各自的优势。先说说长城的优势,长城汽车近年来在安全、豪华方面已有实质性的建树,配合完善的销售渠道和成熟的供应链及国际化的制造体系。更重要的是,长城始终属于民营企业,它还有一个好处就在于领导人魏建军极具个人标签。想必很多人都有所耳闻魏建军的偏执,曾经“哈弗不做到SUV世界第一,绝不做轿车”的豪言壮语,未完成指定年销量目标自掏腰包罚款都足见魏建军对长城汽车走向世界舞台的野心。

深度解析长城宝马合资 光束汽车能否加速汽车产业进入“下半场”

而宝马早就在i3、i8等产品上证明自己在新能源领域的储备实力。只不过受限于品牌调性和产品定位的问题,不得不导致宝马i3、i8售价偏高,最终销量惨淡的事实。但不可否认,宝马在新能源方面所带来的资源与技术是长城需要取经的地方。

深度解析长城宝马合资 光束汽车能否加速汽车产业进入“下半场”

可一旦将两者结合在一起,所成立全新的新能源品牌——光束汽车,就会由量变转换为质变。虽然名义上光束汽车是没有长城和宝马的影子,但流淌在血液里的“安全”、“运动”、“豪华”基因是“新生儿”光束汽车所无法掩盖的优势。

能否加速汽车产业进入“下半场”?

光束汽车的到来,开启了国内民营车企和外资车企合资的先河。虽然从持股比例上看,中方和外方的资本注入都是50:50,但从主要领导成员组成来看中方的话语权似乎更高。倘若以后的发展更取决于中方意见,解决了中国新能源市场无异于解决了全球新能源市场,说不定真会加速汽车产业进入“下半场”!

首先,中国人口众多,五花八门的需求让车企意识到“自我修养”的重要性。一旦光束汽车如期而至,凭借长城和宝马背书,一定能让“PPT造车”自觉压力山大。更加重要的是,相比热衷在一线城市商场/CBD开“城市生活馆”的新能源品牌,长城、宝马的销售网点和布局意识无疑更加精准且范围较广

其次,就像曾经哈弗车主愿意在置换时率先考虑WEY,宝马车主朋友愿意为另一半添置MINI一样,长城、哈弗、WEY、宝马、MINI的车主朋友都有可能因为上述某个品牌留下好感而率先成为光束汽车的车主。这样的基群显然是其他品牌所无法比拟的。

深度解析长城宝马合资 光束汽车能否加速汽车产业进入“下半场”

再次,国内消费者或多或少会介意北汽新能源、比亚迪新能源、广汽新能源等传统车企的新能源产品,毕竟你花明明了大几十万却买到一辆“比亚迪”,说出去还是有些丢面子。而光束汽车无论是长城、宝马,还是专注新能源的根正苗红,听上去明显都要高大上许多。这也会极大程度影响当下传统车企的新能源产品。

深度解析长城宝马合资 光束汽车能否加速汽车产业进入“下半场”

最后,普通人看一本杂志或许并不会受人关注,可一旦是名人看过的杂志往往都会被贴上“某某名人的睡前读物”标签。由此可见,蝴蝶效应放在名人身上将会事半功倍。同样的道理,如果今天我们看到的是某五线自主品牌与国外五线品牌的结合,我想没有几个吃瓜群众会关注,更没有多少车企会有危机感。

可事实是,前者是国内皮卡、SUV市场最具话语权的车企,后者是拥有百年操控精髓被誉为“德系三驾马车”的国际豪华品牌。

长城宝马的结合就好比NBA全明星中锋考辛斯底薪加入勇士队一样,引得竞争对手人人自危。如此充满话题性充满竞争力的结合,不排除无数竞争对手纷纷抱团取暖,由此改变当下新能源市场格局的可能性。

深度解析长城宝马合资 光束汽车能否加速汽车产业进入“下半场”

可以肯定的是,眼看优秀的人比你还要努力,竞争对手绝对不会坐以待毙,光束汽车的诞生无疑将加速汽车产业进入“下半场”。最后,听说光束汽车的首款产品是一款紧凑型纯电动SUV,它的续航里程将达到500公里。而更多的信息都处于保密状态,你会看好光束汽车的前景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