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盛苗族祭祀大典,了解一下~

万盛苗族祭祀大典

万盛苗族祭祀大典,了解一下~

令狐克强,供职于万盛博物馆,系区地方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

万盛苗族祭祀大典,了解一下~

汉成帝汉平年间,夜郎王兴与钩町王禹、漏卧侯俞举兵相攻,汉太中大夫、蜀郡人张匡持节和解,“兴等不从命,刻木象汉吏,立道旁射之”。这种刻像而射的方式正是夜郎原始宗教中比拟巫术的形象体现,也是《华阳国志•南中志》中“(牂柯郡)俗好巫鬼,多禁忌”的最佳例证。

万盛苗族祭祀大典,了解一下~

夜郎的神灵崇拜种类十分丰富,有不少学者根据现今和几百年前的情况来推断,似有一定合理性,但也不排除文化流变的可能,因此必须慎重地对待。据史料记载,古代僚人和越人都有猎头的民俗,而这两大集团都可能与夜郎有关,也许这一风俗可作为夜郎巫文化的一个例证。

夜郎故地上的巫文化并非仅仅限于秦汉时期古夜郎国的巫文化,而是泛指自古夜郎国以来世居其地的各民族共同信奉的巫文化。在中原文化传入之前,各少数民族信奉的多是本民族固有的原始巫文化和巫教。由于其地生产水平低下,天灾人祸连年不断,疾病死亡时有发生,因而民众的生存和发展处境十分艰难。为了摆脱这种困境,人们一方面通过自身的努力,与大自然抗争。另一方面则求助于神秘的巫文化。

万盛苗族祭祀大典,了解一下~

万盛原是古代巴国的领地,也曾一度属夜郎国的势力范围。在万盛的先民们伐林开荒,向深山高谷拓展时,这里的土著就受到川黔湘三省地情、物情、民情的影响以及巴渝文化、川黔文化、夜郎文化的渗透,万盛苗族“踩山坪”就是其中之一。其形式和内容随着历史环境、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的变化而不断演化发展。

万盛苗族祭祀大典,了解一下~

过去,每年的正月初三至初五,苗家男女老幼都要穿上节日盛装,带上芦笙,举办一年一度的传统庆典“踩山坪”。踩山会上,他们载歌载舞、迎请祖先、祭神还愿、交朋结友、谈情说爱,煞是热闹。深沉的桶鼓与高昂的唢呐交织,悠扬的芦笙与欢快的苗舞同步,将石林装点成一片欢乐的海洋。伴着笙歌鼓点,《滚山珠》《爬花杆》等众多展示苗家风情的传统节目,相聚、寻友、对歌、迎亲、拜堂、闹新房等苗家婚俗与传统的苗族祭祀大典相映成趣,构成一幅绚丽多彩的苗文化长卷。

万盛苗族祭祀大典,了解一下~

苗族认为世界上万物有灵,对于自然界的一些巨大而奇特的自然物,如巨石、悬崖、水井以及村前村后和深山老林里茂密而高大的常绿树等,往往加以供奉,给它们贴白纸人、焚香、烧纸等,希望它们保佑人们平安无事。祭祀是万盛红头苗宗教信仰在现实活动中的具体体现,是为实现某些生活愿望而在信仰和崇拜意识指导下的具体行动。万盛红头苗的祭祀活动主要有祭天神、祭山神、祭门神、祭土地神等。苗族对一些巨形或奇形的自然物,往往认为是一种灵性的体现,因而对其顶礼膜拜,酒肉祭供。

万盛苗族祭祀大典,了解一下~

万盛的传统苗民堂屋内左侧中部,都要竖立一长竹竿或杉木杆,从地到屋顶,在离地约两米高处,粘贴或扎缚纸钱,此处则为祖先之灵位。逢年过节或婚丧大事,必以酒食祭礼。秋收吃新米前,也必先祭祀“顶天立地”,才能煮食。祖父或父亲(不包括祖母、母亲)去世后,家中需另插立新竿,表示“换代”。因此,祭祀大典现场中间也要竖立一根大杉树杆,上挂特大芦笙一把和小芦笙若干。

万盛苗族祭祀大典,了解一下~

蚩尤,名央,是上古时代九黎部落酋长,中国神话中的武战神。他重农耕、冶铜铁、制五兵、创百艺,在中华文明史上做出过巨大贡献。作为苗族公认的祖先,蚩尤受到后人崇敬。“踩山坪”就是万盛苗族祭祀蚩尤最重要的活动,而最具巫文化色彩的苗族祭祀大典又是“踩山坪”中最重要的一环。

万盛苗族祭祀大典,了解一下~

万盛苗族祭祀大典分起始坛、请神坛、大祭坛、祭神坛、孝神坛、回神坛6大坛。

起始坛开始时,牛角号长鸣,桶鼓声由小而大。然后牛角号、莽筒长鸣,桶鼓声由小而大。鼓角齐鸣下,万盛苗族祭祀大典幡旗、九黎蚩尤神位神龛、猪牛羊“三牲”茶盘的后面,杨、熊、马、陶、李、王6个苗族姓氏的6位族长(家长),在旗手的带领下出场。然后,奉香手、奉祭人员、奉碗手、芦笙师、斟酒师、旌旗手、仪仗队跟随其后出场。祭祀队伍出场绕场三周后,主祭人员在祭台上按既定安排各就其位,仪仗队列于台下,旌旗手立于祭台两侧。然后,奉香手插香、奉祭人员摆放“刀头”(整块熟肉)、奉碗手摆酒碗。

万盛苗族祭祀大典,了解一下~

请神坛是祭祀正式开始。其中一名占卜鬼师以苗族传统习俗形式,打竹卦占卜,为山神安位。同时,告知东南西北各方山神,九黎部落的后代们,将在万盛龙鳞石海举办踩山会,恭请各方山神到位。然后将一只已开叫并鸡冠完整的鸡杀掉祭神,表示谢天谢地。随后,烧钱化纸,请发财酒。鬼师带头叩头作揖,其余族长(家长)、仪仗队等所有人员跟随效仿。程序结束后,芦笙师用事先祭祀过的芦笙吹奏《请神歌》。神歌鬼师同时吟唱:“踩山前夕安神位,黎山老母必先请,随后龙王三太子。上请玉皇大帝,下请四大天王,右请一位人祖爷,左请火炉大将军。七星白马沿天巡,提起宝剑斩妖精。鬼师此施号,急急如律令。”

万盛苗族祭祀大典,了解一下~

大祭坛就是“打牛”,是祭祀大典的精华部分。“打牛”也叫“椎牛”,是苗族村民祭祀远古祖先的表现形式,发端于父系社会初期。据苗族《古老话》记载:上古时,公主母奶夔的儿子黛玉、黛凯因听信谗言,杀了他们的生父狗图腾部落酋长玛苟,奶夔愤而追杀众子,责令他们杀七头水牯向亡父赔罪。“打牛”习俗由此而来。

万盛苗族祭祀大典,了解一下~

苗族社会过去是一个宗法社会,而宗法伦理的基本精神就是尊敬孝顺老人。同时,苗族又是一个农耕民族,农业生产是需要经验来掌握、指导的。通常老年人则因具有丰富的生产知识而倍受年轻人尊敬。苗族崇拜祖先,一是本民族的始祖蚩尤,二是本家族的祖先。他们认为祖先虽死犹生,其灵魂永远与之同在。节日或平时杀牲大家都要先祭祖先,每日就餐时必先酹酒撒饭请祖先受用。同时,苗族人民崇尚文明,讲究礼仪,敬重长辈;与人交往,真诚相待;拾得失物,退还原主。于是,他们常常敬山神、敬祖先、敬来宾。祭祀大典上,称为“开山敬酒”。

万盛苗族祭祀大典,了解一下~

祖先,是苗族至高无上的“善神”。苗族认为,人死后其灵魂不灭,仍在阴间生活着,而且每时每刻都在庇护和影响着后人,子孙后代的吉凶祸福同祖先的关照有很大的关系。苗族人家几乎每户都要供奉祖先,视老人死后灵魂不死,如果设神龛以供奉,可以造福家人。苗族对祖先的崇拜,还体现在对祖先的典敬、祭献和追念方面。“回神”,就是祭祀大典的尾坛。

万盛苗族祭祀大典,了解一下~

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且发展轨迹历代可寻,延续不绝,在缔造中华文明的历史进程中做出过突出贡献。万盛苗族祭祀大典演绎了苗族先民们为了求得生存与发展,离乡别井,翻山越岭,跨江越湖,历经千辛万苦、奋力拼搏、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

万盛苗族祭祀大典,了解一下~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