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一起致敬未來

週末到了,青燈晚上想和大家聊會天。大家應該不會忘記,有這麼一家投機機構,與阿里達摩院幾乎同時出現在大眾的視野當中。

而區別則在於,阿里達摩院是一家致力於探索科技未知,以人類願景為驅動力的研究院,而這家單位則是一家關注科技創新,扶持科技企業,並將科技成果應用於生活的投資機構。

美國在前不久公佈了一份,由政府機構、諮詢機構、智囊團、科研機構等組織,在過去五年所研究科技成果的總結報告——《2016-2045年新興科技趨勢報告》。

讓我們一起致敬未來

該報告通過對近700項科技趨勢的綜合比對分析,最終明確了20項最值得關注的科技發展趨勢:物聯網,機器人與自動化系統,智能手機與雲端計算,智能城市,量子計算,混合現實,數據分析,人類增強,網絡安全,社交網絡,先進數碼設備,先進材料,太空科技,合成生物科技,增材製造,醫學,能源,新型武器,食物與淡水科技,對抗全球氣候變化。

而這家投資機構對外公佈的投資方向,與報告中所預測的科技發展趨勢不謀而合,充分反映了其對於科技投資領域的敏感度和執行力。

阿里達摩院現在如火如荼的發展,而這家與之同期誕生的、與阿里達摩院“以科技驅動人類美好生活”為願景的投資機構,卻因眾所周知的原因而功敗垂成,令人扼腕長嘆。

讓我們一起致敬未來

青燈通過新聞得知,當初這家投資機構準備合作的以色列的部分科技項目,被成都某國企順利拿下。而當初引進以色列科技團隊的中以天使匯,近日也喜獲商標註冊證和國家版權局頒發的十項計算機軟件著作登記證書。

這一切的事實表明,這家機構,當初引進以色列黑科技項目,是極具有戰略眼光和符合時代科技發展的投資方向。

如果不是因為特殊的原因,這家投資機構現在必定可以發展的如火如荼,其名氣和地位在未來,不會在阿里達摩院之下。

但青燈相信,未來這家投資機構一定能夠重見天日,它曾經沒有走完的路,一定可以繼續走下去,並且發展的更好。為什麼呢?青燈曾經拜讀過吳曉波的文章和演講,從中獲取了不少答案。

讓我們一起致敬未來

40年前,我們中國人每賺100元會有60元拿來買大米、醬油、雞等食品。

今天,大概全中國老百姓每個月賺的錢裡40%用於食品,60%用於提高我們的生活質量,用於更多符合我們美好生活概念的商品。我們的生活結構其實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40年前,中國沒有摩天大樓、沒有一傢俬營企業、沒有中產階層、更沒有奢侈品消費,但是今天這一切都有了。

為什麼,因為時代在發展,科技在進步,並且不會以任何組織、任何個人的意志的阻擋而停滯不前,它有一個學名叫“客觀規律”。

如果把經濟環境、制度環境比喻成水,把企業比喻成魚,如果說水不好,中國的經濟環境很差,不適合辦企業,那麼115家世界五百強是怎麼來的?

如果水很好,中國有全世界最好的營商環境,是最適合賺錢的國家,那麼為什麼那麼多魚死掉呢?並且這種非只正常死亡現在每天還在發生。

讓我們一起致敬未來

最大的原因是,中國的制度創新,不是頂層設計的結果,不是某一天有一群這個國家最聰明的腦袋,關在房間裡,把12345寫完,然後昭告天下:我們就按這個路線圖一直往前跑。中國的制度創新,建立在這麼一句非常可笑的話上:“所有的改革都是從“不合法”開始的。”

中國的聯產承包責任制、國有企業的放權讓利改革、稅收制度改革、社會保障制度改革、金融企業改革。哪一項改革是頂層設計的結果?

哪一項改革不是基層老百姓、地方政府不斷突破現有法律的結果?中國的制度創新,先天帶有“不合法”的特點。

但往往就是由於這些“不合法”的制度創新、不甘於平穩的第一批冒險人,為社會進步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當這些偉大的企業家把企業做到一定地步的時候,所賺的每一分錢其實都跟日常消費沒有關係了。他們在相當的意義上承擔著社會責任,解決了幾十人、幾千人、幾萬人、幾十萬人的就業,這些就業者的背後就是幾十萬的家庭。

讓我們一起致敬未來

所以你能看到今天的中國已經沒有了“投機倒把罪”,已經可以“容忍”螞蟻金服、微信支付等巨頭的誕生和發展,以及它們現在傲視金融機構的存在。這是國家的整體進步,雖然這種進步舉步維艱,但是它確實存在。

因為這些不確定的冒險,改變了中國一個個產業,一座座城市的面貌。

四十年以來,中國是一個不斷追趕世界的國家。

四十年來,我們這個國家的經濟面貌不斷改革,而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命也發生了重大的變化,甚至,每一個企業在這個國家能夠存在的模式,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而這些變化的背後,會有很多的苦難、很多的焦慮、很多的寂寞,需要無數的付出。但是我們要做的,是不因一時的得失就對未來失去信心。

青燈認為:這個時代從不辜負人,它只是磨鍊我們,磨鍊每一個試圖改變自己命運的平凡人。有人嘆息青春散場,歷史已經結束了,要寫回憶錄了。

但是可能今天更多的人開始吟唱:世界如此之新,一切尚未命名。讓我們一起致敬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