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向少数民族地区的扩张

楚国(公元前1115年—公元前223年)是先秦时期位于长江流域的诸侯国,国君为芈姓、熊氏。周成王时期,封楚人首领熊绎为子爵,建立楚国,都丹阳。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向少数民族地区的扩张

楚国始兴之地丹阳

。楚国在周文、武之世开始崛起,奄有江汉,史称“大启群蛮”。前704年,熊通在向周室索要爵位不成之后僭越称王,是为楚武王。楚成王时,楚国在令尹子文的治理下更显强盛。楚庄王时,任用虞邱子、孙叔敖等贤臣,问鼎中原、邲之战大败晋国而称霸,开创春秋时期楚国最鼎盛的时代。进入战国,楚悼王任用吴起变法,一时间兵强马壮,初露称雄之势。楚宣王、楚威王时期,疆土西起大巴山、巫山、武陵山,东至大海,南起南岭,北至今河南中部、安徽和江苏北部、陕西东南部、山东西南部,幅员广阔。楚国至此进入了最鼎盛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向少数民族地区的扩张

春秋初期楚国

在楚国向外扩张,争霸中原的过程中,其在中原地带的扩张在各种史书当中记载颇多,然而关于楚国在南方的扩张却描述不多,不管是正史典范的《史记》,还是国别史的《国语》,关注最多的还是楚国与中原各诸侯国的纠缠龃龉,对其南方的功绩却大多一笔带过。

中国现在之所以疆域这么辽阔,虽然与秦国以及以后各朝代的开发脱不了关系,但是同样也抹杀不了楚国对南方的扩张。那么楚国在南方的扩张史是怎么样的呢?笔者今天就通过本文大致归纳了一下,以供各位朋友分享。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向少数民族地区的扩张

要说楚国的南进,其实是在楚国立国后就开始了,但是本文主要讲述的是楚国在江汉平原立稳国本后的对南方扩张史,说的更具体点,就是从楚国第九代国君熊渠正式向外扩张说起。

征灭周边诸国,夺青铜产地立雄霸基础

楚国在熊渠的治理下蒸蒸日上,很得江汉之间百姓的拥护,于是打开了开疆拓土之心。熊渠为此制定正确的战略规划,避开东面与周朝同姓的姬姓诸侯国,先向西征伐庸国(今湖北 竹山县),解除后顾之忧之后,熊渠挥师沿汉江南下驱赶扬越(古时百越族的一支,在今湖北中部)进入江汉平原,并一直向东追击,拥有整个江汉平原。后趁周天子处理淮夷叛乱之机,进军至鄂地 ,将武汉江南地区纳入楚国版图。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向少数民族地区的扩张

熊渠随后仿效周天子将自己的三个儿子分别封王,大儿子熊康(熊毋康)为句亶王(今湖北荆州一带),二儿子熊红(熊挚红)为鄂王,小儿子熊执疵为越章王(应在今湖北荆州和鄂州之间),这是周朝诸侯国中第一个僭越封王的。三个儿子牢牢把控了鄂地(今大冶)丰富的铜矿资源,为楚国以后持续的扩张以及争霸中原提供了大量的青铜武器,奠定楚国之后数百年蓬勃发展的基础。

东进征淮夷百越

春秋时期,在长江下游地区存在很多由淮夷、徐戎部落建立的诸侯国,如徐、群舒、莒等,楚国在灭随、邓等诸国之后,势力进入长江下游淮泗地区。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向少数民族地区的扩张

楚国东进

楚武王、成王时期,楚国制定了东进战略。前649年,成王以“黄人不归楚贡”为由出兵攻打黄国(嬴姓,今河南潢川西北),第二年灭之,随后又灭英(偃姓,皋陶之后,今安徽金寨东南)、江(嬴姓,今河南正阳西南)、六(偃姓,皋陶之后,今安徽六安西北)、蓼(偃姓,皋陶之后,今河南固始东北)、群舒(偃姓,皋陶之后,包括舒鸠、舒龙、舒鲍、舒龚、宗、巢、桐等国,今安徽巢湖周围一带)。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向少数民族地区的扩张

前645年,成王出兵进攻徐国,与前来阻止的齐、鲁、宋、郑等国在淮泗地区大战,最终齐鲁等联军失败,楚国虽然最终没能吞并徐国,但是势力已经在淮泗地区站稳了脚跟。后徐国被吴国在前512年所灭,吴国又于前473年被越所灭,只是越国在淮泗也没能坚持多久,最终在战国末期被楚国吞并。至此,楚国彻底占据了今淮泗、百越等地。

南进取百濮三苗

楚国在春秋初期就开始向南发展,后经过历代楚王的不断南进,在南方一带的百濮、三苗、苍梧等部族纷纷为楚国所并。

百濮,分散于今湖北武当山一带。春秋初,楚君蚡冒便开发濮地。接着楚君的兄弟熊叔堪避内乱,逃难于濮,于是使濮人也改姓为熊。楚武王便全部占领了百濮之地。一部分濮人被迁于蒲骚,在今应城县西北。一部分由鄂西山地南迁,“由楚之西南入江,东至岳州,南入沅湘。”楚又向南发展,一部分濮人只得又由岳州、石首一带迁于沅水流域,进入了黔东地带,被楚平王所征服。另一部分濮人则西迁入四川,后被巴国所并。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向少数民族地区的扩张

三苗,春秋初期已分布于湘鄂交界处以至鄱阳湖一带,自春秋中叶到战国初,尽为楚国所并,遗民又迁于湘黔川交界山区,仍在楚的辖境之内。

西瓯,分布于今广西柳江、漓江上游一带。战国中叶,楚兵力已达柳,这一带已发现有楚文化,可作佐证,西瓯已成为楚国的臣民。

驩兜,分布于湖南澧水的崇山,有一支更南迁于今广西灌水。战国中叶,地入于楚。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向少数民族地区的扩张

苍梧,原分布于汉水中游一带,西周后期,因楚国南迁,苍梧族被迫南迁于洞庭湖南北一带,春秋中期,又被楚所迫,南迁于潇水流域,战国初叶,“楚南有洞庭、苍梧。”

此外,楚并西南诸族,有且兰、夜郎、牂牁、靡莫、滇、昆弥,大致是从战国中叶继续到楚亡时。分兵两路,一路西溯长江,灭巴,封自己的儿子为铜梁侯,迫得巴人向北退避。一路则由庒虫乔率领,溯沅水西征,进入黔、滇,并吞且兰、牂牁、夜郎、滇、昆弭,自立为滇王,又有岷山庄王、夜郎庒王,其余皆为侯。楚国王族遍布于黔、滇一带。

西进巴蜀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向少数民族地区的扩张

楚巴之战

巴人是古羌的一支,和蜀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主要分布在今重庆、川东、鄂西一带。巴人不但作战勇猛顽强,以致被称为“神兵”,而且能在极为艰难困苦的生活条件下,做到自强不息,世代繁衍。楚国与巴国的纷争开始得比较晚。西周时巴国的地域大致在重庆全境,北到陕南的汉水上游,大巴山北缘,东至襄阳,与楚尚未接触。春秋初期,楚国曾经与巴国联手征伐国庸、申、邓等国。到了春秋中后期,楚国逐渐强大,势力逐渐西进,楚、巴两国开始了几百年的大战,初期巴人稍占上风,但是随着楚国实力越发强大,巴人渐渐不敌,迫使巴国的疆域不断向西迁移。至楚威王时期,楚军攻陷巴国国都江州(重庆渝中区)及其北的陪都垫江(重庆合川区),并进入云南和四川西南部,直至楚怀王转向国内改革时才停止西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