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岁小伙求职受挫,创业成留守妇女“脑瘫老板”,88岁奶奶来帮忙


路都走不稳的青年,三番五次去餐馆刷盘子、去服装厂包装、去工厂看大门,可长则10天,短则3天,都会被强行辞退,原因只有一个,他是残疾人!“残疾人怎么了?打工没人要我,我自己开工厂总可以吧?”说这句话的是安徽省阜阳市颍泉区周棚镇刘堂社区农民刘强。26年前,结果剖腹产手术后,提前预产期两个半月出生的婴儿来到了世界上,他就是刘强。图为脑瘫儿刘强在整理被罩,这个加工厂老板就是他自己。

刘强到了两岁半的时候,家里人发现这个孩子站起来很困难。家里人带着刘强去了北京、上海等城市的大医院治疗,花了十多万元钱。医生的诊断结果是大脑控制下肢神经部位发育不全。面对这样的结果,家里人只能无奈选择接受。8岁刘强才开始上幼儿园,幼儿园的孩子们看到这个走路不稳的“大同学”,有人嘲笑,有人学刘强走路,让年幼的刘强很受打击。16岁才小学毕业的刘强向父亲提议去学门技术。图为刘强检查被罩加工质量。

2008年在残联的介绍下,刘强来到了阜阳专门培训残疾人就业技能的一家培训学校学习缝纫技术,一边学习一边在学校的布料加工厂上班。在这个没有歧视只有鼓励的环境下,刘强认识了同样来学习缝纫的残疾女孩丁秀娟,两人感情迅速升温,后来两人结为夫妻,生下可爱的女儿。刘强夫妻俩3岁的女儿刘语诺是个正常的孩子,这成为家里最庆幸的事情。图为空闲时候一起看电视的刘强夫妻俩。


2012年,刘强学成毕业后,一时没有找到出路,去饭店洗碗,干了3天被老伴强行辞退;去服装厂做包装,一个星期后被辞退;去锁厂工作,10天后被辞退。面对有形无形的歧视,刘强心灰意冷,他将自己锁在家里2天不出门。冷静下来后,刘强意识到靠别人还不如靠自己,他与妻子开始酝酿自己的布料加工厂。两人用上班时攒下来的钱买了两台电动缝纫机,从阜阳临沂商城进一些被套进行加工。图为工人下班后,刘强在加工厂里检查机器。

2014年12月,刘强在培训学校老师的指导下,扩大规模成立了“强英服装被罩被单加工厂”,招收了村里的4名留守妇女,做布料加工生意。图中的这位40岁的妇女叫刘萍,是村里的一位留守妇女,丈夫长年在外打渔,2014年因腰间盘突出,手术后一直在家休养。家里有两个孩子,大女儿初中毕业,小儿子才4周岁。为了照顾家里,刘萍无法外出打工,加工厂成立之初就来工作了。

为了方便工人,刘强制定的作息时间是按照孩子上下学来安排的。周一到周五上班,周末休息;上午8点开工,中午11点停工;下午2点开工,傍晚5点停工,正好错开了孩子上下学的时间,从来都不安排加班。遇到对方催单需要加班的时候,刘强夫妻就自己加班,熬夜赶工。图为刘强将叠好的被罩扎成捆。


刘强常说自己的加工厂能开起来,多亏了村里的大姐婶子们帮忙。算下来除去电费、线费、车费,夫妻二人一个月只能净赚1000多元钱,员工则是1000多元到几百元不等,当老板的反而不如员工挣得多,刘强还是整天笑呵呵的。“没有大家帮衬,我哪有今天。”图为加班结束后,刘强帮妻子丁秀娟洗脚。夫妻二人同为残疾人,相互体贴成为他们的相处之道。

身体残疾却坚强执着,刘强的名字闻名全村,村民们一提起刘强都赞不绝口,刘强的干劲更大了,自己加班加点是常事。88岁的奶奶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抚摸着自己身残志坚的孙子,经常唠叨要刘强多休息,最近又瘦了。

对于加工厂的现状,刘强并不满意。女儿在逐渐长大,需要花钱的地方还很多。刘强希望可以增添熨斗、双针机、打扣机、锁边机等设备,可以接一些服装生意,不只是被罩;还希望可以扩大自己的加工厂,让村里的留守妇女们都来自己的加工厂上班,解决村里的就业问题。图为刘强的妻子丁秀娟也是一位有腿部残疾的人。因家境贫困,一直没有去医院查过原因。


刘强的奶奶88岁了,但一有空就过来帮着孙子干点轻快活。有网友点赞,作为一个残疾人,自己致富不忘乡亲,他比很多人做的都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