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校不公!在悉尼,两所相邻公校间赞助费差异如此之大……

在新州,一些公立学校会要求家长缴纳一定的Subject Contributions(学科赞助)费用,这笔费用,相当于在政府下发到学校的学费拨款之外的,

学校向家长收取的一种直接补贴学校运营的学杂费。

而这一笔由学校制定的Subject Contributions费用,每个学校、每个科目间也是千差万别。

有些学校为某些选修科目或者为新州高考科目设置的Subject Contribution甚至是其他学科收费的八倍之多!

01

同一科目收费差别大

根据新南威尔士州教育主管部门的说法,除了每间学校都有所收取的自愿捐献学校的赞助之外,新南威尔士州的公立学校还可以为那些“未达最低开课标准而开设的选修课收取的费用,需要家长支付。

公校不公!在悉尼,两所相邻公校间赞助费差异如此之大……

相同科目在不同学校的收费也是不同的。

根据调查:

相邻的 Epping Boys High School 和 Chetenham Girls High School 针对于11年级开设的“Music 2 音乐2”学科收取的Subject Contribution分别为80澳元和11澳元相差达到了69澳元。

男校 Epping Boys High School 还针对11年级开设的“Drama戏剧”课程额外收取60澳元的费用。相比之下,女校 Chetenham Girls High School 则只收取18澳元。在Epping Boys High School,“Design and Technology设计与技术”课程为90澳元,比 Chetenham Girls High School 高出了42澳元之多。

公校不公!在悉尼,两所相邻公校间赞助费差异如此之大……

一名悉尼大学从事教育和社会工作研究的副教授Helen Proctor说:

“我怀疑学校会根据该校家长的经济实力来制定收取的费用,这样学校可以收到更多的赞助,家长也可以承担。不过不同学校间的差异化的收费,也表明了学校拥有的教育资源相对来说是不一致的。”

02

收费差异折射公校教育资源不平等

Helen Proctor副教授表示,人们往往认为学科间差异化收取赞助费只发生在私立学校里,因为私立学校开设的某些选修课成本相对来说是偏高的,比如孩子会在课程中设计一个汽车。但是,人们忽略了公立学校中也会存在这样的问题。

公校不公!在悉尼,两所相邻公校间赞助费差异如此之大……

由于公立学校里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现象并未完全解决,所以不同学校的学生受到的课程教育是有差别的,甚至,折射了巨大的社会贫富差距。

根据统计,North Sydney Girls High School 为新州公校中,Subject Contributions 赞助收入最高的学校,去年到达了775080澳元。Narrabeen Sports High School收到了518747澳元,而North Sydney Boys High School收取了461874澳元

公校不公!在悉尼,两所相邻公校间赞助费差异如此之大……

作为学校预算流程的一部分,学校一般会与当地社区一期商量赞助费用的多少。

针对某些收入比较低的社区,学校可能会从家长以外的渠道来寻求补贴。而那些由于经济状况不佳无法支付课程赞助的家长,也有机会获得学校在入学费用方面的帮助。

值得关注的是,新南威尔士州在过去三年中,学科赞助费收入总体来说大幅上升,而学校向家长收取的自愿赞助费,收入相对来说稳定许多。

公校不公!在悉尼,两所相邻公校间赞助费差异如此之大……

根据统计,公立高中学科赞助费总额从2014年的3120万澳元增加到了2017年的4130澳元,除去入学人数增加带来的赞助费增长,新州每名公校学生需要交纳的学科赞助费平均从41澳元增长到了52澳元。

相比而言,公立高中中家长自愿捐款的总额从2014年的3000万澳币,增加到了2017年的3410万澳元,换句话来说,平均到每一名学生身上,这个数字也仅仅从39澳元增加到了43澳元增长率远远不如强制收取的学科赞助费。

03

是否真的促进了平等教育?

正是基于这一组统计,学术界和教室工会等对自愿赞助费的制度提出了质疑与批评。

因为有的学校的自愿赞助费数额已经提高到了2500澳元,而还有数百间学校,并没有通过自愿赞助费中获得额外的收入,支持教育的发展,从而引发教育资源的不平等

公校不公!在悉尼,两所相邻公校间赞助费差异如此之大……

但与强制性的学科赞助不同的是,自愿赞助费的数额受到教育主管部门的限制。

无论是自愿选择的定额赞助,还是学科赞助,这都是家长在孩子学业上额外付出的开支。

所谓澳洲公立学校免费(不收学费)的说法,早已被这些额外生出的费用给打破。

为了促进教育,推动学校发展,学校需要资金可以理解,但是这种只收入学校自己囊中,自己决定如何使用的资金,而不是由教育部门统筹安排,是否在更大程度上推高了教育的不平等?

公校不公!在悉尼,两所相邻公校间赞助费差异如此之大……

澳大利亚的公立中学按学区入学,这就意味着在某些收入水平偏低的地区的学校,家长的经济实力也是有限的,那么收到了赞助费也是有限的。这就会引发学校间发展的不平衡,好的学校越来越好,差的学校依旧很差?

这样由学校制定的费用,是否也成为了家长背上背负的沉沉的“苛捐杂税”的一种,变相推高了教育成本?

欢迎发表你的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