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妈妈拒买“婚房”火了:孩子,我不愿你变成白眼狼!

近日,一位妈妈写给儿子的一封信在网上火了。信中的孩子已经26岁了,他想要父母帮他买套房。他的妈妈认为,房子如同自己的未来,需要自己去争取,而不是一味地求助于家长。

这封意味深长的“拒绝信”

杭州妈妈拒买“婚房”火了:孩子,我不愿你变成白眼狼!

信中有几句话,让人思考。

“你说你身边人都买了房,你说你找女朋友需要一套房,你说现在房价一直在涨,亚运会前肯定不会亏,于是你告诉妈妈说你想在萧山城区买套房。”

“妈妈为什么拒绝你,妈妈只是希望你能明白:你终归是要自己飞翔的,而我和你爸爸只是你坚强的后盾,而不是永远顶在前面的那个。”

网友们看到这封信,纷纷热议。

有网友认为,如今90后压力大,做父母的应该帮衬点。

也有更多的网友支持这位妈妈的做法,认为中国的父母应该转变观念,要让孩子学会靠自己,要懂得适时地拒绝孩子,而不是对孩子的要求全盘接受。

杭州妈妈拒买“婚房”火了:孩子,我不愿你变成白眼狼!

确实,大家说得都有道理。尤其是在“啃老族”现象愈加严重的现在,“啃老族”很可能成为影响未来家庭生活的“第一杀手”。

所以,关于孩子独立的话题也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这位妈妈可谓是用心良苦,她的做法得到大家的支持也不足为奇。

但是,我想问一句:这位妈妈的拒绝是否来得太晚了?

有一个朋友,曾经很多次吐槽青春期的儿子,他说自己快被儿子逼疯了。

原因是儿子任性、不好好读书,常常和社会上的不良青年混在一起,喝酒、蹦迪,隔三差五地打架,甚至夜不归宿。

朋友劝过他,骂过他,打过他,各种办法都用尽了。但是,儿子就是不肯听。

“我已经拿他没有办法了。”朋友既无奈又心酸地说。

其实,拿孩子没有办法的又何止他一个父亲。许多孩子甚至因为父母的管教和拒绝,做出很多过激的行为。

打开网页,因父母的拒绝和管教而以死相逼的青少年触目惊心。

长沙一名14岁的初中生要求父母给他买手机,父亲因为儿子总拿手机上网玩游戏而拒绝。于是,这位初中生便“反锁房门、提刀割腕,甚至打开煤气自杀。”

幸得家长及时破窗,夺下菜刀、关上煤气,并许诺第二天马上带他买手机后,才化险为夷。

杭州妈妈拒买“婚房”火了:孩子,我不愿你变成白眼狼!

湖北一个孩子因为放学后去上网,父母屡次管教不改后,直接把他从网吧拎了回来,阻止他再去。没想到,头天晚上管,第二天孩子就喝了毒药。

江西一个13岁的孩子痴迷于手机游戏,父亲一气之下,夺过手机从楼上扔了下去。结果,孩子自己也毫不犹豫地跟着跳下了楼。

……

是这些孩子本性太坏吗?是父母能力太差吗?

都不是!是因为父母错失了对孩子说“不行”的最佳的时期。

长期从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的李玫瑾教授说:

要在孩子六岁之前对他说“不”。

六岁之前说“不行”,他大不了在地上打滚。可是你等12岁再说“不行”,他可以拔腿离家出走,他可以把一瓶农药喝下去,他可以扒着楼房说“你不答应我我就跳楼”。

所以,李玫瑾教授建议,性格培养必须越早越好,也就是在六岁之前。

很多孩子在小的时候,缺乏分辨和克制的能力。体现最多的就是孩子提出各种各样“贪婪”的要求。

玩pad玩了一整天还不肯撒手;

动画片看到深夜却不去睡觉;

糖果吃了一块又一块;

到了商场,看见玩具就要买……

这时候,应该怎么办?

杭州妈妈拒买“婚房”火了:孩子,我不愿你变成白眼狼!

如果你无所谓地笑着说:“孩子还小,又不懂事,满足他算了!”那么日后,痛苦地抱怨“拿孩子没有办法”的就是你。

这时候,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给孩子做一个克制任性的训练。

比如孩子在商场闹起来,非要买家里已经买了很多辆的小汽车。你要坚决地对他说:“不行。”然后抱起哭闹的孩子,把他抱回家。

最重要的一点是,要一对一地对孩子进行教育。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不管是谁来,都不要让他们插手,一个人就足够了。

屏蔽了外界干扰之后,关上门,屋子里只剩下你和孩子两个人。

第一、不要骂孩子。这对孩子心理有伤害。

第二、不要打孩子。父母那么大,孩子那么小,打他很不公平。

第三、不要说教。

因为他正在闹着,你说什么在他耳边都是噪音,你越说他越闹,所以要安静下来。

第四、不要走开。孩子哭闹就是故意想给你看,你就静静地看着。

杭州妈妈拒买“婚房”火了:孩子,我不愿你变成白眼狼!

等孩子哭到筋疲力尽的时候,你过去抱抱他,让他知道你是爱他的,但原则却不能变。

如此一来,孩子就会明白:没道理的发脾气,是没有任何作用的。

这一次之后他就会记住。此后,孩子慢慢地就不会因为你的管教和拒绝而闹脾气,甚至会主动放弃一些不合理的要求,更不会出现种种过激的行为。

很多家长都有过这样的困惑,孩子小时候挺乖的,怎么越长大越不听话。

其实,并不是孩子越长大越不听话,而是在孩子6岁之前你没有拒绝孩子,没有建立起孩子的性格模式。

当孩子过了12岁,有了与家长抗衡的能力之后,这种隐患便显现了出来。

回到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个事例。妈妈的做法本身固然没错,但儿子看到这封信后,会是怎样的反应?会不会一哭二闹三上吊呢?

杭州妈妈拒买“婚房”火了:孩子,我不愿你变成白眼狼!

儿子现在已经26岁了,妈妈的拒绝晚来了整整二十年!

鲁迅先生曾这样说过:

中国中流的家庭,教孩子大抵只有两种法。

其一是任其跋扈,一点也不管,骂人固可,打人亦无不可,在门内或门前是暴主,是霸王,但到外面便如失了网的蜘蛛一般,立刻毫无能力。

其二,是终日给以冷遇或呵斥,甚于打扑,使他畏葸退缩,彷佛一个奴才,一个傀儡,然而父母却美其名曰“听话”,自以为是教育的成功,待到他们外面来,则如暂出樊笼的小禽,他决不会飞鸣,也不会跳跃。

愿我们都能引以为戒,在6岁之前对孩子说“不行”,不要等到“拿他没办法”时才追悔莫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