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問渠哪得清如許?他帶領十萬人民在峭壁間築成「人工天河」!

“古有都江堰,今有紅旗渠;古有李冰,今有楊貴。” 紅旗渠在國際上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

而這一奇蹟的設計師,名叫楊貴。半個世紀前,在太行之巔的懸崖峭壁間,他帶領十萬人民修建了舉世聞名的“人工天河”——紅旗渠。

信仰|問渠哪得清如許?他帶領十萬人民在峭壁間築成“人工天河”!

楊貴題寫的“紅旗渠,民族精神的脊樑”。資料圖

毛澤東主席對興修水利的他給予莫大讚許。

周恩來總理曾自豪地告訴國際友人,“新中國有兩大奇蹟,一個是南京長江大橋,一個是林縣紅旗渠!”

習近平總書記撰文稱讚:“紅旗渠精神是我們黨的性質和宗旨的集中體現,歷久彌新,永遠不會過時。”

沒有他,就沒有紅旗渠,也就談不上紅旗渠精神。

信仰|問渠哪得清如許?他帶領十萬人民在峭壁間築成“人工天河”!

周總理對紅旗渠的評價。中國青年網見習記者 陳馨怡 攝

向前,望不到首;向後,看不到尾;抬頭,是陡峭的石壁;俯首,是無盡的深淵;腳下,卻是清澈的流水。這正是地處河南省林州市(原林縣)、被稱為“人工天河”的紅旗渠。

“掘地盡石,鑿井無泉。”《林縣誌》上的短短8個字,寫出了當地人民求水無果的慘痛記憶。有人說這裡的人一輩子只洗三次臉,出生洗一次,結婚洗一次,去世洗一次。

正是在這種極其艱難的條件下,1954年5月,楊貴被任命為林縣縣委書記。1959年,林縣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大旱。向天要水不能徹底解決林縣缺水問題,楊貴下定決心,“解決不了林縣缺水的問題,我楊貴就一輩子不離開林縣!”

楊貴親自帶領群眾到山西尋找水源。經過考察、調研和廣泛徵求群眾意見,1960年2月11日,紅旗渠工程正式開工。

信仰|問渠哪得清如許?他帶領十萬人民在峭壁間築成“人工天河”!

楊貴走在修渠大軍前列。資料圖

楊貴身先士卒,遇到危險挺在前頭,帶領老百姓一鑿一杵開創幸福未來。回憶起當年,村民任羊成老淚縱橫:“老書記與我們一起扛石頭,腳上磨起杏核一樣大的血泡,鞋幫都被鮮血染紅了。但老書記卻說,群眾都在幹,咱能不幹?咱得跟群眾同甘共苦啊!”

在楊貴的帶領下,全縣人民擰成一股繩。沒有款項,自籌物料;不會技術,邊幹邊學。當時林縣人口50多萬,其中30多萬人先後奮戰於太行山懸崖絕壁之上,險灘峽谷之中,硬是靠手工勞作,劈山填谷。

用十年的時間,逢山鑿洞,遇溝架橋,至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硬是削平了1250個山頭,架設151座渡槽,鑿通了211個隧洞,修建各種建築物12408座,挖砌土石達2225萬立方米。

紅旗渠修通後,林縣全縣擺脫缺水困境!

信仰|問渠哪得清如許?他帶領十萬人民在峭壁間築成“人工天河”!

紅旗渠灌溉工程位於河南省林州市(原林縣)。資料圖

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楊貴的挺身而出,數十萬群眾逐夢前行,堅持了十年,實現了美好圖景。

有人說,紅旗渠能夠修成,得益於一個字:“敢”。那麼,他們又憑什麼敢呢?楊貴坦率地說:“我們是為了人民修渠、依靠人民修渠,所以才‘敢想敢幹’。只要堅定地依靠群眾的力量和智慧,再大的困難也能克服。”

“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由此誕生,並逐漸升華為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內容。

2018年4月10日,楊貴逝世。微博中,很多網友留言緬懷他。

信仰|問渠哪得清如許?他帶領十萬人民在峭壁間築成“人工天河”!

信仰|問渠哪得清如許?他帶領十萬人民在峭壁間築成“人工天河”!

楊貴,一位執著的共產黨人,不忘初心,心繫百姓,讓一條上千公里的“天河”永遠定格在太行山巔,成為一座時代的不朽豐碑和一曲淬火錘鍊的民族精魂!

來源: 綜合河南日報客戶端、中國青年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