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问渠哪得清如许?他带领十万人民在峭壁间筑成“人工天河”!

“古有都江堰,今有红旗渠;古有李冰,今有杨贵。” 红旗渠在国际上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而这一奇迹的设计师,名叫杨贵。半个世纪前,在太行之巅的悬崖峭壁间,他带领十万人民修建了举世闻名的“人工天河”——红旗渠。

信仰|问渠哪得清如许?他带领十万人民在峭壁间筑成“人工天河”!

杨贵题写的“红旗渠,民族精神的脊梁”。资料图

毛泽东主席对兴修水利的他给予莫大赞许。

周恩来总理曾自豪地告诉国际友人,“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

习近平总书记撰文称赞:“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

没有他,就没有红旗渠,也就谈不上红旗渠精神。

信仰|问渠哪得清如许?他带领十万人民在峭壁间筑成“人工天河”!

周总理对红旗渠的评价。中国青年网见习记者 陈馨怡 摄

向前,望不到首;向后,看不到尾;抬头,是陡峭的石壁;俯首,是无尽的深渊;脚下,却是清澈的流水。这正是地处河南省林州市(原林县)、被称为“人工天河”的红旗渠。

“掘地尽石,凿井无泉。”《林县志》上的短短8个字,写出了当地人民求水无果的惨痛记忆。有人说这里的人一辈子只洗三次脸,出生洗一次,结婚洗一次,去世洗一次。

正是在这种极其艰难的条件下,1954年5月,杨贵被任命为林县县委书记。1959年,林县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大旱。向天要水不能彻底解决林县缺水问题,杨贵下定决心,“解决不了林县缺水的问题,我杨贵就一辈子不离开林县!”

杨贵亲自带领群众到山西寻找水源。经过考察、调研和广泛征求群众意见,1960年2月11日,红旗渠工程正式开工。

信仰|问渠哪得清如许?他带领十万人民在峭壁间筑成“人工天河”!

杨贵走在修渠大军前列。资料图

杨贵身先士卒,遇到危险挺在前头,带领老百姓一凿一杵开创幸福未来。回忆起当年,村民任羊成老泪纵横:“老书记与我们一起扛石头,脚上磨起杏核一样大的血泡,鞋帮都被鲜血染红了。但老书记却说,群众都在干,咱能不干?咱得跟群众同甘共苦啊!”

在杨贵的带领下,全县人民拧成一股绳。没有款项,自筹物料;不会技术,边干边学。当时林县人口50多万,其中30多万人先后奋战于太行山悬崖绝壁之上,险滩峡谷之中,硬是靠手工劳作,劈山填谷。

用十年的时间,逢山凿洞,遇沟架桥,至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硬是削平了1250个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凿通了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达2225万立方米。

红旗渠修通后,林县全县摆脱缺水困境!

信仰|问渠哪得清如许?他带领十万人民在峭壁间筑成“人工天河”!

红旗渠灌溉工程位于河南省林州市(原林县)。资料图

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杨贵的挺身而出,数十万群众逐梦前行,坚持了十年,实现了美好图景。

有人说,红旗渠能够修成,得益于一个字:“敢”。那么,他们又凭什么敢呢?杨贵坦率地说:“我们是为了人民修渠、依靠人民修渠,所以才‘敢想敢干’。只要坚定地依靠群众的力量和智慧,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由此诞生,并逐渐升华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

2018年4月10日,杨贵逝世。微博中,很多网友留言缅怀他。

信仰|问渠哪得清如许?他带领十万人民在峭壁间筑成“人工天河”!

信仰|问渠哪得清如许?他带领十万人民在峭壁间筑成“人工天河”!

杨贵,一位执著的共产党人,不忘初心,心系百姓,让一条上千公里的“天河”永远定格在太行山巅,成为一座时代的不朽丰碑和一曲淬火锤炼的民族精魂!

来源: 综合河南日报客户端、中国青年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