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讚|直面一千多枚爆炸物,他用生命堅守37年!女兒隨時提心弔膽……

一位55歲頭髮花白的普通民警,身穿35公斤重防爆服,頭戴15斤頭盔,正趴在地上拆除炸彈。兩個小時後,炸彈拆除,他對人們說,那種脫下頭盔重回人間的感覺,只有經歷過的人才能真正體會,

“要說不怕那是假的。”

“曾經的我,是一個不太會選擇的人。”他說,本打算服完三年義務兵,退伍繼續當老師,沒想到卻與爆炸物有了不解之緣。

從民辦教師到軍人,再到浙江省金華市公安局排爆民警,王厚鑫花了37年與爆炸物品打交道,16年的排爆生涯共參與58個爆炸物現場、累計排爆1000多枚。

點贊|直面一千多枚爆炸物,他用生命堅守37年!女兒隨時提心吊膽……

厚厚的防爆服 周禹龍 攝

王厚鑫,用自己的行動彰顯著軍人退伍不褪色的本色,詮釋著一顆永不改變的初心。

三次人生選擇:成為孤獨的逆行者

王厚鑫曾經有過三次人生選擇。

點贊|直面一千多枚爆炸物,他用生命堅守37年!女兒隨時提心吊膽……

厚厚的防爆服 周禹龍 攝

1979年高考之後,他放棄復讀,回村裡當代課老師。兩年後的冬天,村支書找到王厚鑫,說:“厚鑫,現在在徵兵,你是老師,應該帶頭。”王厚鑫說:“好!”

1981年11月,王厚鑫參軍入伍。到了部隊,因為當爆破工兵表現優異,部隊領導給他兩個選擇:學駕駛、考軍校。指導員找他談:“你報考軍校吧,為連隊爭光。”王厚鑫說:“好!”

2002年,王厚鑫從部隊正營職轉業,成為金華市看守所民警。當時,金華市公安局沒有排爆專家,他用專業所長,“業餘”應邀馳援排爆現場。四處高薪招引排爆專業人才無果,金華市公安局領導看到了王厚鑫的部隊履歷,動員他加入特警支隊,從事排爆專業。王厚鑫說:“好!”

轉業不褪色,信仰有力量。王厚鑫的三次選擇看似被動,但他每一次職業轉換後都主動作為、勇於擔當,做最好的自己。

1994年光纜施工,王厚鑫實施的安全爆破足有幾百次;1998年九江抗洪,他率領突擊隊排澇除險,困了就睡在江堤營地,一“睡”便是兩個月……從軍、從警37年裡,經常有人問王厚鑫,寵辱不驚、淡泊名利是怎麼做到的?

王厚鑫自始至終只有一個回答:“嘴上說‘好’不算本事,把事辦好才見真章。黨和人民已經給了我很多獎賞。‘全國模範軍隊轉業幹部’是我最珍視的榮譽。”

點贊|直面一千多枚爆炸物,他用生命堅守37年!女兒隨時提心吊膽……

王厚鑫講述排爆經歷 周禹龍 攝

“護犢”的師傅:“你們在邊上看我處置”

“作為排爆手,每一次啟程,都是一次生死考驗。面對犯罪分子設下的‘賭局’,贏了,平安回家,輸了,後果不堪設想。師父說過這是一場用生命守護生命的無聲戰爭,我們只可以勝,不可以敗。”王厚鑫徒弟付裕說。

2013年11月底,蘭溪市梅江鎮一個村莊發現一個自制熱水瓶炸彈發生爆炸,所幸沒有造成人員傷亡,然而在現場還發現另一枚未爆的熱水瓶炸彈,情況十分危急。

接到任務後,王厚鑫帶領徒弟們連夜趕赴現場。由於X光機在返廠維修中,無法第一時間進行起爆裝置分析,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引起爆炸。

通過商議,王厚鑫決定對該爆炸物進行轉移後處置。

“讓我來。”

“讓我來。”

徒弟們的紛紛表態,被王厚鑫無情拒絕,“我去!我年紀比你們大,你們在邊上看我處置。”

“沒有經歷過生死,可能體會不了排爆現場的那種緊張心情。當所有人躲在車後,師父一點一點處置轉移爆炸裝置,時間彷彿停止了一般,安靜得可怕。”付裕回憶著說。

漫長等待2小時後,王厚鑫成功將爆炸物轉移至安全地帶。付裕至今還記得,師傅成功拆除炸彈後,說的第一句話是“還好成功處置,沒有造成老百姓受傷。”

“可如果在轉移過程中爆炸呢?或許我們就見不到師傅了。”

點贊|直面一千多枚爆炸物,他用生命堅守37年!女兒隨時提心吊膽……

王厚鑫演示如何排爆 周禹龍 攝

不“稱職”的家人:“放心吧,爸爸去去就回來”

“小時候,我不知道炸彈為何物,父親也從來沒有告訴我們那些直面生死的場景。”自王厚鑫女兒王蕾懂事後,她就特別害怕有一天會失去父親。

從小到大,王蕾最擔心父親回家後接到單位電話。因為王厚鑫總是掛掉電話,匆匆走出家門,連看看女兒和老婆,說一兩句話的時間都沒有。“我能做的只有站在陽臺上,望著父親遠去的背影,祈禱他快一點回來。”

有一次,王蕾哭著抱住王厚鑫不讓他出門。無奈之下,王厚鑫蹲下身,摸了摸王蕾的頭說:“小丫頭不怕,你要相信爸爸,爸爸等一下就回來,如果爸爸不去排除危險,許多人就會受到威脅。”

王蕾懵懂點點頭,看著父親轉身離去。“母親也在旁邊說,放心吧,爸爸去去就回來。”

就這樣一次又一次,王蕾家中形成了一種默契。王厚鑫從來不談論他的工作內容,突然接到通知,突然就出發,沒有叮囑也沒有告別,突然又正常下班回家。

“用父親一個人的危險換更多人的平安,用我們一家人的提心吊膽,換更多家庭的幸福安康。”王蕾說,她和母親希望用自己的行動理解和支持父親,讓他能安心工作,平安歸來。

臨近退休的王厚鑫出生於江西省的一戶清貧農家,村子位於有“中國革命搖籃”之稱的井岡山東麓。他小時候總喜歡聽大人講毛主席帶領紅軍打仗的故事,而勤勞善良的母親也總是教導他“老老實實、清清白白做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