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怎麼選擇浮漂?

咸寧釣魚匯


浮漂也叫浮子、魚漂、浮頭。它是釣者的眼睛和選擇釣點的助手,大凡垂釣水域的深淺、水底地貌、魚兒拱餌。吞餌的情況,甚至魚兒一進入窩點,都可以通過鉤線傳到浮漂,使其發生沉、浮、抖動等不同的反應,使釣者對水下的魚訊情況一覽無佘,從而為釣者提供了最佳的提竿時機。

垂釣高手們向來十分重視浮漂的選擇與調整,它在淡水釣的技巧中,佔有很重要的分量。

浮漂的種類很多,形狀各異。淡水釣常用的浮漂主要是有兩種。一種是立漂。另一種是碎漂。市場上出售的各式立漂 多用空腹薄膜塑料製成,而碎漂則用禽類羽毛或泡沫塑料製成。

立漂:這是用得最多的一種。其形狀五花八門, 主要有棒形、紡錘形、圓形、陀螺形、辣椒形、長形、傘形以及專為夜釣用的螢光漂等。這些不同形態的立式浮漂,漂尖露出水間,當魚吃餌時,反應明顯,尤其適於老年釣友和視力差者使用。

碎漂:又稱線漂、散漂。像南方釣友愛使用的“蜈蚣漂' “七星漂”即屬此一類。大多用鵝、鴨、雞的粗毛管、孔雀翎或泡沫塑料體串連制而成,碎漂的個數由3~20粒不等。每兩粒之間間距3 — 5釐米。碎漂適合在水草茂密、水底不平、障礙物較多的溪流或池塘垂釣使用。碎漂的特點是體積小、反應靈敏。另外,當水的深淺變化時,只要不超過首尾兩漂的距離, 不必去調整水線,仍可垂釣自如,缺點是漂粒體積較小,反應又靈敏,不太適合年老或視力弱的釣魚人使用。另外,釣距遠或風大天氣,也不適合使用碎漂,因魚咬鉤後漂訊不易察覺。

選擇浮漂應根據所釣魚的種類、垂釣水域的深淺、水流緩急、釣點遠近、竿的長短以及釣魚人的視力情況來確定。

使用手竿釣小魚為主,宜選用浮力較小的小型立漂。釣沉水,宜選用棒形漂,這種漂受水的阻力較小,可使餌鉤較快地落入水底。

釣浮水,宜選用浮力較大的圓形漂或棗形漂。

淺水垂釣,宜選用小浮漂;深水垂釣,宜選用大浮漂。

近岸垂釣,尤其在水草茂密、水下有障礙物的水域垂釣, 適合選用蜈蚣漂,這種漂浮力大、靈敏度高。

在水流較快的水域垂釣,浮漂宜大不宜小,在風力較大的天氣垂釣,宜選用漂頂較細的浮漂,以減少風對漂體的影響。

海竿垂釣,一般不用浮漂。根據竿尖下彎、抖動、響鈴或走線來判斷魚訊。但海竿也可以掛漂,如果釣點較近(在10米之內),與手竿帶漂垂釣方式相同,既可以釣底,也可以釣浮, 不過鉛墜要配得合適。如用短竿拋投。鉛墜應稍加大,否則拋投困難,海竿掛漂遠投垂釣,鉛墜必須加入到足以帶動鉤、 漂、線一起拋投出去,就是說應根據海竿的長短、魚線的粗細和浮漂的大小,來選取鉛墜的重量。若竿短、線粗,遠投需配重墜和大漂。漂大目標大,便於觀察。而且出線方式應是揮竿投甩,否則拋投不遠,另外,使用海竿掛漂,竿子不能太短,般不要短於3.5米,竿過短,即便加大鉛墜,拋投也很不方便。

浮漂的顏色,立漂以紅色或者相間分格顏色的對比度越強越好,碎漂以白色為佳。這兩種顏色都比較鮮明,便於觀察。而螢光漂以橙綠色為優。

浮漂在使用過程中應注意防止磕碰、擠壓和梓打,防止其變形。

歡迎關注,點擊收藏,每天準時更新釣魚技巧和釣魚趣事。


咸寧釣魚匯


一支好漂,能反應出隱藏在水中的真實情況,如同釣魚人的眼睛,但需要釣魚人理解每支漂的個性。依靠一支漂打天下,不是菜鳥,就是大師了。

好漂講究穩定性高(在有風浪擾動、或小雜魚鬧鉤,浮漂搖晃程度小)、抗走水能力強、堅固耐用、翻身速度快、靈敏度高等特點。但無法在一支漂上體現,所以需要改變材質、漂型,發揮主要性能做一些取捨。


結構

漂尾、漂身、漂腳



「漂身——材質」

作為一支漂的核心部位,在材質和形體上做足了功夫,依次細細道來。

巴爾杉木:優點是自重合適,能克服風阻,既穩定又有較好的靈敏度和極佳的穩定性,長時間水浸日曬不變形也不爆裂等特點。

在市場上見到的巴爾杉木魚漂,一般採用漂白、碳化(經過前段處理之後,再經過高溫脫脂,使內部組織半碳化,以減輕自重,增大浮力)等工藝進行加工。不漂白的表面有淺棕色木紋,穩定性最好。漂白後的浮力會大一些但是長期浸泡有吃水現象。碳化後的巴爾衫木質量更輕浮力要更大一些,但漂身會變脆,容易斷裂。


蘆葦:特點是重力均勻,浮力適中,抗干擾性強,靈敏度高:魚訊較為準確反映較快,漂身多為細長,下行平穩。

市場上常見的蘆葦漂還有去殼、碳化等工藝。去殼後的蘆葦需要優質的防水漆來防止吃水的問題,但去殼後的同款漂型浮力會大大增加。碳化後的蘆葦質量會變輕,但漂身會變脆,容易斷裂。



孔雀羽:孔雀羽制漂分為硬羽漂(帶殼孔雀羽漂)與軟羽漂(去殼孔雀羽漂)兩種,硬羽漂自重較大,為追求吃鉛量而不得不增大體積,導致靈敏度下降,不增大體積漆水的難度又很大,孔雀羽去殼後的質量相當輕,由於大直徑的孔雀很少,所以大部分去殼孔雀羽浮漂的直徑都不大。大部分的孔雀羽漂型被製做成細長身的漂。這種材料製成的漂訊號真實、沉穩。軟尾去殼更是釣滑口魚的利器。


納米浮漂:主要代表性材料:PE、PVC,這類浮漂的特點是浮力相對較大(納米其實也就是一種小密度泡沫,不過其密度遠遠沒有達到納米級),擠壓後不變形,不吃水,經久耐用,即便是有小破損也不影響使用,並且每一支浮漂的吃鉛量基本一致,漂形可塑性強。



「漂身——形體」

棗核形:形態特點為兩頭細,中間鼓,呈流線形。棗核型浮漂入水後,漂相穩定,靈敏度高。翻身速度快、中心較低,抗風浪能力強。綜合性能優異,通過改變漂身長、短及漂肩大小,以加強某項性能,是使用廣泛的漂形。


漂身越長越靈敏,一般的長棗核漂的靈敏度已足夠,無需為了靈敏度而無限追求漂身的長度。因為漂身越長,強度下降、需更多油漆保護,自重則增加,通過漂肩的縮小提升靈敏度效果已經不明顯,而表面的水摩擦力增大,拉伸長了也就突出出來,反而減低靈敏度,漂身長度與靈敏度存在臨界點。



急收肩形:與棗核型相比,漂肩相對較高,漂肩收的很急,所以致使整個浮漂有一個很明顯的收縮,正因為如此的外形,所以它在水下能過濾掉很多非正確的信號,提高正確魚汛率,適合拿來掛搓餌釣滑口魚。


腰鼓形:腰鼓形浮漂,其外形特點是一頭一尾相對較細,而中間部分則略粗,形狀長得有點像腰鼓,所以非常適合拿來在江河湖泊垂釣活動,腰鼓形的浮漂最適合用來垂釣鯽魚,它對離開水底遊弋的水底魚群的釣效很好。


除以上三種使用廣泛、功能區別較大之外,還有其他漂形,如長身漂、圓球漂等。


「漂尾」

實心尾:苗子比重大於水,信號幅度大,苗子長,下降快,適合釣中層、底層輕口魚。

空心尾:苗子有浮力,下降慢,穩定性好,適合釣輕口、滑口魚。


「漂腳」

較長翻身慢,短則快。利用腳短翻身快有限度,釣快魚配合短漂身。



組合

規律、性能

漂的種類雖多,但是瞭解其結構,其實也並不複雜,在原基礎型上,再進行排列組合,達到某種個性。


長腳長身長尾:穩定性好,適合大風大浪釣深水,抗走水能力較強。也適用於混養塘。由於漂較長而穩,能夠屏蔽一些小雜信號。

長腳長身短尾:與長腳長身長尾相比,重心略低,適合垂釣密度大、口好的魚情。在漂翻身後,下落墜拉鉤餌這一段很短,所以魚在上層的接口就少,不易亂魚層。與長腳長身長尾漂,調高、釣高效果類似。適合垂釣大鯽魚混養塘,魚訊真實假口少。

長腳短身長尾:與長腳長身長尾相比,靈敏度更佳,適合垂釣輕口魚。此漂翻身較慢,切行程長,不易垂釣快魚和魚口多而且好的魚。適宜垂釣輕口,或抓行程接口。



短腳長身長尾:使應魚情廣,切最易掌握。翻身快,頓感強,穩定性好,假口少等特點。對於滑口魚,調高釣高,對於生口魚,調低釣低。新手首推漂。

短腳長身短尾:與短腳長身長尾優點類似,適應性廣。滑口魚、快魚、慢魚,釣浮、釣底皆能應付。

短腳短身短尾:水皮漂,主要垂釣滑口魚,且因氣壓低,水中缺氧,魚上浮過高,使用此漂效果更好。

根據作釣功能,可將漂分為三大類

行程漂:特點是漂尾較長,常見的在11——15目,長大概在20cm。

底釣漂:特點是長身、短尾、短腳。

浮釣漂:漂身短。

浮漂的號數越大,吃鉛越重,水阻越大,靈敏度越差,這比漂型的影響大。同體積下,身長翻身慢,身短翻身快,身長更穩定,身短則更靈敏,因此選用合適大小的浮漂更重要。



心沉如水

選購、品牌、未來



購買浮漂除了解材質、漂形之外,需仔細觀察塗裝、顏色是否清晰、均勻、細膩,漂尖與漂腳是否在同一直線上。一支好漂的重心一定在中軸線上,將浮漂放在光滑水平面上,輕輕的吹,觀察滾動時是否快捷、流暢,且沒有擺動搖晃的現象,如果是,則為一支好漂。

達摩、王冠、龍競、阿盧、黃金眼等已為知名品牌,一些大師手作浮漂更是精貴,或以脫離功能上價值,具備收藏的意義。追求實用價值,能有一兩支與自己非常契合的漂,征戰各種沙場,並且功勳卓著,那就需要像寶貝一樣保養好。懂它,也是一種緣分。


隨著技術進步,科技元素也不斷融入浮漂之中,比如當下火熱的重力感應浮漂。未來有更多好玩的東西,值得釣魚人去期待。

當然不管世界怎麼變,釣魚人要做的是心沉如水,漂觀天下。


遊釣中國APP俱樂部


你說的選擇是指什麼?品牌?還是大小?或長短?釣什麼魚?在哪裡釣?這都有說法的,野釣不需要多好的浮漂,因為河裡的魚太雜而且都是生口魚吃鉤的動作比較大所以什麼漂都可以,但是在黑坑或塘裡就不一樣了,那天裡面多數都是被釣起來然後有放下去,我們叫的是回鍋魚,這樣的魚吃鉤動作就很輕了,你要拿好點的浮漂才可以,要調到一定的漂尾數才可以,有的時候漂動一下也可能是吃上了,這就是臺釣漂的好處,因為臺釣就代表靈敏度了,前題不是人人都可以調到那樣的標準的,希望對你有用,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