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30年後的寧波爲何要這樣「生長」—中規院副院長王凱

人物专访|30年后的宁波为何要这样“生长”—中规院副院长王凯

7月11日起,《寧波2049城市發展戰略》(徵詢意見稿)簡本已正式公開向公眾徵集意見。《寧波2049城市發展戰略》編制有些什麼樣的背景?專家對於《寧波2049城市發展戰略》中的戰略有些什麼樣的考慮。本期人物專訪——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王凱,讓我們一起去聽聽他怎麼說?

人物专访|30年后的宁波为何要这样“生长”—中规院副院长王凯

王凱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

Q

A

&

Q:此次《寧波2049城市發展戰略》臺前幕後都有您的參與,可以談談您對寧波這座城市的整體觀感及近年來的發展如何?

A:有得有失。

2001年,我初次到寧波。距今將近20年的時間內,與這座城市打過無數次交道。

總體,從全國城市發展來看,寧波的發展依舊處於前列,不論是城市經濟增長,城市活力還是建設品質。

寧波有著豐富的自然人文資源,在重點區域也都有比較好的展示。

此外,寧波人很務實,做事低調,不張揚。

但從過去10多年發展脈絡來看,寧波發展算是有得有失。

得,自然是經濟總量還在不斷增長,寧波港的吞吐量達到10億噸,民營經濟也很發達。

失,單說港口,大而不強。集裝箱量大,附加值不高,意味著收益也還有較大的升值空間。

有句話說,寧波數箱子,香港數單子,倫敦數票子。直白點,就是寧波港的鏈接目前還處產業鏈下端,需逐級提升。

此外,在經濟的路徑上,存在過於依賴傳統制造產業的情況,較少嘗試新產業,亟待轉型發展。

一個城市的經濟發展可以是多路徑的。

以寧波為例,傳統產業可以注入科技含量,製造業可以轉換為智造業,智能製造業,也可以逐步培育新經濟等新興產業。

Q:城市發展日新月異,選擇2049規劃戰略,可以覆蓋至30年的規劃預見嗎?

A:有規律可循。

城市的發展有規律的,20-30年的城市發展,有些能看到的未來,現在已經在發生了。

從全球化發展角度看,寧波可以港口為基礎,做成全球性的門戶

此外,還有空港與高鐵。但都面臨需要提升的方面。

當前,寧波櫟社機場能級不高,與城市發展地位不匹配,全球可達性較差。

鐵路樞紐能級不足,寧波高鐵班次數量居全國第21位,向上向下鏈接度比較弱,在諸多城市鏈接度都在逐步提升的背景下,寧波有被邊緣化的風險。規劃國家級陸路通道數量處於第三梯隊。

人物专访|30年后的宁波为何要这样“生长”—中规院副院长王凯

同時,還有些長久的發展是可以看得見和守護的,比如生態與文化。

過去40年,我們更注重經濟發展,而今,更注重以人為本的生活。

Q:“寧波應積極對接上海、推動杭甬一體、聯動義甬舟、輻射帶動寧波都市圈發展。”其實,近幾年,寧波對此概念的提及很頻繁,但在整體行動力上顯得很慢。原因是什麼?

A:局面遠比幾年前要好得多。

國家政策層面提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是天時,該地區多年發展奠定協作的基礎是地利,大家意識到要一體化發展主動對接是人和。

人物专访|30年后的宁波为何要这样“生长”—中规院副院长王凯

一體化,意味著區域內部都是可鏈接的,且大家為了共同的目標謀求共同的發展。包括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城市功能、公共服務與保障,都是應該在同一層級上的。

有了政策層面的支持,那麼具體的對接工作與方案,就是城市間雙方如何有效溝通的問題。

人物专访|30年后的宁波为何要这样“生长”—中规院副院长王凯

這裡,我反覆強調寧波南部灣區的重要性。

對上海來說,在其1小時鐵路車程中,並沒有像樣的海灣度假區。那麼,南部灣區是否可以打造一個有文化與活動空間的服務於長三角的後花園。

這不是單純做一個度假區,而是要有品質、有格局,像法國南部地區一樣。並且這個花園地區與上海乃至長三角地區可以實現交通的直連直通。

Q:智造產業、新興產業等園區,遍佈城市很多個區域,如北侖、鎮海、餘姚等,但都感覺有點單打獨鬥,如何能凝聚成城市發展共同推動力?

A:碎片化嚴重。

我們做過一個統計,在寧波9000多平方公里的市域範圍內,有大大小小工業園區140多個。平均下來,差不多10平方公里不到一個,可以總結為資源佔地浪費,效益不高。

其實,可以從市級層面,制定一個標尺,對不同園區進行效益評估,優勝劣汰。保證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和服務供給。

同時,在制度上進行創新。園區的碎片化分建,很大程度上與板塊經濟分不開關係。

個人看法,不妨統一認識,解決稅收分成問題,在最合適的地打造最契合的強園區。

簡單說,是一個觀念轉變和制度設計的問題。

Q:在城市文化發展方面,我們可以在2049到來前做些什麼改變?

A:找出來,串起來,用起來。

歷史留給寧波的文化遺產包括非物質文化遺產,都是豐富且完整的。

人物专访|30年后的宁波为何要这样“生长”—中规院副院长王凯

像河姆渡、上林湖、三江口近現代建築,沿江近代工業,甚至是改革開放以後的東西,只要是有歷史的都是資源。

他們就像是自家的古董,蒙塵多年,需要好好擦亮展示出來。

這裡還有個價值觀的轉變,過去對於歷史資源的認識是能拆就拆,現在要變成能不拆就不拆,只要是有歷史的就是有價值的。

城市是拼貼的,是不同歷史的過程呈現,展現的歷史也是連續的。

如同拿一組照片展現一個青年人的成長過程,既要有0-2歲時的呱呱墜地、牙牙學語,也有6-7歲時的懵懂孩童,也有18-20歲的青春浪漫等等,這種過程式展示、記憶式呈現才有價值。

因此,要對寧波現有的老城、歷史街區進行全面的、完整的修復,逐步挖掘、才能保障更有價值、更貼近百姓的利用。

客觀說,可以將寧波城內的文化資源進行梳理,找出來,串起來,用起來。

利用歷史文化創造活動場景,製造一些空間活動,比如在老廠房裡設立創意工坊、劇場等,讓老文化活起來,賦予新的城市意義。

此外,

燦爛的文化歷史,如陽明新學與近代寧波幫等歷史,都需要打造與弘揚。

這是一座城市的文化自信。

Q:寧波大大小小公園很多,但都沒有聯動性,人們常常不知道去哪裡走走。市域構建區域公園-郊野公園-特色公園的魅力空間體系,提出這個概念體系的出發點是什麼?未來有什麼期待?

A:打造更多的第三空間。第一空間是居住、第二空間是就業,第三空間是公共空間。

城市發展有一個重大的理念轉變,就是發展階段變了。

過去是工業文明發展時代,過了溫飽和小康後,就變成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追求高品質的生活。

人物专访|30年后的宁波为何要这样“生长”—中规院副院长王凯

以前建公園,都喜歡在市郊建一個大面積的,以此增加人均綠底佔有率。

但現在,很多城市像上海,就提出300米見綠的小公園、小廣場概念。

人物专访|30年后的宁波为何要这样“生长”—中规院副院长王凯

生態本身就是城市生活最基礎的要素,不能邊緣化。

加上當前人口結構的老齡化加劇與二胎率的增長,城市需要更多樣化、豐富多彩的公共空間。

城市綠地本身不是單純綠地的概念,而是公共空間的概念下的一種表現形式。

寧波自古就棲水而居,濱水而建,沿江、湖、水資源的區域對這座城市來說比較有價值的地區,沿水系、湖泊打通城市的藍網綠脈,進而系統化提升城市的公共空間。

Q:寧波的交通目前暫時看還算順暢,但中心區域的道路負荷日益加劇,未來30年,以公交主導半小時可達的市域出行圈和三江片區軌道交通步行範圍全覆蓋的日常交通圈能否滿足城市發展需求?

A:享受慢行,需要放棄一點東西。

國際性的趨勢,是越來越注重慢行與公共交通出行,一是大家越來越注重健康,二是環境汙染問題。

但放棄開車,就意味著城市本身的公共交通覆蓋要很發達,此外還有一個舒適度的問題。

人物专访|30年后的宁波为何要这样“生长”—中规院副院长王凯

寧波現在打造軌道交通面臨最後一公里的問題,這最後一公里的途中風景、公共設施如何就很大程度影響著人們對於常走的街道的印象。

其實這是一個選擇問題,享受歷史空間的品質和味道與車輛出入本身就會有一些矛盾。

Q:如何看待東錢湖未來的一個發展趨勢?

A:靠近寧波中心城區最珍貴的一塊淨土。

個人堅持,東錢湖未來不要搞城市型開發。假設城市是一家布店,那麼東錢湖就是一塊最上等的絲綢,應該拿來做更好的服裝、飾品等。

類似文化、休閒的高端品質項目,就很適合落點東錢湖。

人物专访|30年后的宁波为何要这样“生长”—中规院副院长王凯

這塊淨土除了要保持安靜,還需要挖掘自身的內涵與故事,拓展環湖馬拉松、文化節慶、文化展覽等項目,提升文化內涵的國際影響力,強化整體的文化氛圍。

不同片區內可結合不同特點落地文化設施。

文化項目的補充,可以藉助不同片區內的不同特色,在積極挖掘文化與歷史的同時,策劃一些、拓展一些。這是一個大的框架,想要在一兩年內見到發展成效,其實是很難的。但方向對了,就沒問題,一年一年做,成為一個長期長效的發展途徑。

Q:這座城市未來如何吸納人才的關注?

A:更多可能的城市場景。

城市能不能吸引人,一看知名度,二看實在的品質生活。

寧波需要有能讓年輕人嚮往的東西。

人物专访|30年后的宁波为何要这样“生长”—中规院副院长王凯

以三江口為例,是一個很好的地理、文化結合地,但沒有一流品質的空間營造,無法讓人第一眼就感覺到這裡有城市發展的歷史積澱,這些工作都是需要“精雕細琢”的。

此外,寧波缺乏能拿得出手的具有全國有影響力的高等院校。

在教育方面,這座城市還需要花長久精力和耐心建造。

高等院校多,不一定就能留住所有年輕人,但總會有一定比例的人會留下來。

因為他們在一座城市生活的過程中可以看到一座城市實實在在得好,因而被吸引並選擇留下。

Q:此次2049戰略規劃處公眾意見徵集期,作為團隊主編之一,您最想聽到的反饋意見是什麼?

A:集眾智,群策群力。

城市是百姓的,未來也是百姓的。

不聽公眾意見,也只是專家的自娛自樂。

城市未來發展,需要和老百姓互動起來,聽聽老百姓的所思所想。

而他們的意見對專家也具有引導意義。

集眾智,才能更多地將城市所存在的問題與最契合其發展的思路給理清。

這是一個開放的社會,也是包容的社會,更是一個大眾都在生活的社會。

如果是共同的願景,共同思想的結晶,大家也會共同來遵循規則,也會更願意看到這座城市朝向共同的願景邁步。

點擊文末閱讀原文,即可查看《寧波2049城市發展戰略(徵詢意見稿)》(簡本)全文,全面瞭解“寧波204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