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幫”和幫寧波人士代表對話央視名嘴:寧波,未來有我

“寧波幫”和幫寧波人士代表對話央視名嘴:寧波,未來有我

“寧波幫”和幫寧波人士代表在開幕式上與董倩對話。(崔引攝)

“如果未來有一天,寧波的發展中有我的一分貢獻,那不是很好的事嗎?”褚健話音未落,全場響起雷鳴般的掌聲。

昨日,在第二屆世界“寧波幫·幫寧波”發展大會現場,“寧波幫”和幫寧波人士代表對話央視名嘴董倩,既分享桑梓情深,飲水思源,回顧前人腳步,澤惠故里,也擘畫了未來各自與寧波共發展藍圖,擲地有聲的金玉之言在會場久久迴盪。

9名“寧波幫”人士分為三組,一一對應寧波城市歷史的昨天、今天與明天。撫今追昔,鑑往知來。

首先對話的一組是曹其鏞、高鼎國、王輝,他們是老一輩“寧波幫”的後人,也是傳承寧波昨天與今天的精神紐帶。

“一個月前,我去採訪了永新光學的毛磊,他說您父親在香港迴歸那年,希望找到一個人幫他做光學,老人家當時已經是頤養天年的年紀,為什麼還要另闢戰場?”董倩的提問,一下子把人領進了老一輩“寧波幫”的精神世界。

“我父親希望做一點新的事情。”曹其鏞先生說,“我現在80歲了,給自己的任務就是在未來兩三年,要專注在教育方面,做我能做的事情。”

高鼎國是李惠利先生的外孫,他清楚地記得第一次來寧波是1990年。那是李惠利中學開幕。當時,十幾歲的他,還不能完全懂得外公這麼做的含義。如今近30年過去了,看著外公給這座城市留下的記憶,他說:“這裡有親情的感覺。回寧波,覺得回到家了。”

歲月如歌。董倩不由感慨,“不管是曹先生78歲時另闢新的戰場,還是李惠利先生到內地不斷開辦學校,還包括李達三先生,我聽他的後人講,90多歲的老人家,一聽到國歌就非常肅然,這些‘寧波幫’不是把家放在前面,而是把國放在前面。”家國情懷,丹心可鑑。

以家國為序,到當下的發展,處處都挺好,處處有機會,處處有溫度的寧波,始終與時俱進。

“寧波不是你的祖籍,為什麼選擇這個地方?”董倩的辣問,直接激發了中控科技集團創始人、寧波工業互聯網研究院創始人褚健的一番表白。

看著臺下濟濟一堂的“寧波幫”和幫寧波人士,這位著名科學家意氣風發:“杭州也不是我的故鄉。人的故鄉可以有第一、第二、第三,最重要的是環境、溫暖,我在寧波感受到了這樣的溫暖,所以我願意成為一個新寧波人。”

他雖然來過寧波很多次,但對這個城市並不瞭解。“去年初,真的是不經意間,我被寧波市委、市政府的熱情所打動。”褚健說,他做過科研、也做過產業,一直覺得科研和產業之間的結合存在很多的問題,這個橋樑並沒有架好。“寧波的工業非常發達,鄭書記提到‘246’產業的發展,讓我非常感動,建寧波工業互聯網研究院,主要目的是搭建一個橋樑,把科研成果轉化為產業,希望通過寧波的環境,引進更多的人才,把我們的科研成果和產業有機結合起來,甚至能打造一個有特色、孵化高科技產業的研究院,這是我的榮幸!”

大潮奔湧,滄桑變遷。如今,魅力寧波正吸引著更多的遊子為她而來。最後一組嘉賓,董倩請上了上海國際港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包起帆、中央音樂學院院長俞峰以及騰訊視頻副總編輯陳曉卿。

“我是寧波鎮海包家村的,跟包玉剛一個村的,在上海港工作了47年。包玉剛做航運,我是做港口的。”包起帆娓娓道來,在他看來,寧波的發展與港航密不可分。“有了港口以後又帶動了航運,航運帶動了貿易,貿易帶動了金融,金融帶動了經濟。寧波走到今天,我為家鄉感到自豪。”

“我是土生土長的寧波人。”俞峰一開口就亮明身份,“我們的GDP已經突破了1萬億元,在這樣一個現代化的城市,寧波人需不需要交響樂?事實證明,組建交響樂團,對於提升寧波公共文化的服務能力,提升對外交流水平和國際知名度具有重要作用。”俞峰的發言飽含溫情,“要向國內外更好地講述寧波故事,使家鄉更加美麗,讓‘寧波幫’更感自豪,讓幫寧波人士多來寧波!”

記者 單玉紫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