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有沒有更年期?看看《邪不壓正》的影評

前兩天還在和女友探討男人有沒有更年期,然後就看了《邪不壓正》。

姜文,一個55歲的老男人,拍出了這樣一部電影。用高曉松的評價來說:當年他拍《陽光燦爛的日子》只有30歲,電影拍得沉靜內斂,節制悠長,像50歲時追憶似水年華。如今50多歲的他拍《邪不壓正》,滿屏荷爾蒙飛濺,愛恨劈頭蓋臉,彷彿30歲的氣宇軒昂。一個人可以逆生長,鬼怪也。

然而,姜文的電影很多都是這樣,褒貶不一,喜歡的毫不吝惜讚美之詞,不喜歡的則直言看不懂,正如姜文自己所說,他是拍給一部分人看的。

下面就來看看,眾多影評大佬是如何評價這部《邪不壓正》

1、著名影評號影探直言:正邪間的一陣風騷,除了他真沒誰了!

[邪不壓正]在內容和形式間做了權衡…

這使得[邪不壓正]在保持風格的基礎上比[讓子彈飛]更有情味兒,比[一步之遙]更加瀟灑敞亮。

當然,姜文的趣味依舊沒變。

雖說邪不壓正,可他卻是正邪之間難得的一陣風騷!

男人有沒有更年期?看看《邪不壓正》的影評

作為“民國三部曲”的收官之作…

[邪不壓正]多多少少帶著一種使命感,八年時間完成三部曲的姜文值得肯定,畢竟…

是他在[讓子彈飛]中說出了那句:

站著把錢掙了!

男人有沒有更年期?看看《邪不壓正》的影評

也是他在[一步之遙]中說出那句:

老老實實做人,認認真真演戲!

2、獨立魚電影則從另一個角度分析了這部影片:李天然和我們每一個人都很像。

李天然,其實也可以看作是今天浴火重生後的我們。

男人有沒有更年期?看看《邪不壓正》的影評

李天然太像我們了。

他滿腔熱血,一心想要抗日鋤奸。

可回國後,卻遲遲不願真正動手。

在六國飯店,他扔出暗器,卻只割傷朱潛龍的眼皮。

被紮了毒品後,他偷走根本一郎的印章,卻不敢寫下自己的真名,只留了個網名“燕子李三”。

他把印章,蓋在朱潛龍情婦的屁股上,以為這樣就可以發洩恨意。

然而,漢奸和日本人沒什麼損失,他的同胞卻承擔了一切後果。

與“復仇”相比,他做更多的事,是各種小惡作劇,以及喊口號和義憤填膺。

男人有沒有更年期?看看《邪不壓正》的影評

他們怎麼殺了我師父一家

我就怎麼殺了他們!

我不想提,前兩年砸日本車的那幫“愛國人士”。

畢竟,這樣的青年,並不獨屬於今天。

請允許我再一次列舉典故:

一九三一年,五千名學生至京請願,敦促政府出兵抗日

蔣介石接見了請願學生,並給學生們提供兩種選擇

一:返回學校安心讀書

二:參加學生義勇軍,接受軍事訓練,不久後出征抗日

訓話完畢,眾人皆領受而回,無一人加入學生義勇軍

為何會這樣?

因為恐懼,深深藏在潛意識裡。

3、整點電影院則是深度剖析了《邪不壓正》中的色情符號

電影值得探究的地方太多。

院長就單聊聊姜文電影裡的美女和那些特殊的情色符號。

姜文荷爾蒙爆棚的硬漢風格投射到電影裡的女性角色上,有一個很明顯的特徵:騷。

這個騷絕不是貶義詞。

或前凸後翹,玲瓏有致;或行事果斷,雷厲風行;或肆意瀟灑,放蕩不羈。都有著別樣風情。

鏡頭如果直衝著豐乳肥臀去,下流。於是姜文電影裡就有了獨一份的情色符號。

女人的裸足

男人有沒有更年期?看看《邪不壓正》的影評

《陽光燦爛的日子》裡米蘭出現在馬小軍面前時,雙腳在床邊晃盪著。

這是一個少年的羞澀與膽怯,很真實。

《太陽照常升起》裡林大夫那對穿著涼鞋的腳多次獨立展現。

在門口跺腳敲門的方式,扭扭捏捏,你就知道她下一句一定是“討厭~”

男人有沒有更年期?看看《邪不壓正》的影評

《鬼子來了》裡黑白色調加上包裹著大棉襖二棉褲的小寡婦雖然沒有曲線可以展示,

但是空中撲騰的腿,和蹬在木箱子上的腳刷足了開場的存在感。

更不用說《一步之遙》裡滿屏的大腿舞。甚至連電影海報都是女人的裸足。

永恆的妖嬈曲線

大直男的姜文,會將他的“情色”僅限於女性的足部嗎?

當然不會。

他的處女座《陽光燦爛的日子》,讓所有人記憶猶新的泳衣場景。

肉感卻並不風塵,呼之欲出的身體裡,卻還有未知人事的清純。

男人有沒有更年期?看看《邪不壓正》的影評

如果說《陽光燦爛的日子》裡的寧靜是青春期的躁動少女,那《太陽照常升起》裡的陳沖便是成年期的風韻女人。

情趣盎然的“隔布摸屁股”,意味深長。

男人有沒有更年期?看看《邪不壓正》的影評

女人的颯

對,颯在院長看來算是更高級的一種女人味符號。

《讓子彈飛》裡,劉嘉玲扮演的縣長夫人。摸著胸也不喊不鬧。

就是被推到放上了床,也就一句:別客氣。反倒顯得對方邪心邪念不大氣。

姜文電影裡女人跟男人一樣,一身豁出去的江湖氣。肉體不過是完成精神層次的工具。

姜文的電影裡,女人就是男人。看似性感撩人卻又膽大堅毅,經得住磨鍊。

樣子看各有各的風騷,但卻同樣都很堅韌。

要麼敢拿槍指著對方,那麼敢逼著對方剖開內心談愛恨。

乾脆利落,敢爭敢搶。

《邪不壓正裡》作為交際花的許晴遊走於各個勢力之間,除了高情商,也少不了好的身段。

敢愛敢恨,風情裡有天真,婊氣裡有仗義。既能作低小狀,又能霸氣當眾甩耳光。

周韻部分又仙逸飄渺如《聶隱娘》,俠氣蕩然。

姜文說:“我願意仰視女性,把女性視為女神。”

能成為活在姜文電影的女人,是一種幸運。

4、影評大牛Sir電影著重分析了導演姜文的心理,以及普羅大眾為何會認同他。

貴族意識和見識,讓姜文成為對群眾最為嚴厲的批判者。

姜文最特別的地方也在這裡,他顯然沒有那種傷感的人道主義色彩,他反而有著尼采那種拿著皮鞭鞭策眾生的狂傲。

男人有沒有更年期?看看《邪不壓正》的影評

與對群眾的嚴苛相對應的,是他對那些遺老遺少們深刻的執念。

《陽光燦爛的日子》是一個革命小將血色殘陽的春夢,一大群人的悲劇成了一小撮人青春荷爾蒙的祭奠場。一個宏大慘烈的時代,成了理想主義夢碎的陪襯。

《太陽照常升起》同樣是一群革命者輓歌,從南洋回來的烏托邦夢想家,風流倜儻雄姿英發,卻在真實的革命運動中香消玉殞。

《讓子彈飛》裡的張麻子是一個偽裝成土匪的理想主義者,可惜的是民國初年改天換地的建國偉略一瞬間變成爭權奪利的鬥獸場,於是他只能用做土匪這種行為藝術來調劑他的苦楚。

至於《一步之遙》,馬走日是真正的清朝遺老,面對那個改朝換代之後的時代暴發戶,他把自己裝扮成大騙子,在遊戲人間中麻醉自己,最後在生死遊戲中,他卻無奈酸楚地發現自己比自己預想的要高尚。

男人有沒有更年期?看看《邪不壓正》的影評

細想一下姜文的所有電影,其實都在講自己的那點心事。

那個正統紅孩兒的傷感,所以他對毛澤東的複雜情感也變得容易理解。

他所有的佯狂、流氓其實只是對烏托邦消逝的對抗,是一個眼裡容不得沙子的壞孩子對蕪雜現實世界的離棄,是精神潔癖患者對媚俗世界的怒不可遏然後又不得不低頭投降。

有意思的是,姜文的這種驕傲成了有些人喜歡他的原因,就如同冷血的庫布里克一樣,他們在對民眾皮裡陽秋的諷剌中獲得了民眾授權給他的榮耀。

世界總是這麼詭異,或許是楊德昌所說的“沒有人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於是姜文強力的影像成了某種聖諭,這是一種智商上的五體投地,是崇拜者和偶像之間隱秘的SM遊戲。

男人有沒有更年期?看看《邪不壓正》的影評

或者說,人類都太擅於精神勝利法。

都天然地把姜文視為同類,而把姜文所流露出對整個平庸世界的不屑視為只是射向其它人的利箭。


分享到:


相關文章: